“杏林”基地核心实验区的空气,仿佛凝固成了透明的琥珀。浓重得化不开的草药气味不再是单纯的苦香,而是承载了亿万人生死重量的气息。每一位身着白衣(或朴素常服)的国医圣手,眉头都锁着沉甸甸的忧虑与期待。他们的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探针,聚焦在隔离玻璃后方,那些被“朝露”折磨得奄奄一息的受试者身上。
试药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的凯歌。第一批根据初期理论推导出的方剂,效果参差不齐。有的能短暂压制高热,但对蚀骨之痛效果寥寥;有的似乎缓和了部分症状,却对病毒本身的肆虐显得力不从心。失败的阴影,如同窗外永不停歇的死亡低语,一次次试图渗透进这最后的堡垒。
但没有人放弃。争论在深夜的会议室里变得更加激烈,古籍经典被反复翻阅,泛黄的书页上布满了新添的批注。脉象图谱、舌苔照片、血液生化指标与中医的“证”被放在一起交叉比对,试图找到那条隐藏在纷繁复杂表象下的、唯一正确的通路。药方被一次次地调整,君臣佐使重新配伍,剂量精确到分厘,甚至煎药的水量、火候、时间,都被纳入了严苛的考量范畴。
终于,在经历了不知第多少个不眠之夜后,一个融合了多位国医大师核心思路,以古方“清瘟败毒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与《温病条辨》诸法为基础,大胆化裁,并加入几味药性峻猛、直攻热毒核心药材的新方剂——“扶正祛邪1号方”,被确定下来。它的诞生,不是某一个人的灵光一闪,而是集体智慧在极限压力下碰撞出的火花。
试药,再次开始。
第一位受试者,是位来自武市的年轻护士,感染前一直奋战在一线。她已持续高烧五日,体温徘徊在40度上下,剧烈的骨痛让她几乎无法保持清醒,意识在灼热的地狱边缘徘徊。当温热的、色泽深褐的汤药通过鼻饲管缓缓流入她的身体时,监控屏幕上的生命体征曲线,似乎没有任何立即的变化。守候在外的专家们,心提到了嗓子眼。
六个小时后。
值班护士几乎是小跑着冲出隔离区,声音因为激动而带着哭腔:“降了!体温开始降了!39.5……39.2……她……她刚刚说了一句‘水’!”
如同冰封的河面裂开了第一道缝隙!
紧接着,更多的反馈从各个试点医院传来。
轻症患者A,服用“扶正祛邪1号方”二十四小时后,体温恢复正常,骨痛明显减轻,精神好转,能够自行进食流质食物。
重症患者b,在使用方剂配合针灸辅助治疗四十八小时后,持续不退的高热终于出现松动,意识状态有所改善,虽然依旧虚弱,但那双原本空洞绝望的眼睛里,重新燃起了一丝微光。
危重症患者c,在多器官衰竭的边缘,被以鼻饲、灌肠、静脉输注(中药提取液)等多种途径联合给药,七十二小时后,最危险的指标停止了恶化,并出现了极其缓慢、但确实存在的向好趋势……
数据不会说谎。虽然并非百分百有效,也存在个体差异,但“扶正祛邪1号方”展现出的整体疗效,是明确、稳定且令人震撼的!它无法像神话中的仙丹一样立刻起死回生,但它确确实实地遏制住了“朝露”那势不可挡的毁灭步伐!它给了被病毒逼到悬崖边的人类,一个坚实的、可以依托的着力点!
消息如同压抑已久的春雷,瞬间传遍了基地的每一个角落。一位年过八旬、一生见惯生死的老国医,在听到汇总报告的那一刻,猛地用手捂住了脸,肩膀剧烈地抖动起来,浑浊的泪水从指缝间溢出。那不是悲伤,是巨大的、足以冲垮一切矜持的喜悦与释然。他们做到了!用祖先留下的、被许多人视为“陈旧”的智慧,顶住了外星瘟疫的碾压!
最高决策层在接到确凿报告后的第一时间,做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决定——全国直播!
就在“扶正祛邪1号方”被确认有效的十二小时后,所有尚在运行的电视信号、网络平台、广播频率,全部被强制切入同一个画面。没有华丽的主持人,没有精心准备的讲稿,背景就是“杏林”基地那间充满药柜和古籍的简易会议室。
镜头前,是几位面容憔悴但眼神熠熠生辉的国医代表,和一位代表国家最高权力的发言人。发言人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那不是恐惧,而是压抑不住的激动:
“全国同胞们,海内外的华夏儿女们!现在,向大家通报一个至关重要的消息!经过我国中医药领域专家、国医大师们不舍昼夜的奋力攻关,我们,已经成功研发出针对‘朝露’病毒的有效中药方剂——‘扶正祛邪1号方’!”
话音落下,仿佛整个国家都停止了一次心跳。
“根据严格的临床试验数据表明,该方剂对轻症患者具有显着的治愈效果,对重症及危重症患者,能够有效控制病情恶化,促进机体恢复!这标志着,我们找到了对抗这场瘟疫的有力武器!”
没有冗长的解释,没有复杂的医理分析,只有最直接、最朴素的结果宣告。然而,就是这简单的几句话,如同在无边无际的黑暗夜空中,点燃了一颗最亮的星辰!
希望!久违的、真正的希望!
这一刻,积蓄了太久的压抑、恐惧、悲伤,如同决堤的洪水,找到了宣泄的出口,但却不是以崩溃的形式,而是化作了震耳欲聋的狂喜!
在尚能维持基本秩序的城市社区里,一扇扇窗户被猛地推开,传来了人们带着哭腔的欢呼和呐喊!“有救了!我们真的有救了!”“中医万岁!”“祖国万岁!”声音此起彼伏,汇聚成浪,冲散了多日来笼罩在城市上空的死寂。
在农村,大喇叭里不再是严肃的防控指令,而是村干部用带着浓重乡音、却无比兴奋的语调,反复播报着这个天大的好消息。田间地头,留守的老人们抹着眼角,露出了多月来第一个真心的笑容。
网络上,那曾经被负面情绪和绝望言论占据的尚存空间,瞬间被海啸般的积极言论彻底冲刷、淹没!
【官方新闻直播间】
弹幕(以前所未有的密度覆盖屏幕):
“哭了!真的哭了!谢谢国医大师!谢谢国家!”
“我就知道!老祖宗的东西不会骗人!关键时刻还得看中医!”
“黑子们出来走两步?之前谁说的中医是伪科学?是谁?!”
【微博热搜榜(前二十条全部相关)】
#扶正祛邪1号方# (爆)
#中医力挽狂澜# (爆)
#我们终于等到了# (爆)
#致敬国医圣手# (热)
#此生无悔入华夏# (热)
@爱国青年小张: 什么是文化自信?这就是!平时你或许感觉不到,但当灾难来临,你就会发现,流淌在我们血脉里的文明基因,就是我们最强大的护身符! #中医牛逼#
回复 @吃瓜群众李姐: 同意!看到那些老专家满头白发的样子,真的好心疼,也好感动!他们是真正的国士!
@程序员老王不秃头: 作为一个理工男,以前对中医将信将疑。这次,我服了!数据说话,疗效为王!啥也不说了,等药到位,给我先来十剂!
@在樱花国留学的小可怜: (Ip地址:樱花国)一边看着室友的尸体被拖走,一边看着国内的直播……心情复杂到无法形容。为我曾经的祖国默哀,为我现在的祖国骄傲!想回家!(配图:空荡荡的街道和手机上的直播画面)
回复 @远方的游子: 兄弟坚持住!国家一定会接你们回来的!
@中医世家传人: 看到公布的方剂思路了,清瘟败毒饮合麻杏石甘汤化裁,加入了几味猛药,真是胆大心细,配伍精妙!老祖宗的智慧在现代危机中焕发了新生!我为我的职业感到无比自豪!
@一个普通的母亲: 孩子他爸还在医院躺着,是重症……刚才医院来电话,说可以用新药方案了!我有希望了!我的家又有希望了!谢谢!谢谢所有为此付出的人!(哭泣表情)
回复 @加油陌生人: 抱抱姐妹!一定会好起来的!
@历史爱好者: 回想当年非典,也是中医药发挥了关键作用。这次面对更凶残的外星病毒,依旧是岐黄之道挺身而出!这难道不是一种文明的宿命与韧性吗?
【微信朋友圈】
瞬间被各种感慨、激动、自豪的言论刷屏。晒出社区即将组织发放中药通知的,转发官方报道并配上长文抒怀的,为一线医者祈福的……一种劫后余生般的庆幸与激昂爱国的热情,在指尖疯狂传递。
【各大论坛】
贴吧“中医吧”: 如同过节一般,吧友纷纷分析药方,分享自己或身边人使用类似方剂的经验,充满了专业探讨和欢欣鼓舞。
知乎相关问题:《如何评价“扶正祛邪1号方”的成功研发?》 下方,高赞回答从中医药理论、疫情数据分析、历史对比、国际影响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普遍结论是——这是在至暗时刻点亮的人类文明之火。
这股由网络席卷至现实,又由现实反馈回网络的狂喜浪潮,并不仅仅源于一种药物的成功。它更深层的,是一种被验证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的集体迸发。在西方文明构建的科技体系在外星病毒面前显得束手无策、乃至引火烧身之时,东方古老智慧的成功逆袭,极大地提振了全体国民的精神士气。
它告诉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我们走的这条路,没错!我们传承的文明,有用!我们,有力量守护自己的家园!
希望,如同“扶正祛邪1号方”那温热的药液,开始流入这个国家的血脉,滋养着那几乎被绝望冻僵的心脏,让它重新有力地、充满生机地搏动起来。死亡的阴影依然存在,战斗远未结束,但黎明前的第一缕曙光,已经无比真实地刺破了最深沉的黑暗,照亮了一张张泪流满面却又无比坚定的脸庞。
岐黄破晓,众生得救。这不仅仅是一场医学的胜利,更是一个古老文明在末日考验下,向死而生的壮丽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