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月13日,星期一上午,深圳的冬日阳光透过远航集团总部大楼的玻璃幕墙,洒在28层的小会议室内。萧远比约定时间提前十分钟到达,发现战略部部长李瀚和两位年轻人已经等在门口。
“萧总,早上好。”李瀚推了推他的金丝眼镜,略显紧张地打招呼。他身后站着一男一女,都是二十出头的年纪,穿着略显宽大的西装,显然是刚出校门的毕业生。
“进来坐。”萧远微笑着打开会议室门,注意到李瀚手中的文件夹厚实得有些不寻常,“看来你们已经做了不少准备。”
会议室内,椭圆形的红木桌上已经摆放好了投影设备。李瀚带来的两位年轻人——计算机专业毕业的王明和信息系统专业的赵琳,略显拘谨地坐在会议桌末端。
“萧总,请允许我先介绍一下小组成员。”李瀚清了清嗓子,“这位是王明,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应届毕业生,精通编程和网络技术;这位是赵琳,深圳大学信息管理系统专业,擅长信息检索和分析。”
萧远向两位年轻人点头致意:“欢迎加入远航。李部长应该已经向你们说明了这个小组的特殊性。”
王明鼓起勇气开口:“萧总,李部长说我们小组的任务是研究互联网?说实话,我在学校只通过学校的Unix账户收发过电子邮件,对互联网了解不多。”
赵琳也附和道:“我查阅了国内的相关资料,目前只有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等单位有国际联网接口,普通企业接触不到。”
萧远微微一笑,从公文包中取出几本英文杂志和打印资料,放在桌上:“你们很诚实,这很好。事实上,国内对互联网的认知才刚刚起步,这正是我们提前布局的价值所在。”
李瀚打开投影仪,幕布上显示出他准备的ppt大纲:“萧总,根据您的指示,我制定了研究小组的初期工作计划。首先是建立信息库,我们已经联系了美国的合作伙伴,定期寄送《wired》、《pc magazine》等科技期刊。”
萧远点点头,翻看李瀚准备的资料:“订阅期刊是基础,但互联网行业发展日新月异,我们需要更及时的信息渠道。”
“我们计划通过拨号上网的方式,连接国际网络。”王明有些兴奋地说,“深圳已经有一些提供国际互联网接入服务的公司,虽然费用昂贵,但可以实时获取海外信息。”
萧远赞许地看了王明一眼:“这个提议很好,不要怕花钱。我们需要第一时间了解硅谷的动态。”他转向李瀚,“小组的年度预算是200万,该花的就要花。”
李瀚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同时提出自己的疑虑:“萧总,我研究了您提供的关注名单,比如雅虎这家公司,它只是一个网站目录,目前没有任何盈利模式。我不太理解它的投资价值。”
萧远站起身,走到白板前,画了一个简单的示意图:“传统的商业模式是生产产品,寻找客户,完成交易。而互联网可能创造一种新模式——先聚集用户,再寻找盈利方式。”
他停顿一下,看到三人困惑的表情,继续解释:“比如雅虎,它帮助人们在浩瀚的网络世界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如果未来有成千上万的人每天使用雅虎,它就创造了价值。而有价值的东西,最终总会找到变现的方式。”
赵琳若有所思:“就像报纸,免费或低价发行,靠广告盈利?”
“类似,但不止于此。”萧远赞赏地看了赵琳一眼,“互联网的互动性和即时性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而且它的扩展边际成本极低——服务一万用户和服务一百万用户的成本差异,远小于传统行业。”
李瀚皱眉思考着:“这种模式建立在网络用户大规模增长的前提下。目前全球互联网用户估计不到一千万,中国更是凤毛麟角。”
“所以是前瞻性研究,而非立即投资。”萧远坐回座位,“我的判断是,未来五年,互联网用户将呈爆炸式增长。当变化发生时,提前布局的人将占据先机。”
他打开自己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思考:“小组的首要任务,是成为集团的眼睛和耳朵,帮助我们理解这个正在形成的新世界。”
会议进行了两个小时,萧远详细阐述了研究小组的工作重点:
第一,技术跟踪。重点关注网络基础设施、浏览器技术、搜索引擎算法等基础技术的发展。
第二,企业监测。不仅关注雅虎、亚马逊等明星企业,也要留意网景、AoL等平台型公司,同时注意微软等传统巨头的互联网战略。
第三,模式分析。深入研究各种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特别是它们如何获取用户、创造价值并实现盈利。
第四,国内动态。密切关注中关村地区的发展,瀛海威、东方网景等国内先行者的实践尤为重要。
“萧总,我有个问题。”王明举手发问,“如果我们发现具有投资价值的企业或技术,小组是否有建议投资的权限?”
萧远摇摇头:“小组是研究机构,不是投资部门。你们的任务是提供详尽的分析报告,投资决策由集团高层根据整体战略做出。”
李瀚显然松了一口气,他担心这个新成立的小组会盲目推动投资决策。
萧远看出他的顾虑,补充道:“不过,对于特别有价值的发现,你们可以直接向我汇报。我每周五下午会专门留出两小时,听取小组的周报。”
会议接近尾声,萧远给研究小组布置了第一个具体任务:编制一份互联网行业术语表和相关企业图谱。
“许多高管对互联网一无所知,你们的研究报告需要从基础开始解释。”萧远说,“同时,也要有深度,能够揭示行业本质。”
李瀚和两位年轻人认真记录着。
离开会议室前,萧远似乎想起什么,回头对李瀚说:“对了,联系一下中科院计算机所的朋友,看看能否安排一次交流。国内的研究人员可能缺乏商业视角,但对技术趋势的理解值得借鉴。”
“好的,我本周就联系。”李瀚连忙记下。
萧远走后,会议室内三人面面相觑,还是王明先打破了沉默:“李部长,萧总对互联网的理解,比我们专业多了。”
赵琳也感叹道:“他提到的很多概念,我都是第一次听说。比如‘网络效应’、‘平台经济’这些词,我们课本上根本没有。”
李瀚整理着资料,神色复杂:“我加入远航两年,一直认为萧总只是商业直觉敏锐。但现在看来,他的知识结构和视野,远超我们想象。”
他看向两位年轻人:“这个小组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重要。既然萧总如此重视,我们就必须做出成绩。”
当天下午,萧远在自己的办公室继续思考互联网战略。他闭上眼睛,调出系统面板。
【系统等级:LV30】
【当前功能:行业趋势预测(升级版)、资源整合分析、人际扫描、技能体验卡...】
【升级进度:3.7%】
他使用【行业趋势预测】功能,输入“中国互联网用户增长”:
【1997年底预测:62万】
【1998年底预测:210万】
【1999年底预测:890万】
【2000年底预测:2250万】
尽管从绝对值看,这些数字并不惊人,但增长曲线极为陡峭。更关键的是,萧远清楚,这些早期互联网用户大多是高学历、高收入的精英群体,影响力远大于其数量比例。
他又查询了“门户网站商业模式成熟度”:
【当前价值:低】
【3年后价值:中高】
【5年后价值:高】
系统评估与他的判断一致——互联网投资需要耐心。
“萧总,这是您要的香港子公司上周报表。”秘书的声音从内线电话传来,打断了萧远的思考。
“送进来吧。”萧远关闭系统面板,回归到日常管理工作。
翻阅香港子公司的财务报表时,萧远特别关注了其在东南亚地区的投资暴露。尽管已经指示缩减风险头寸,但完全撤出需要时间,否则会引起市场注意。
“还是要加快步伐。”萧远自言自语。他知道,距离泰国央行放弃泰铢挂钩汇率只有不到五个月时间了。
下班后,萧远直接回家。马婷婷已经先到家,正在陪孩子们玩耍。八个月大的双胞胎儿子见到父亲,兴奋地爬过来。
“今天研究小组的会议怎么样?”马婷婷一边给儿子擦口水,一边问道。
“比预期好。李瀚很认真,两个年轻人也有热情。”萧远抱起小儿子萧武,逗得他咯咯笑,“关键是让他们理解互联网的潜力,而不是仅仅当作一时热潮。”
马婷婷若有所思:“昨天我看了份报告,说美国已经有公司尝试在网上卖书了,叫亚马逊是吧?真的会有人不在书店看书,就通过网络买书吗?”
萧远笑道:“如果网络足够快,使用足够方便,为什么不会呢?而且未来不仅可以卖书,可以卖几乎所有东西。”
马婷婷摇头表示难以想象:“你总是能看到那么远的事情。”
“不是看到,是推断。”萧远谨慎地选择措辞,“技术发展有规律可循,个人计算机的普及、网络基础设施的改善、浏览器技术的进步...这些因素叠加,必然带来变革。”
晚餐时,萧远接到周伟华的电话,汇报与泰国一家公司的合同纠纷。对方以资金周转困难为由,要求延长付款期限。
“坚持原合同条款。”萧远果断指示,“可以给予一周宽限期,但必须按时付款。”
挂断电话后,马婷婷关切地问:“泰国那边有问题?”
“小问题,但印证了我的判断。”萧远神色凝重,“东南亚的经济已经开始出现裂痕。”
当晚,萧远在日记中写道:
“1月13日,未来趋势研究小组正式启动。李瀚和两位年轻人对互联网了解有限,但态度认真。需要引导他们从商业本质而非技术细节理解互联网价值。
泰国经济形势持续恶化,必须加快资产调整步伐。香港子公司仍有约500万美元的东南亚头寸,需在三个月内平仓。
互联网投资需要耐心,现阶段以研究和关系建立为主。马云的中国黄页进展缓慢,但团队凝聚力强,值得保持联系。
系统对互联网的预测与我的判断一致,但对金融危机的预警级别似乎有所提高...”
写到这里,萧远停顿了一下,再次调出系统面板,专门查询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概率:
【泰国金融危机爆发概率:87%】
【蔓延至香港概率:76%】
【对中国大陆影响程度:中等】
相比一个月前,概率提高了几个百分点。萧远眉头紧锁,知道时间越来越紧迫了。
第二天,萧远让秘书安排了与财务总监赵明的单独会议。
“赵总,我们需要加快资产结构调整。”萧远开门见山,“我希望在3月底前,将美元资产比例提高到25%。”
赵明有些为难:“萧总,如此大规模的外汇操作,可能会引起市场注意。而且人民币汇率稳定,增加美元配置会导致收益下降。”
“收益是次要的,安全第一。”萧远态度坚决,“分批次进行,选择不同的银行和交易时间,避免集中操作。”
赵明记录下指示,但仍试图劝说:“萧总,我们是否过于谨慎了?多家国际投行对东南亚经济的预测只是短期调整。”
萧远摇摇头:“相信我,这次不一样。执行吧,责任我来承担。”
赵明离开后,萧远站在办公室窗前,俯瞰深圳城景。这座年轻的城市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很少有人意识到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他的目光投向南方,那里是香港。七个月后,这颗东方之珠将回归祖国,但也将面临国际游资的猛烈攻击。
“必须做好准备。”萧远轻声自语。
接下来的几天,萧远密切关注研究小组的进展。李瀚表现出了极高的执行力,已经联系好了美国的期刊订阅,王明也成功申请到了国际互联网接入账户。
周五下午,按照约定,李瀚带着第一份周报来到萧远办公室。
“萧总,这是我们小组的第一周工作报告。”李瀚递上一份十页左右的文件,“主要包括三部分:国际互联网动态、国内发展情况和技术术语解释。”
萧远认真翻阅报告。报告详细记录了雅虎的最新估值、网景浏览器的市场份额,以及美国在线AoL的用户增长数据。国内部分则重点介绍了瀛海威时空和刚刚成立的网易。
“很好,特别是对商业模式的分析很有见地。”萧远称赞道,“下一周,可以开始关注互联网基础设施公司,比如思科、3等网络设备商。”
李瀚记录下来,同时提出请求:“萧总,王明建议购买几台高性能计算机和更快的网络连接,费用大约需要二十万。”
“批准。”萧远毫不犹豫,“工具是生产力的基础,该投入的不要吝啬。”
李瀚离开后,萧远继续翻阅报告附录的技术术语表。表中详细解释了tcp\/Ip协议、http、htmL等基础概念,甚至还有简单的示意图。
“起步不错。”萧远满意地点点头。
他知道,这个小组可能短期内看不到直接效益,但却是远航面向未来的重要投资。当互联网浪潮真正来临时,提前布局的企业将占据制高点。
周末,萧远和马婷婷带孩子们去深圳湾公园散步。冬日阳光温暖,许多家庭在草坪上野餐。
“如果未来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联系,世界会变成什么样?”马婷婷突然问道。
萧远推着婴儿车,思考片刻:“距离感会消失,信息流动会加速,商业模式会重构...总之,会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马婷婷微笑:“听起来既令人期待,又有点可怕。”
“任何重大变革都是如此。”萧远握住妻子的手,“但只要我们提前准备,就能在变革中抓住机遇。”
夕阳西下,夫妻二人推着婴儿车缓缓走向停车场。在1997年这个平凡的冬日,很少有人意识到,一个新时代的曙光已经悄然降临。而萧远,正带领着他的团队,为迎接这个新时代默默准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