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室里,团队成员们正激烈讨论着中国平安的投资机会。
韩风却安静地坐在角落,在笔记本上写下:
“有些钱,注定不属于你。”
2020年的中国平安,正处在转型的关键节点。股价在70-85元区间持续震荡,市场上分歧巨大。看多者认为其科技赋能和综合金融模式将开启新增长曲线;看空者则担忧其寿险改革阵痛和投资端压力。
团队里的年轻分析师小王激动地展示着他的研究报告:“平安的pEV估值已处于历史低位,这是难得的投资机会!”
韩风注视着屏幕上那复杂的业务结构图,轻轻摇了摇头。
---
01 往昔教训:盲目追逐的代价
这不是韩风第一次面对中国平安的投资选择。
2017年,平安股价气势如虹,从35元一路飙升至80元,成为当年的大牛股。那时的韩风,还是个热衷于追逐热点的交易员。
“当时我只看到股价在涨,听到大家都在说‘平安是家好公司’,就盲目跟风买入了。”韩风回忆道。
他买入的成本在75元左右,投入了可观仓位。买入后股价确实继续上涨了一段时间,最高触及81元。但韩风并没有卖出,因为他根本不理解这家公司的价值逻辑。
随后,平安进入长达两年的调整期。2018年,在资管新规、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下,股价最低跌至55元。
“那段时间我很痛苦,每天都在纠结是该止损还是补仓。但因为不了解这家公司,我无法做出理性的决策。”
最终,在股价反弹至65元时,韩风选择了离场,亏损超过13%。更让他懊恼的是,卖出后不久,平安股价再次开启上涨。
“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不了解的公司上,即使赚钱也是侥幸,亏钱才是必然。”
---
02 迷雾重重:理解平安的挑战
2020年的中国平安,比2017年时更加复杂。
韩风花了整整两周时间深入研究,发现了几个难以理解的关键点:
首先,寿险改革的效果存在不确定性。 平安正在推进“产品+渠道”双轮驱动的改革,但2020年中报显示,新业务价值同比下降24.4%,代理人规模较年初下降10.2%。改革阵痛期的长度和深度难以预估。
其次,投资端面临挑战。 平安的保险资金投资组合中,不动产和相关投资占比不低。在房地产调控和利率下行的环境下,投资收益率面临压力。2020年中报显示,净投资收益率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最重要的是,业务结构过于复杂。 平安已经发展成为涵盖保险、银行、证券、信托、科技等业务的综合性金融集团。韩风在笔记中写道:
“理解平安,需要同时理解寿险的内含价值、银行的不良率、科技公司的估值逻辑,还要预判宏观经济和利率走势。这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
团队里的小王无法理解韩风的谨慎:“风哥,平安的pEV估值已经不到1倍,处于历史最低水平附近,这难道不是很好的安全边际吗?”
韩风平静地回答:“估值低不等于一定会涨,更重要的是要理解价值创造的内在逻辑。”
---
03 外界喧嚣与内心平静
2020年8月,中国平安公布半年报后,市场观点出现严重分歧。
看多方认为,市场过度悲观,当前的估值已经反映了所有利空。某知名券商发布研报,给出“强烈推荐”评级,目标价105元。
看空方则认为,平安的寿险改革可能需要3-5年才能见效,期间新业务价值可能持续承压。更有观点质疑其科技业务的真实价值。
团队成员分成了两派,激烈争论着该不该重仓平安。只有韩风始终保持沉默。
“风哥,你怎么看?”小王忍不住问道。
韩风沉思片刻,说:“我看到的是:寿险改革的成效需要时间验证,投资端的压力短期难以缓解,复杂的业务结构使得准确估值变得困难。”
“所以你看空平安?”
“不,我不是看空。”韩风摇头,“我是‘看不懂’。这两者有本质区别。”
---
04 放弃的智慧:界定能力圈边界
在接下来的投资决策会议上,韩风做出了让所有人意外的决定:
“我建议,对平安保持观望,不纳入投资组合。”
会议室一片哗然。小王激动地站起来:“风哥,这可是历史性的低估值机会啊!巴菲特都说要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韩风冷静回应:“巴菲特确实这么说,但他还有另一句更重要的话:‘投资最重要的不是能力圈的大小,而是知道能力圈的边界在哪里。’”
他继续解释:“我可以清晰地理解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业务,能够判断贵州茅台的品牌价值,但我确实理解不了平安如此复杂的综合金融模式。”
“这意味着我需要更多时间研究……”小王还想争论。
韩风温和地打断:“在投资世界里,‘不懂不投’比‘盲目投资’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智慧。”
他分享了自己的思考过程:
“首先,金融业的经营杠杆很高,小小的误判可能导致巨大损失。其次,保险业务的利润实现周期很长,短期报表很难反映真实经营情况。最重要的是,平安的科技业务估值存在很大主观性。”
“但是,如果我们因为不懂就放弃,会不会错过重大机会?”另一个团队成员问道。
韩风的回答很坦然:“投资不是要抓住每一个机会,而是要抓住那些我们真正理解、能够把握的机会。错过不可怕,可怕的是在不理解的情况下亏损。”
---
05 知行合一:坚守能力圈的实践
尽管团队内部仍有不同意见,韩风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决定。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中国平安的股价继续震荡。有利好时,股价快速上涨;有利空时,又大幅回调。团队成员的心情也随着股价起起伏伏。
只有韩风始终保持平静。他在交易日志中写道:
“看着平安股价波动而内心毫无波澜,说明我真正接受了‘不懂不投’的原则。这比任何一次成功的交易都更有价值。”
有趣的是,正是因为放弃了平安这个“机会”,韩风将更多精力和资金投入到了他真正理解的公司上。他在宁德时代上的持仓获得了丰厚回报,对贵州茅台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2020年四季度,平安股价出现一波快速上涨,从70元涨至90元以上。团队成员中有人开始质疑韩风当时的决定。
韩风的回应很有哲理:“投资生涯中,最危险的不是错过机会,而是用错误的方法赚到钱。那样会强化错误的行为模式,最终导致更大的失败。”
事实证明,平安的上涨并没有持续太久,股价很快又回到了震荡区间。
---
06 悟道时刻:放弃的艺术
年底复盘时,韩风在《第一百一十一念》中写下了深刻的感悟:
“在投资的修行中,‘学会放弃’比‘学会争取’是更高阶的智慧。
年轻时,我们总想抓住每个机会,证明自己能够战胜市场。
成熟后,我们才明白,真正的强者不是什么都做,而是知道什么不该做。
中国平安给我上的这一课,价值连城:
第一,诚实面对自己的无知。市场永远有我们看不懂的机会,承认这一点不是软弱,而是智慧的开端。
第二,能力圈需要明确边界。每个人的认知都有局限性,清晰地界定自己能理解什么、不能理解什么,是长期稳定盈利的基础。
第三,放弃本身就是一种选择。在投资中,不决策也是一种决策。选择不参与看不懂的游戏,往往是最明智的决策。
第四,内心平静是最高境界。当看到别人在你不懂的机会上赚钱时,能够保持内心平静,说明你真正理解了投资的本质。
从追求‘无所不能’到承认‘有所不能’,这是投资者成熟的标志。
今天的放弃,是为了明天更好地把握。
有些钱,注定不属于现在的我。
但这没有关系,因为在我能力圈内的钱,已经足够丰厚。”
韩风知道,这次对平安的“放弃”,实际上是他投资生涯中一次重要的“获得”——他获得了对自我的清晰认知,获得了坚守原则的勇气,也获得了真正长远的投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