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流行动”带来的积极反馈,如同微弱的火种,驱散了团队成员心中部分因拆迁楼和“透明人”警告而产生的阴霾。他们意识到,这条路虽然漫长,但方向正确,每一步都算数。然而,随着对“纯粹善意”理解的加深,他们也明白,单靠个人的、零散的行为,如同杯水车薪,要撼动拆迁楼深处那积累了十年的负面能量核心,还远远不够。
“我们需要扩大影响,”在一次茶话会上,林小满提出,“让这股暖流,从我们几个人的小溪,变成更多人参与的小河。”
这个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但如何操作,却是个难题。他们不能大张旗鼓,不能暴露能力和目的。
苏晓的“无声倡议”:
苏晓的“暖心角落”成了第一个试验田。她在放置温开水和姜茶的小推车旁,又添了一个小小的、造型别致的透明亚克力盒子,旁边放着一叠空白的便签纸和几支笔。盒子上贴着一行清秀的字:「今天,你被谁(或什么事)温暖到了吗?写下它,留在这里,温暖下一个人。」
起初,盒子空空如也。但几天后,开始有了零星的便签。
「谢谢不知谁帮我扶住了差点关上的电梯门,手里东西太多,真的感谢。」
「楼下便利店阿姨今天多送了我一个茶叶蛋,说看我加班辛苦。」
「早上地铁里,有个小妹妹给我让了座,虽然我看起来没那么老吧(笑),但很暖心。」
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真实的、微小的感动。这些便签如同星星之火,悄然点燃着路过行人心中的善意。有人看完后,会默默地去帮后面的人按住门;有人会主动将不小心掉在地上的垃圾捡起来。苏晓发现,当她看着那个渐渐被温暖留言填满的盒子时,自己冲泡咖啡时,那股因长期被迫“倾听”而产生的烦躁感,似乎被悄然中和了一些。
顾小飞的“骑士暗号”:
顾小飞受到了启发。他在外卖骑手常用的通讯群里,没有提什么“暖流行动”,只是发起了话题:“兄弟们,跑单路上顺手做点小事啥感觉?比如帮人指个路、扶下倒了的单车?我感觉干完心里特得劲儿,比抢个大单还舒坦!”
起初有人调侃他“觉悟高”,但慢慢地,开始有人附和:
“还真是,上次帮个老太太提菜上楼,人家硬塞给我个苹果,甜!”
“我昨天提醒一妹子她后备箱没关紧,她追上来谢了我半天。”
一种积极的、正向的氛围在骑手群里慢慢弥漫开来。顾小飞没有组织任何正式活动,但这种无形的倡导,让许多骑手在奔波途中,开始更留意那些举手之劳的机会。他感觉自己瞬移后那该死的《好运来》副作用,似乎……调门没那么高了?
老周与夏晓星的“社区联动”:
老周凭借他在小区的威望,和夏晓星这个“小福星”的亲和力,开始更积极地参与社区活动。他们协助居委会组织了一次“楼道清洁日”,没有强制,只是倡议大家顺手清理一下自家门口的公共区域。夏晓星用她的预知能力,巧妙地“提醒”了几户可能因为忘记而未能参与的邻居,避免了可能的邻里小摩擦(代价是她自己不小心洒了次水杯)。
效果是潜移默化的。楼道变得干净整洁,邻居们碰面时打招呼的笑容多了,互相帮忙照看一下东西、代收个快递也变得更自然。老周感觉,自己使用能力后,手上机油残留的时间,似乎缩短了。
林小满的“核心感应”:
林小满依然是感知最深的那个。他持续与流浪猫互动,传递着安宁的意念。他发现,越来越多的猫不再对他充满戒心,甚至会有猫主动靠近,在他身边趴下,发出舒适的呼噜声。这些城市里最敏感的小生灵,仿佛成了纯粹善意的接收器和放大器。
当他再次动用超清视力,望向拆迁楼方向时,那曾经令人窒息的灰暗区域,边缘部分似乎真的泛起了一丝极其微弱的、几乎难以察觉的莹润光泽,如同被月光微微照亮的乌云边缘。而当他集中精神去“倾听”时,那些混乱的负面呓语虽然依旧存在,但其中似乎夹杂了一两个……更趋于平稳的“情绪波段”?
更让他心头巨震的是,有一次,在他全神贯注向拆迁楼方向传递安抚意念时,一个极其微弱、却无比熟悉的“感应”,如同蛛丝般轻轻触碰了一下他的意识!
那感觉转瞬即逝,无法捕捉任何具体信息,但那种血脉相连的温暖和呼唤,让他瞬间热泪盈眶。
是父亲!
虽然微弱,虽然遥远,但他确信,那是父亲林建国存在的证明!他还在那里,并且……似乎感知到了他们的努力!
林小满将这份激动深埋心底,在下次茶话会上,他只分享了关于拆迁楼能量边缘出现微弱积极变化的观察。
“看来我们的方向没错。”苏晓总结道,眼神里有了光,“虽然慢,但它在起作用。”
“那就继续干!”顾小飞干劲十足,“让暖流再大点!”
老周欣慰地点点头:“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夏晓星挥舞着小拳头:“我们一起,一定能行!”
个人的星星之火,开始汇聚成小小的火焰。他们不再仅仅是五个拥有特殊能力的个体,而是成为了一个引导和凝聚善意的核心。这股由无数微小善意汇集而成的暖流,正以其温柔而坚定的力量,一点点冲刷着城市的冷漠,也一点点渗透进那片被遗忘的黑暗之地。
他们知道,距离最终直面核心的那一刻,或许还很遥远。但希望,已然在握。每一步前行,每一次善意的传递,都在缩短着与目标之间的距离,都在增加着他们最终成功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