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你妈妈刚才打电话过来了,她要去香港出差,去给她回个电话吧。”
苏念念正坐在茶几旁,擦拭着今天跟太公一起淘来的物件。
听到外婆的话,她抬起头来:“啊,妈妈要去香港了?”
她放下手中的铜镜和软布,拍了拍手上的灰,快步跑进屋里。
苏念念走到电话机旁,拿起听筒,熟练地拨通了妈妈办公室的号码。她知道,这个时间点,妈妈肯定还在浦东的工厂里忙碌着。
电话响了两声,很快就被接起来了。
听筒里,传来妈妈那熟悉又略带疲惫的声音。
“喂,您好。”
“妈妈!是我,念念。”苏念念握着听筒,“我刚才跟太公出门了,刚回来。”
电话那头似乎传来了几声翻动文件的窸窣声。
随即苏敏之的声音变得柔和了许多:“嗯,听你外婆说了,你们今天又满载而归了?念念在北京玩得怎么样?还适应吗?”
“适应适应!”苏念念的声音里充满了兴奋,“妈妈,我跟您说,我这几天跟着太公可学到不少东西呢!”
她滔滔不绝地汇报着自己的学习成果,“太公还说,下次有机会,要带我去乡下淘老房子,看看那些没人住的老宅子里,会不会藏着什么好东西!”
电话那头的苏敏之忍不住笑了:“你太公还是老样子,一提起这些就来劲儿。对了念念,你的连环画要上市了,你没忘吧? ”
“没忘没忘!”苏念念说,“我约了瑾衡明天一早,我们就去王府井最大的那家新华书店门口蹲着!”
“妈妈打电话来,是想跟你说一声,我这边临时有个工作安排,要去一趟香港。”
“去香港?”
“是呀,是一个考察团,去那边学习交流。大概要去一个星期左右。”
“念念有没有什么特别想要的东西?妈妈给你带回来。”
苏念念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我想要一个照相机!”
“嗯,相机,记下了。”苏敏之拿起笔,在本子上认真地记着,“还有呢?”
“还有……还有walkman的随身听!我也想要一个!”
“walkman随身听,好,也记下了。”
“还有还有!我还想要一双好看的运动鞋!”
“好,相机、随身听、运动鞋,妈妈都记下了。”苏敏之耐心地在本子上写着,“还有别的吗?”
“够了够了!谢谢妈妈!”苏念念心满意足地说。
苏敏之随即又叮嘱道,“念念,你在北京,记得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北京夏天也热,你跟着太公到处跑,要注意别中暑,也别太累着了,知道吗?”
“嗯!我知道了,妈妈。”苏念念乖巧地应着,“妈妈你也要照顾好自己,工作不要太累了,也要按时吃饭。”
“嗯,妈妈知道。”苏敏之的心里暖暖的,“好了,不跟你多说了,妈妈这边还有个会要马上开了。”
“好的,妈妈再见。”
“再见,宝贝。”
挂掉妈妈的电话,念念就看到太公坐在窗边的藤椅上,正拿着放大镜,聚精会神地研究着今天淘回来的那面铜镜。
透过那层透明的玻璃,铜镜背面那些繁复精美的纹饰清晰可见——那些蜿蜒盘旋的藤蔓、栩栩如生的异兽、饱满圆润的葡萄,每一处细节都在放大镜下纤毫毕现。
太公一边端详,一边用手指轻轻摩挲着镜面的纹路,嘴里还念念有词,似乎在推断着什么重要的事情。
“这锈色……这包浆……对,对,这高浮雕的工艺……错不了,应该就是了……”老人家喃喃自语,声音很轻,却带着几分难以掩饰的激动和笃定。
苏念念被这专注的模样吸引了,她蹑手蹑脚地走过去,小心翼翼地绕到太公身后,探出头来凑近观看。
“太公,这面镜子有什么特别的吗?”她压低了声音问,语气里充满了按捺不住的好奇。
云松明这才注意到念念的存在,他抬起头,花白的眉毛微微扬起,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念念啊,你来得正好。你看看这面镜子,仔细看。”
他把铜镜和放大镜都递给苏念念,然后用手指点着镜背的纹饰:“看到这些纹饰了吗?这些盘旋的异兽,还有这些葡萄藤蔓,布局疏密有致,纹饰饱满流畅。如果我推断的没错,这可能是唐朝的海兽葡萄镜。”
“唐朝?!”苏念念惊讶得睁大了眼睛,“那……那岂不是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是啊,一千多年了。”太公点点头,感慨万千。
“海兽葡萄镜,是唐代铜镜铸造工艺的巅峰之作。”
“你看这上面异兽的造型,明显带着西域文化的风格,这正是当年丝绸之路繁盛、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见证。在这小小的铜镜上,都能看到清晰的痕迹。”
苏念念听得入了迷,她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然后眼珠一转,还是没忍住,有些不好意思地问出了那个她最关心的问题:
“太公,那……那这面镜子,它值钱吗?”
云松明抬起头看着孙女,见她一副小心翼翼又期待的模样,眼神在闪烁,小脸上写满了好奇和期盼,不禁笑了起来。
他伸出手,轻轻点了点念念的额头:“你这个小财迷,张口闭口就是值不值钱?”
“我就是好奇嘛,”苏念念有些不好意思,“而且这是我挑的呀,我想知道我眼光好不好。”
“好好好, 算你这回歪打正着,捡了个大漏儿了!”云松明笑着刮了刮她的鼻子。
他顿了顿,收起笑容,神色变得认真起来,“就在去年,我听文物市场上的一位老朋友说起过,有位香港来的收藏家,在北京这边花了大几千块钱,才收到了一面品相跟你这个差不多的海兽葡萄镜。”
“大几千块啊,念念,那足够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不吃不喝干上好几年的工资了。”
苏念念听完,兴奋得几乎要从地上跳起来:“哇!那我们岂不是发大财了?太公,那我们赶紧把它卖了吧?几千块钱呢!”
云松明却摇了摇头,他将铜镜小心地放回铺着软布的桌上,神色温和而严肃:
“傻孩子,这镜子既然是你自己挑来的,那就是你跟它的缘分,好好留着吧。不要总想着把它换成钱,急着出手。”
他用手指轻轻敲了敲镜面,发出清脆的声响,“这些老物件啊,不仅仅是钱的问题。它承载着历史,承载着文化。过个十几二十年,等你长大了,它会比现在更值钱。”
正午的阳光洒在祖孙二人身上,铜镜在光影中泛着幽幽的光泽。
厨房里传来外婆切菜的声音,还有炒菜的香味飘了过来,整个四合院里充满了人间烟火气和岁月静好的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