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窗纸,照在堂屋角落的米缸上。余晚星掀开米缸盖子,看着里面半满的玉米面和少量白米,心里满是踏实——这要是在以前,米缸早就见了底,只能靠掺大量野菜充饥,而现在,不仅能保证顿顿有粗粮,偶尔还能给孩子们煮点白米粥。
“娘,今天能喝白米粥吗?”许宝揉着眼睛从屋里出来,闻到锅里飘出的米香,小声问道。余晚星笑着点头:“能,今天给你煮一碗,再配个炒青菜。”许宝高兴得拍手,蹦蹦跳跳地去院子里玩了。许明和许兰也陆续起床,看到灶台上摆着的玉米面窝头和炒青菜,脸上都露出了笑容——他们早就习惯了“有饭吃、有菜配”的日子,却不知道这背后是母亲多少次小心翼翼的供货换来的。
吃完早饭,余晚星从床底的木箱里拿出攒下的钱,数了数,已经有220文了。她想着给孩子们买过冬的棉衣,便趁着去镇上送货的机会,绕到裁缝铺。张婶看到她来,热情地说:“晚星,是来买布打补丁吗?最近新到了一种厚粗布,做棉衣特别暖和。”
余晚星心里一动,选了三块不同颜色的厚粗布,又买了点棉花,总共花了50文钱。付完钱,她特意叮嘱张婶:“张婶,您帮我把布和棉花包严实点,别让人看到了。”张婶虽然疑惑,但还是照做了,用旧布把东西裹好,递给余晚星。
从裁缝铺出来,余晚星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先去给吉祥点心铺送面粉。路上遇到邻居李婶,李婶笑着问:“晚星,去镇上啊?手里拎的什么,这么沉?”余晚星赶紧把布包往身后藏了藏,笑着说:“没什么,就是买了点布,给孩子们打补丁用。”李婶没多想,闲聊了几句就走了。
回到家后,余晚星把布和棉花藏进衣柜最底层,又用旧衣服盖好——她没打算现在就给孩子们做棉衣,一是怕太早穿新衣服引起村民注意,二是想等深冬再穿,让棉衣能更耐穿。许兰看到母亲藏东西,小声问:“娘,是不是给我们买的新棉衣呀?”余晚星点点头,又叮嘱道:“是,但现在不能穿,也不能跟别人说,知道吗?要是别人知道了,会起疑心的。”许兰懂事地答应,再也没提过新棉衣的事。
随着生活逐渐改善,余晚星也格外注意保持低调。买东西时,总是分多次去不同的铺子,每次只买一点;给孩子们买的麦芽糖,也只让他们在家里吃,不准拿到外面去;家里的油灯虽然比以前亮了,但晚上只要孩子们睡了,就赶紧把灯吹灭,避免让邻居看到。
有一次,村里的王大娘来借盐,看到灶台上摆着的白米粥,惊讶地问:“晚星,你家现在能喝上白米粥了?日子过得不错啊。”余晚星赶紧解释:“是上次后山挖的野菜卖了点钱,买了点白米,给孩子们改善伙食,平时还是喝玉米面粥。”王大娘点点头,没再多问,但余晚星还是紧张了好一会儿,生怕引起怀疑。
晚上,余晚星坐在油灯下,给孩子们缝补旧衣服。许明看到母亲手里的针线,小声说:“娘,我们有新棉衣了,旧衣服不用缝了吧?”余晚星笑着说:“新棉衣要等冬天再穿,现在还得穿旧衣服,不能让别人看出我们日子变好了。”许明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心里却暗暗决定,以后要更小心,帮母亲保守秘密。
可就在这时,院外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余晚星赶紧吹灭油灯,拉着孩子们躲到门后。过了一会儿,脚步声渐渐远去,她才敢探出头往外看,只见一道黑影快速消失在村口的方向。余晚星的心提到了嗓子眼——黑影竟然摸到村子里来了,看来他离找到自己家,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