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雨丝淅淅沥沥,县衙后院的芭蕉叶被打得沙沙作响。石大人坐在窗边,手里捏着一封书信,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信是知府派人送来的,字里行间都在提醒他“安分守己,勿扰商户”,明摆着是为余晚星撑腰。
“不过是个开杂货铺的妇人,竟还有这么硬的靠山!”石大人将书信扔在桌上,语气里满是不甘。之前他让管家去索贿,本想捞笔银子,却没想到余晚星背后有人,还惊动了知府,让他落得个“被敲打”的下场。
管家端着茶杯走进来,见石大人脸色难看,小心翼翼地说:“大人,您别生气,那余晚星不过是仗着有人撑腰,咱们暂时忍一忍,以后总有机会收拾她。”石大人接过茶杯,喝了一口,眼神里闪过一丝狠厉:“忍?我石某人什么时候受过这种气!这次是看在知府的面子上,我暂且不找她麻烦,但这笔账,我记下了!”
自从被知府敲打后,石大人确实收敛了不少,没再让管家去晚星杂货铺找茬,甚至连日常的商户巡查,都特意绕开了食府和杂货铺。余晚星察觉到了这种变化,心里却没放松警惕——她知道,石大人不是真的放弃,只是在等待机会,一旦有合适的时机,肯定会变本加厉地报复。
果然,没过多久,石大人就开始暗中行动。他让管家去查晚星食府和杂货铺的经营细节,尤其是“合规性”问题——比如食材的采购渠道是否有凭证、日用品的制作是否符合规矩、账目记录是否完整。管家每天乔装成客人,去食府吃饭、去杂货铺购物,偷偷收集信息,可查了半个多月,却没找到任何破绽。
“大人,那余晚星经营得太规范了,食材有采购记录,日用品有制作流程,账目更是记得清清楚楚,连一点错处都没有。”管家拿着收集到的信息,无奈地对石大人说。石大人听后,气得拍了桌子:“怎么可能?一个小商户,怎么会这么滴水不漏?你再去查,仔细查,我就不信她没问题!”
管家只能继续去查,可无论他怎么找,都找不到余晚星的违规之处。反而看到食府和杂货铺的生意越来越红火,百姓对余晚星的评价也越来越高——有人说她“诚信经营,不缺斤短两”,有人说她“心地善良,还帮县城妇女找活干”,甚至还有人说她“教孩子做公益,是个好母亲”。
这些话传到石大人耳朵里,更是让他怒火中烧。他坐在县衙里,心里暗暗盘算:“既然找不到她的违规之处,那我就给她制造点麻烦!只要她出一点差错,我就能借题发挥,让她吃不了兜着走!”
他开始留意县城的“风吹草动”——比如哪家商户被投诉了、哪个行业出了违规案例,只要有一点相关的消息,他就会让管家去“提醒”余晚星,暗示她“要注意合规,别步别人的后尘”。虽然没有明着找麻烦,却处处透着威胁,让余晚星时刻处于紧张状态。
有次县城里有家布庄因为“布料以次充好”被投诉,石大人立刻让管家去杂货铺,拿着布庄的案例对余晚星说:“余掌柜,你看这布庄,就是因为不注重品质,才被客人投诉,最后还被罚款了。你家的日用品可得注意,别也出这种事。”余晚星心里清楚,这是在暗示她“要是不乖乖听话,下次被投诉的就是她”,只能笑着应付,心里却越发警惕。
余晚星知道,石大人的恨意已经深种,只要一天不消除他的顾虑,她和店铺就永远处于危险之中。她只能更加小心地经营,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出差错,同时盼着张衍之能尽快解决京城的麻烦,回来帮她一起应对。
可她没注意到,石大人已经开始联系牛大海。那天晚上,牛大海偷偷来到县衙,石大人坐在正堂,对他说:“牛掌柜,你之前跟余晚星的过节,我也知道。现在我给你个机会,你去帮我找她的麻烦,要是能找到她的违规证据,我就帮你把她的店铺封了,到时候县城的生意,就是你的天下了。”
牛大海眼睛一亮,连忙点头:“大人放心,我一定找到她的证据!要是能搞垮余晚星,我以后肯定孝敬您!”
石大人满意地点点头:“好!我等着你的好消息。记住,别让我失望。”
离开县衙后,牛大海兴奋得睡不着觉——有了石大人的支持,他再也不用怕余晚星了!他立刻召集管家,商量着如何找余晚星的麻烦,一场由官府暗中支持、商户主动出手的阴谋,正在悄然酝酿。
此时的余晚星,还在和许兰一起核对杂货铺的账目,确保每一笔收支都准确无误。她看着账本上的数字,心里满是疲惫,却不知道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向她逼近。要是石大人和牛大海联手,她仅凭自己的力量,能抵挡得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