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父老乡亲多捧场,小子在这儿给您作揖了,劳驾多多收藏。)
.
“这事还有后续。”
等观众笑完以为段子结束了,郭霄麟突然又吊起了大家的胃口。
“还没完?难不成师爷又赏你耳光了?”
“去你的!别给我刨活儿。”郭霄麟瞪了他一眼,马上端起架子,“老爷子这次总算想明白了。”
“哟,这是要重打锣鼓另开张?”
“哪能!改练地摊了!”
岳芸朋一愣,比划着说:“开饭馆是这派头,怎么就一下子到了地摊?”
“糊涂!万丈高楼还得从地基开始,基本功都吃光了?”郭霄麟学的是老郭训徒弟的语气。
“该打该打!”
郭霄麟这才恢复常态,掏心窝子地说:“其实老爷子是赔怕了,摆摊随时能收,正经在夜市租了个摊位。”
“后来呢?”
“卖炒饭!”
这话一出口,岳芸朋捂着嘴直抽气,肩膀一抖一抖的。
郭霄麟一把抓住他大褂前襟,瞪着眼珠子:“咋的?看不上炒饭?”
“不敢不敢……”
看他那护食的样子,就像谁辱没了祖师爷似的。
岳芸朋瞬间认怂的样子,让两人形成鲜明对比,引得满堂大笑。
“这么说师爷是开炒饭摊了?”
郭霄麟这才松开手,还假装客气地帮他拍了拍衣服,顺手擦了下油渍。
“您这……”
“老爷子心里有个大梦想,想集天下炒饭之精华。您别说天南海北的,就咱们四九城的胡同里走一走,随便进个饭馆点炒饭,都能尝出七八种味道。”
台下观众纷纷点头,明明看着调料差不多,但有人炒出来就是特别香,而且好吃的炒饭各有各的讲究。
要说精通八大菜系那是本事,可要是吹嘘会做炒饭,那可真是关公面前耍大刀。越是简单的食物越见功夫,能做好一两种就够吃一辈子,说全都会那就是胡扯。
“那师爷到底研究出什么门道没?”
“难说……”郭霄麟拖着长音,故意吊人胃口。
“老爷子非要摆摊,我这个当儿子的不得去撑场面?”
“还去?”岳芸朋竖起大拇指,“真能扛!”
“到了摊位一看,简直……”
“顾客爆满?”岳芸朋插话。
“一个人影都没有!”
郭霄麟接着说:“我劝老爷子别折腾了,在家享清福多好?”
“师父怎么回你的?”
“逆子!你是想气死为父?我这是在追求毕生理想!”
“师父要动手了!”岳芸朋装作要打他,被郭霄麟一挡推开,“一边去!”
台下观众早已笑得前仰后合。
郭霄麟模仿老郭的语气:“街坊给这炒饭起名叫——‘人不理’!”
“幸好没叫‘狗不理’。”
郭霄麟猛地捂住岳芸朋的嘴:“嘘——这个词侵权,你可别害我吃官司!”
岳芸朋挣脱后喘了两口气,连连点头。
“逆子!他们都没尝过,怎么知道不好吃?”郭霄麟弯腰驼背学师父的样子,“芸贵高原的辣椒、福建土鸡蛋、河北黑猪肉,配上老北京紫皮蒜,天下独一份!尝过你就知道!”
“师父说得天花乱坠,到底是什么味道?”
“我看老爷子沉迷炒饭耽误正事,干脆扑通一跪——”
郭霄麟突然朝台下跪倒,岳芸朋立刻接话:“哇!要以死明志?”
“就算饿死!被车轧成照片!我也绝不吃你一口饭!”郭霄麟梗着脖子吼道。
“是条汉子!我作证,我这师弟从小就很硬气,他……”
“吧唧吧唧”的吃饭声打断了他的话。岳芸朋探头一看,郭霄麟正空着手比划扒饭的动作。
“你干什么?”
郭霄麟鼓着腮帮子含糊地说:“唔……真香!”
“呸!没出息!”
两人回到桌前,岳芸朋突然挠了挠头:“咱是不是漏了啥?”
“漏啥?”
“师父最后怎么收摊的?”
郭霄麟笑了:“从那天起生意火得不得了,只干了三天就收拾东西走了。”
“生意这么好还收摊,为什么?”
“我也纳闷!那天老爷子扛着家伙回来,满头是汗,把锅碗瓢盆往院子里一扔,坐到凳子上叹气:‘这摊子出了名,一大群人来吃,饭还没熟就被抢光了,他们到底图啥?’”
“真稀奇,饭都没熟,炒饭没炒就有人买。”
“可不是嘛!老爷子想不通,干脆不干了,这才有了现在的徳芸社。”
郭霄麟说到这里,和岳芸朋一起向观众拱手。
这段《炒饭真香》的包袱到这里结束。
至于其中含义,留给各位自己体会。
……
接着,两人又表演了几段贯口,穿插了几段小曲。郭霄麟朝台下抱拳:“接下来,我给大家唱一段《探清水河》,这是父亲改编的版本,我只学了一点皮毛,今天斗胆献丑,还请各位多多包涵。”
《探清水河》原本是窑调,多在风月场所传唱,但艺术总是在不断打磨。这首歌本不属于相声范畴,是老郭喜欢,稍作修改后教给徒弟们的。可惜至今没人能真正继承他的唱法。郭霄麟早就会唱,却一直没展示过。
现在正是时候!
凭借高超的唱功,加上内家拳练到大师境界的底气,郭霄麟轻松驾驭——
“桃叶儿尖上尖,柳叶儿遮满了天……”
声音清亮柔和,尾音悠长,愁绪暗生。台下听过原曲的老观众,一个个都愣住了——这年轻人竟能唱出这样的韵味!
曾听过老郭版《探清水河》的人,此刻完全感觉不到郭霄麟在模仿父亲。两人的演绎截然不同:老郭用戏曲腔调讲述大莲与六哥哥的殉情悲剧,而郭霄麟的声音如丝般柔美,将这段生死相许的誓言娓娓道来……
一曲结束,懂曲的人都已泪流满面,在座位上久久无法平静。泪水模糊了视线,台上身影朦胧,仿佛看见六哥哥与大莲并肩站立——生不能同床,死也要同穴!
即便不懂曲中深意的人,也纷纷举起手机记录。台上的郭霄麟站得笔直,头时而低垂,时而抬起,再无多余动作。
镜头扫过观众席,将一张张流泪的脸庞拍下。这些画面迅速传遍各大平台。“郭霄麟”三个字自带热度,瞬间登上热搜榜首。微博评论区炸开了锅:
“老郭版的《探清水河》我听过无数遍,没想到霄麟这一版更打动人。作为十几年的老听众,连我自己都惊讶。”
“求音源!徳芸社快出正式版本!”
“是霄麟吧?这唱功太棒了,真想现场听。”
赞誉声中偶尔也有杂音,但不过是微不足道的虫蚁,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