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九年的春天,羊城广州的空气里,已然弥漫开一种与北方截然不同的、湿热而蓬勃的气息。流花路展馆内外,彩旗飘扬,人头攒动,各种语言、各种肤色的客商穿梭其间,空气中混合着皮革、布料、电子元件和不同香水的复杂气味,共同构成了一幅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最具象征意义的图景——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俗称广交会。
苏晚站在分配给“锦绣制造厂”的展位前,深吸了一口气,试图平复那如同擂鼓般的心跳。她穿着一套自家生产的、精心改良过的深蓝色女式西装,领口别着一枚小小的、镶嵌着“锦绣”商标的胸针,头发在脑后挽成一个利落的发髻,显得干练而又不失柔美。然而,只有她自己知道,这看似镇定自若的外表下,藏着多少初次登上国际舞台的紧张与不安。
他们的展位位置不算最好,面积也不大,但在苏晚和团队(主要是孙卫国和那位新招聘的设计师小陈)的精心布置下,显得别具一格。没有像许多老牌厂商那样将产品堆得满满当当,而是采用了“少而精”的策略。背景墙是干净的米白色,上面悬挂着放大的、极具设计感的“锦绣”商标和“quality & Elegance(品质与优雅)”的英文字样——这是苏晚查了许久字典才定下的口号。几组简洁的金属架上,错落有致地陈列着他们的核心产品:挺括利落的男式夹克,剪裁合身、颜色雅致的“的确良”女士衬衫,几条运用了深城混纺面料、颜色独特的丝巾,而最引人注目的,是正中央模特身上那件作为“秘密武器”的女士夹克。
那是苏晚和小陈耗费了无数心血的作品。版型采用了西方流行的略微收腰、廓形利落的短款设计,面料选用了江州曙光厂提供的高支密卡其布,质地细腻而挺括。真正的点睛之笔在于细节:在左侧领口下方,用极其精湛的苏绣技法,绣上了一小枝疏密有致、栩栩如生的墨梅。黑色的枝干,淡粉色的花瓣,寥寥数针,却将中国古典的雅致韵味与现代的简约风格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件夹克,仿佛就是“锦绣”品牌精神的具象化——扎根传统,面向现代。
“厂长,咱们这布置,能行吗?”孙卫国搓着手,有些紧张地看着周围那些规模宏大、产品琳琅满目的大厂展位,他们的布置显得有些“另类”。
“能不能行,试试才知道。”苏晚强迫自己露出一个鼓励的笑容,“把我们最好的东西展示出来,就够了。”
交易会正式开幕,巨大的人流涌入展厅。最初的几个小时,是令人难熬的冷清。许多外商从他们的展位前匆匆走过,目光甚至没有停留一秒。偶尔有人驻足,拿起产品看看,询问几句,但一听他们磕磕绊绊、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或者面对关于最小起订量、交货周期、信用证付款等专业问题时,苏晚和孙卫国(小陈英语更差)只能连比划带猜,甚至不得不频繁地求助外贸局派来协助的翻译,往往沟通得满头大汗,对方却还是皱着眉头离开了。
一种无形的壁垒,清晰地横亘在他们与这些国际买家之间。那不仅仅是语言的障碍,更是对国际贸易规则、商务礼仪、乃至思维方式的不适应。苏晚第一次如此深刻地体会到,从国内市场到国际舞台,这一步的跨越有多么艰难。她精心准备的产品质量,似乎在这复杂的沟通障碍面前,有些使不上力。
中午时分,展馆内喧嚣鼎沸,苏晚却感到一阵阵的疲惫和挫败。她让孙卫国和小陈先去吃饭,自己一个人守在展位里。看着周围一些展位前已经开始聚集起洽谈的客商,她的心情愈发沉重。难道他们辛辛苦苦准备这么久,跨越千山万水来到这里,最终只能铩羽而归吗?巨大的压力像石头一样压在心头,让她几乎有些喘不过气。
就在她望着那件墨梅夹克出神,内心被自我怀疑啃噬的时候,展位里那部分机电话突然响了起来。刺耳的铃声将她从纷乱的思绪中拉回。她有些疑惑地接起电话,这个号码,只有厂里和极少数人知道。
“喂?”
电话那头,传来的是她无比熟悉的、低沉而平稳的声音。
“怎么样?”
是林长河。
仅仅三个字,穿过遥远的距离,在此刻嘈杂的展馆里,却像一股沉稳的力量,瞬间注入了苏晚的心田。她甚至能想象出他此刻在省城厂里的办公室,或者是在车间里,趁着间隙,拨通了这通电话的样子。
一股混合着委屈、压力和思念的情绪涌上喉头,苏晚的眼眶微微发热。她用力吸了吸鼻子,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正常:“人很多……就是,说话不太听得懂,规矩也不太明白……”
她没有说得太详细,但他一定能听懂她言语背后的艰难。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随即,林长河那特有的、带着安抚力量的声音再次响起:
“不怕。东西,是好东西。”
他不问她有没有订单,不问她遇到了多少困难,只是用最朴素的话,肯定了他们为之付出心血的产品本身。这比任何空洞的鼓励都更有力量。
“嗯。”苏晚重重地应了一声,感觉心头的巨石仿佛被挪开了一半,“我知道。厂里……都好吗?”
“都好。专心。”他言简意赅,没有多余的话,却明确地告诉她,家里有他,她无需分心。
“好。”苏晚的声音重新变得坚定起来。
挂了电话,苏晚站在原地,深深呼吸了几次。窗外羊城的阳光透过高大的玻璃窗照射进来,在她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林长河的电话短暂得像一个幻觉,却将她从情绪的泥沼中彻底拉了出来。是啊,怕什么?他们的产品质量过硬,设计独特,这才是根本。沟通不畅,就多学多问;规矩不懂,就虚心请教!她苏晚什么风浪没见过,还能被这沟通的困难吓倒不成?
她重新挺直脊背,目光恢复了之前的清亮与自信。
下午,展馆的人流有增无减。苏晚调整了策略,她不再急于向每一个路过的人推销,而是更专注于向那些在他们展位前停留、对产品本身流露出兴趣的客商进行介绍。她让小陈准备好纸笔,遇到语言实在不通的,就画图示意。她也更加留意外贸局翻译的沟通方式,默默学习。
转机,在一个下午悄然降临。
一位身材高挑、穿着考究、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的五十多岁欧洲男士,在随行人员的陪同下,信步走过他们的展位。他的目光原本已经掠过,却又像是被什么吸引,倏地转了回来,精准地落在了那件墨梅夹克上。
他停下脚步,走近几步,隔着玻璃柜,仔细地端详着那件夹克,特别是领口那枝精致的墨梅刺绣。他的眼神锐利而专业,带着审视,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欣赏。
苏晚的心跳再次加速,但她迅速稳住心神,脸上露出得体而自信的微笑,主动用练习了无数遍的英语打招呼:“Good afternoon, Sir. wele to Jinxiu.”(下午好,先生。欢迎来到锦绣。)
那位男士抬起头,看向苏晚,微微颔首,然后用带着口音的英语问道:“this embroidery… is it handmade?”(这个刺绣……是手工的吗?)
“Yes, entirely handmade by our best artisans.”(是的,完全由我们最好的工匠手工制作。)苏晚流畅地回答,这是她准备最充分的问题之一。
男士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示意随行人员与展位工作人员沟通,自己则要求近距离观看那件夹克。
当夹克从模特身上取下,送到他手中时,他仔细地摩挲着面料,查看内衬的做工,按压刺绣的背面感受针脚的细密,其专业和苛刻的程度,让一旁的孙卫国都暗自捏了把汗。
“the fabric is good. the tailoring is precise.”(面料很好。剪裁精准。)男士评价道,然后指着那朵墨梅,“this is unique. A bination of East and west.”(这个很独特。东西方的结合。)
苏晚抓住机会,尽力用清晰的英语介绍:“this is our concept. we use traditional chinese craftsmanship to create modern fashion.”(这是我们的理念。我们运用中国传统手工艺,创造现代时尚。)
男士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他询问了面料成分、可能的颜色、以及尺码范围。苏晚一一作答,并将准备好的、详细标注了中英文的技术参数资料递给他。
随后,最关键的问题来了。
“whats your moq? And delivery time?”(你们的最小起订量是多少?交货期呢?)
苏晚深吸一口气,报出了他们经过反复核算的数字:“moq 300 pieces for this style. delivery within 60 days after receiving the deposit.”(这个款式最小起订量300件。收到定金后60天内交货。)
这个数字对于大客商来说可能很小,但对于初次接触国际市场的“锦绣”来说,已经是一个需要全力应对的挑战。
男士沉吟了片刻,又与旁边的随行人员低声交谈了几句。展位里的气氛几乎凝固了。
终于,他抬起头,看向苏晚,脸上露出了今天第一个算是温和的表情。
“oK. we can place a trial order for 300 pieces of this jacket. In these three colors.”(好的。我们可以下一个试订单,300件这个夹克。要这三种颜色。)他指着资料册上的色卡。
“but,”他语气转为严肃,“the quality must be exactly the same as this sample. No difference.”(但是,质量必须和这件样品完全一致。不能有差异。)
成了!
一股巨大的、难以言喻的喜悦如同电流般瞬间击穿了苏晚的全身!她努力维持着表面的镇定,但微微颤抖的手指和瞬间亮起来的眼眸,泄露了她内心的激动。
“Absolutely! we guarantee the quality!”(当然!我们保证质量!)她的声音因激动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音,却无比坚定。
双方留下了联系方式,约定后续通过外贸局敲定合同细节。当那位名叫“mr. Schmidt”的德国客商带着资料离开后,孙卫国和小陈几乎要跳起来欢呼!
“厂长!我们成功了!我们拿到订单了!还是德国的!”孙卫国激动得脸都红了。
小陈也兴奋不已:“我就说那梅花绣得好!”
苏晚看着他们,脸上终于绽放出如释重负的、灿烂的笑容。她走到那件墨梅夹克前,轻轻抚摸着那枝改变了局面的刺绣,心中百感交集。这不仅仅是一张试订单,这更是一张通往更广阔世界的通行证,是对他们坚持品质、勇于创新的最高肯定!
她下意识地摸了摸口袋,那里仿佛还残留着刚才那通电话带来的温暖与力量。
首战告捷,“锦绣”的展位前,似乎也因此吸引来了更多探寻的目光。苏晚知道,真正的挑战或许才刚刚开始,合同的细节、生产的压力都还在后面。但此刻,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与斗志。
广交会的大门,已经为他们敞开。属于“锦绣”的国际舞台,正等待着他们去书写新的传奇。而她知道,无论前方是风景还是风浪,在遥远的省城,永远有一座最坚实的靠山,在默默支撑着她,陪伴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