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台大胜的余波尚未平息,一桩突如其来的噩耗,便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狠狠砸在了神都,砸在了摄政王府!
漕运命脉,贯穿南北的大运河,于汴州段突然决堤!
百里沃野,顿成泽国!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死伤无算!更致命的是,漕运断绝,南方税粮无法北运,北方军镇、神都百万人口的粮食命脉被生生掐断!
消息传开,举国震惊!
这已不是寻常的天灾,而是足以动摇国本的人祸!
朝堂之上,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雨将至。
“王爷!”工部尚书噗通一声跪倒在地,老泪纵横,“臣有罪!臣失察!那汴州段河堤,月前刚由工部拨付巨款修缮完毕,怎会……怎会如此不堪一击啊!”
李逍遥面沉如水,手指敲击着龙椅扶手,发出沉闷的声响,每一声都敲在众臣的心上。他看向下方:“汴州知府呢?”
“回……回王爷,”刑部尚书硬着头皮出列,“汴州知府……在决堤当日,便已携家眷……不知所踪!府库账目,也被焚毁一空!”
轰!
又是一记重锤!贪墨修河款,导致河堤溃决,知府卷款潜逃!这简直是往摄政王和新政的脸上,狠狠抽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好啊,很好。”李逍遥怒极反笑,声音冰寒刺骨,“本王前脚刚动了科举,断了某些人的前程,后脚这漕运命脉就断了,还给本王送来这么一份‘大礼’!”
谁都听得出来,这绝非简单的贪污案,而是来自旧势力最疯狂、最恶毒的反扑!他们不敢在明面上对抗,便用这无数百姓的性命和国运来作为赌注,要将李逍遥和新政彻底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当务之急,是救灾,是堵住决口,是恢复漕运!”户部尚书急声道,“然国库……之前平定靖王之乱,又推行新政,耗费甚巨,恐难支撑如此大规模的救灾与重修河工啊!”
“漕运断绝,神都存粮最多支撑两月!若两月内漕运不能恢复,神都必生大乱!”兵部尚书也忧心忡忡。
内忧外患,死局已成!
所有人都看向李逍遥,等待着他的决断。若处理不当,刚刚稳定的朝局将瞬间崩盘,他所有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就在这时,黄月英却站了出来,她手中拿着一份粗略的河工图,眼神亮得惊人:“王爷!或许……不必完全依赖国库,也不必耗时数月重修旧堤!”
“哦?”李逍遥看向她。
“我与欧叶姐姐这几日查阅了历年汴州段的水文资料和河工档案。”黄月英语速飞快,“发现此次决口处,地形特殊,水流湍急,传统夯土筑堤之法,在此处本就事倍功半!而且,模型显示,未来半月还有持续强降雨,若按旧法,根本来不及!”
她将河工图铺开,指着决口处:“所以,我们不能堵,要疏,更要导!我想用‘沉箱法’和‘钢结构快速支护’!”
她兴奋地比划着:“我们可以制造巨大的中空钢筋混凝土箱(解释为特制灰浆混合铁骨),直接沉入决口处,作为基础骨架,再配合打入河床的钢桩(解释为精铁长杆)进行加固,形成一个坚固的 核心!同时,在上游合适位置,利用炸药(解释为改良版霹雳火)开辟一条临时分流河道,减轻主决口的压力!这样不仅能极大缩短工期,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还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此段河堤的隐患!”
满朝文武听得目瞪口呆!什么沉箱?钢桩?分流?这简直是闻所未闻!
“荒诞!”立刻有老臣站出来反对,“治水乃千古大事,岂能如儿戏般用这些奇巧之物?若是不成,后果谁来承担?”
“承担?”李逍遥冷冷打断他,“按你们的旧法,国库空虚,工期漫长,神都断粮,百姓饿殍遍野,这个后果,你们承担得起吗?!”
他站起身,目光锐利地扫过全场:“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法!本王相信月英!”
他当即下令:
“黄月英!”
“臣妾在!”
“命你全权负责汴州河工抢修事宜!神机营、工部匠作监,皆听你调遣!所需物料,由户部、苏云袖协调,倾举国之力供应!”
“欧叶!”
“臣妾在!”
“命你以数据辅助,精确测算水流、土方、物料需求,优化施工方案!”
“赵清影!”
“末将在!”
“命你率逍遥卫精锐,即刻奔赴汴州,一是维持秩序,护卫月英与工程;二是给本王查!彻查河堤贪墨案,将那蛀虫知府,还有他背后的人,给本王揪出来!”
“吕碧城!”
“下官在!”
“即刻起草《赈灾令》与《漕运优先令》,调动周边州县存粮,全力救灾!凡有囤积居奇、延误漕运者,严惩不贷!”
一道道命令,雷厉风行!
没有犹豫,没有退缩!李逍遥选择了一条最艰难、也最冒险的路,将他和他夫人们的声誉、甚至国运,都压在了黄月英那天马行空的“奇技”之上!
朝会散去,黄月英立刻扑向了工部匠作监,欧叶的数据模型全力开动,赵清影点齐兵马连夜出城……整个摄政王府及其掌控的力量,如同一台精密而高效的战争机器,为了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国难,全速运转起来!
神都内外,无数双眼睛都在盯着汴州,盯着那个站在决口边的娇小身影。
成败,在此一举!
---
【下章预告】:汴州河畔,黄月英能否力挽狂澜?沉箱钢桩,奇术治水,能否成功?赵清影又能揪出怎样的幕后黑手?神都粮荒日益逼近,生死时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