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422 章:苍狼卫筹整合,张居正赴边
嘉靖二年九月初十,大同镇镇北将军府。
晨雾尚未散尽,府内书房的白炽灯已亮了近一个时辰。这盏由京城工部灯具厂量产的螺口白炽灯,通过镇北城新铺设的电缆供电,光线明亮而稳定,将案上两份文书照得清晰可辨。陆砚青手持文书,一份是昨日由司礼监太监乘坐京城至大同的特快火车送来的圣旨,绢布封套上还印着 “加急” 火漆,朱红玺印尚带着几分墨香;另一份是弟弟陆砚昭写来的家书,由双排座卡车随军需物资一同送达,字迹工整,字里行间满是对北疆安稳的期许。他指尖摩挲着圣旨上 “苍狼卫整合事宜,着陆砚青总领” 的字样,眉头微蹙 —— 整合九边旧部与苍狼营,既要理清品级权责,又要协调火器装备分配,绝非一两日能成。
“将军,军工总院送来的第一批新式火炮已到城外驿站,共十二门,还有三百支嘉靖一世步枪,用十吨级卡车运过来的,需您亲自去清点验收。” 亲卫推门而入,声音打断了陆砚青的思绪。他放下文书,起身披上玄色披风,望着窗外渐亮的天色:“备车,用那辆七座乘用车,再让魏无羡带着苍狼营的军械官一同过去。”
片刻后,一辆黑色七座乘用车驶出将军府,车身印着镇北将军府的银色标识,发动机轰鸣着驶过铺着沥青的街道 —— 这沥青是工部从石油中提炼的新产品,铺设的路面平整耐用,远胜往日的土路。车辆很快抵达城外驿站,驿站空地上,十二门青铜火炮整齐排列,炮身刻着精密的膛线,那是军工总院新式镗床加工的痕迹,炮尾不仅印着火漆标识,还刻着专属生产编号;旁边的三辆十五吨双排座卡车里,嘉靖一世步枪码放得一丝不苟,枪托处裹着防潮油纸,枪身的金属部件泛着冷光,显然是经流水线冲压、打磨而成的标准化制品。
魏无羡快步从车上下来,熟练地从箱中取出一支嘉靖一世步枪,动作利落地卸下枪身下方的弹夹,走到陆砚青身边详细介绍:“将军,这嘉靖一世步枪可是军工总院的重头戏!图纸是陆国公(陆砚昭)带着赵院长(赵小匠)和火器营的骨干们,结合特殊经验反复琢磨绘制的,只是毕竟是新研发的款式,细节上还存在些许误差,后续还得慢慢调整。为了让这枪好用,总院的工匠们熬了大半年,试了几十种材料,才终于找到适配的金属配比,既保证了枪身的硬度,又比之前的燧发枪轻了近三斤,士兵长途奔袭时负担能减轻不少。”
他举起手中的弹夹,继续说道:“您看这个装弹的弹夹,一次能装十五发子弹,口径是按军工总院新定的 7.62 毫米标准做的,子弹通用性强,后续补给也方便;而且弹夹拆装简单,比旧枪的单发填装快太多,遇上集群敌人时,火力能持续压制。另外,这枪的膛线做得比旧枪密多了,实测能打四百步远,要是论有效射程,更是能到六百步到八百步 —— 上次围剿瓦剌残部时,苍狼营的士兵用这款枪,在七百步外都能精准命中马背上的目标,比旧燧发枪的射程翻了一倍还多。现在咱们枭龙卫十万人,包括咱们苍狼营在内,都已经全员换装这款步枪了,战斗力比之前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
“按军工总院的规矩,这枪先优先配给枭龙卫列装,等我们磨合成熟了,再向九边其他部队推广更换。这次特意调拨三百支过来,就是想让九边的兄弟们先熟悉构造,后续批量供应时能更快上手,也方便咱们苍狼卫帮着做战术培训。” 魏无羡说着,将弹夹重新装回枪身,拉动枪栓演示了一遍上膛动作,金属部件咬合时发出清脆的 “咔嗒” 声。
陆砚青接过步枪,掂量着重量,指尖划过枪身的金属部件,能感受到细腻的打磨痕迹,又仔细查看弹夹与膛线结构,眼中露出赞许:“能做到十五发弹夹供弹、7.62 毫米口径通用,还能有四百步射程、六百到八百步有效射程,工匠们确实下了苦功。枭龙卫全员换装,再加上这批调拨的装备,苍狼卫的火器战力能再上一个台阶。” 他俯身查看火炮的炮轮,补充道:“通知工部派来的工匠,三日内用卡车把这些火炮运到镇北城西的防御工事,再让九边的将领各派一名军械官来,先熟悉步枪的构造、弹夹拆装和射程性能,后续按批次领取 —— 苍狼卫初建,装备得先配齐,战术磨合也得跟上。”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规律的 “轰隆” 声,伴随着铁轨震动的轻微触感。陆砚青抬头望去,只见一列黑色的蒸汽火车(烧煤驱动)正沿着大同镇新修的铁路缓缓驶来,车头烟囱冒出的白烟在晨雾中格外显眼。魏无羡有些惊讶:“将军,这是京城来的火车?按路程算,不是得五日后才到吗?”
“是张居正来了。” 陆砚青嘴角微扬,他昨日收到陆砚昭的电报,说张居正主动申请乘火车赴边,为的就是早日熟悉草原情况,“走,去接他。”
火车缓缓停靠在驿站旁的临时站台,站台上方悬挂的路灯还未熄灭,玻璃灯罩内的白炽灯在晨光中略显黯淡。车门打开后,身着青色官袍的张居正率先走下来,身后跟着两名携带文书的随从,他们乘坐的是火车中部的十座乘用车厢,座椅铺着软垫,比普通硬座舒适不少。张居正虽一路颠簸,却不见疲态,下车后第一时间整理好官袍,朝着陆砚青拱手行礼:“镇北大将军陆大人,下官张居正,奉陛下旨意赴草原任理藩司主事,今日特来向您报到。”
陆砚青上前扶起他,目光落在他随身携带的木箱上:“张大人一路辛苦,火车比快马快了两日,想必您在途中也没歇着吧?”
张居正笑着点头,打开木箱,露出里面一叠手绘的草原地图:“下官在京城时便搜集了漠南草原的部落分布资料,途中又根据火车上听闻的草原近况,标注了几个需重点联络的部落 —— 陆大人您看,这处察哈尔部与瓦剌素有矛盾,若能争取过来,对苍狼卫驻防大有裨益。”
陆砚青接过地图,见上面不仅标注了部落位置,还详细写着各部落的人口、牲畜数量,甚至连首领的性情喜好都有备注,不禁心中暗赞:“张大人考虑周全,有这份地图,后续联络部落能省不少事。走,坐我的车回将军府细说,苍狼卫整合的事,还需您帮着出出主意。”
两人一同坐上七座乘用车,车辆平稳地驶向将军府。沿途可见工人正在检修路灯,偶尔有载着物资的双排座卡车驶过,车轮碾过沥青路面的声音与远处火车的鸣笛声交织,尽显工业时代的繁忙景象。
抵达镇北将军府时,九边的五位主将已在议事厅等候。议事厅天花板上的吊灯由六盏白炽灯组成,光线均匀地洒在每个人身上,墙角的配电箱上贴着 “工部电气局监制” 的铭牌。见陆砚青带着张居正进来,众人纷纷起身见礼,目光中带着几分好奇 —— 他们早听闻京城派来一位内阁成员赴边,却没想到如此年轻。
待众人落座,陆砚青开门见山:“今日请诸位来,一是商议苍狼卫的编制整合,二是介绍理藩司主事张居正大人,后续草原部落联络之事,便由张大人主要负责。” 他说着,将一份拟好的苍狼卫编制表推到众人面前,“按陛下旨意,苍狼卫设主帅一人,由本将担任;同知五人,分别由诸位担任,各领七千兵力,驻守五座新城;副指挥使一人,由魏无羡担任,统管火器部队,协助本将统筹防务。另外,虽如今有摩托车、乘用车、卡车等机动装备,但草原多沟壑、沙丘,不少区域车辆难以通行,骑兵的突击冲锋作用仍不可替代,后续需从九边旧部与归附部落中挑选精壮,组建一支三千人的精锐骑兵营,补充机动战力。”
原大同镇总兵周尚文率先开口,他看着编制表上 “从二品都督佥事” 的品级标注,眉头微蹙:“将军,末将等原是正三品都指挥使,此番升为从二品,陛下恩宠深厚,只是…… 九边旧部与苍狼营的士兵素来不熟,若是混编,恐生嫌隙。至于骑兵营,末将麾下有不少擅长骑射的老兵,可优先抽调。”
其他几位主将也纷纷附和,担忧新旧部队难以协调,同时主动举荐麾下骑术精湛的士兵,支持骑兵营组建。张居正见状,放下手中的茶盏,轻声说道:“诸位将军的顾虑,下官倒有个想法。不如按‘营为单位,互不拆分’的原则整合 —— 苍狼营保留原编制,作为火器主力营,派驻各新城协助防守;九边旧部按地域分为五营,各守一城,日常训练时可让苍狼营的士兵教授火器使用,既增进熟悉度,又能提升整体战力。至于互市,早在正德年间,陆国公(陆砚昭)便已提议设置,惠及不少草原部落,此次下官谋划在镇北城重启并强化互市,一是延续旧制,让部落感受到朝廷的一贯关怀;二是通过互市规范贸易,收集部落动态,更精准地推进草原管理,同时也能借此换取马匹,为骑兵营补充优良坐骑。”
魏无羡立刻接话:“张大人这个主意正好!我们枭龙卫十万人,包括我的苍狼营在内,都已经全员装备嘉靖一世步枪了,这枪是十五发弹夹供弹、7.62 毫米口径,有效射程能到六百到八百步,我们摸透了性能和战术配合,正好能帮九边的兄弟们快速上手。而且这枪是流水线量产的,零件通用,维护起来也方便,等后续九边换装了,咱们苍狼卫和九边部队的火力水平就能拉齐,再配上新组建的骑兵营,对付瓦剌残部更有把握。”
陆砚青听后,目光扫过在场众人,缓缓说道:“魏将军,话不能这么说。你在枭龙卫时,主管苍狼营,你们对新式武器的熟悉程度,放眼大明军队也是顶尖的。如今你和你的苍狼营都留在大草原上,成为苍狼卫的核心力量,往后整合部队、提升战力,还需我们上下一心,共同努力才行,切不可有‘独擅其长’的想法。”
张居正随即附和,目光落在魏无羡身上,语气带着期许:“陆将军所言极是。魏将军如今已是苍狼卫的副指挥使,官居从二品都督佥事,这不仅是陛下的信任,更是对苍狼营战力的认可。日后苍狼卫的火器训练、战术磨合,还得靠魏将军主导牵头,才能让新编制尽快形成战力。而且后续计划将苍狼营的一万五千人,平均分派驻扎到五座新建的城池中,每城三千人,既能作为各城的火器骨干,也能带动九边旧部熟悉新式装备,你们还需多与其他各部人员沟通配合,共同把训练抓实,这样苍狼卫才能真正成为北疆的屏障。”
魏无羡闻言,立刻起身拱手,语气郑重:“末将明白!多谢陆将军、张大人提醒,后续定当摒弃私念,全力协调苍狼营与九边各部的训练,绝不辜负陛下与二位的信任。至于骑兵营,苍狼营虽以火器见长,但也有不少士兵熟悉草原地形,可协助骑兵营开展战术演练,让骑兵与火器部队形成配合。”
陆砚青见他领会意图,满意点头,继续对众人说道:“既然大家对编制整合、骑兵营组建与互市计划都没有异议,那后续就按此推进。周总兵,你率部驻守镇北城,负责互市的筹备与骑兵营的初步组建;王总兵,你驻守靖边城,那边靠近漠北,要多派侦察兵巡查,同时挑选麾下骑术精湛者,送往镇北城编入骑兵营……” 他逐一分配防务与任务,五位主将见职责明确,又有协同作战的规划,先前的顾虑彻底消散,纷纷领命。
议事结束后,张居正随陆砚青来到书房,书房的台灯亮起暖光,照亮了案上的文书。张居正拿出一份稿纸,上面的字迹是用铅笔书写的,笔触清晰流畅:“陆大人,这是下官拟的部落联络与互市章程,除了之前说的三步联络计划,还补充了互市的具体规则 —— 设立专门的互市监管司,由理藩司与苍狼卫共同管理,规范交易品类与价格,禁止私贩火器与违禁物资;同时在互市周边设临时驿站,安排骑兵巡逻,保障交易安全。正德年间陆国公设置的互市,多以丝绸、茶叶换牲畜,此次我们可增加农具、布匹等物资,帮助部落发展生产,增进依附感。”
陆砚青仔细看完章程,提笔在 “骑兵巡逻” 旁批注:“可从新组建的骑兵营中抽调百人,组成互市护卫队,既保障安全,也让骑兵熟悉部落动态。另外,换取的马匹需经军工总院下属的马场检疫、驯养后,再分配给骑兵营,确保马匹质量。”
张居正眼睛一亮:“陆大人这个提议好!既强化了互市安保,又能为骑兵营筛选优良马匹,一举两得。后续我们还可与察哈尔部等归附部落约定,每年按比例向朝廷缴纳马匹,作为归附的象征,同时给予他们粮食、农具等补偿,形成长期稳定的马匹供应渠道。”
两人正商议间,书房的白炽灯突然闪烁了两下,随即熄灭。亲卫立刻推门进来,手中举着一支点亮的蜡烛:“将军,城外变电站检修,预计一个时辰后恢复供电,这是应急用的蜡烛。” 陆砚青摆了摆手:“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待亲卫离开,他无奈笑道:“北疆的电网刚铺设不久,偶尔会出些状况,委屈张大人了。” 张居正却不以为意:“些许小事,不碍公事。早年在南方推行新政时,夜间办公遇停电也是常事,火折子、蜡烛都是必备的应急之物。”
正说着,黑暗中又传来亲卫的声音:“将军,察哈尔部派使者来了,说想面见您和张大人,商议归附之事。”
陆砚青与张居正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喜。张居正起身道:“陆大人,这可是个好开头,咱们去会会这位使者,也正好趁此机会,把互市与马匹合作的事跟他们提一提。”
察哈尔部的使者是位年约五十的老者,身着羊皮袄,手持白色哈达,在蜡烛的光晕中见到陆砚青与张居正,恭敬地献上哈达:“陆将军,张大人,我部首领听闻大明要在草原建城、设卫,还想办互市,特意让小老来表达归附之意 —— 我们不愿再受瓦剌欺负,也想跟着大明过安稳日子。”
张居正接过哈达,温和地说道:“老人家放心,大明对待归附的部落,向来一视同仁。早在正德年间,陆国公便已在草原设互市,让部落能换取中原物资,如今朝廷计划在镇北城重启并扩大互市,你们不仅能换到丝绸、茶叶,还能拿到农具、布匹,日子定能越过越好。另外,朝廷若组建骑兵营,还需从部落采购优良马匹,会按市价给予补偿,若是你们愿意派部落子弟加入骑兵营,还能享受朝廷的军饷与赏赐。”
老者闻言,眼睛一亮,激动得连连点头:“多谢张大人!互市的好处我们早有耳闻,能卖马换农具,还能让子弟当差领饷,这是天大的好事!小老这就回去禀报首领,过几日首领亲自来镇北城,向陆将军和张大人表忠心,顺便商议互市与卖马的事!”
待使者离去,书房的电灯恰好重新亮起,明亮的光线驱散了黑暗。陆砚青望着窗外渐高的太阳,感慨道:“张大人刚来,就有部落主动归附,还敲定了互市与马匹合作的初步意向,这草原治理的事,有您在,我放心多了。”
张居正拱手道:“陆大人过誉了,这都是因为大明国力强盛,又有正德年间互市的基础,部落才愿意归附。后续我们还需抓紧整合苍狼卫、推进建城与骑兵营组建,让草原早日安定下来,才不辜负陛下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