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京城,稍作安顿,江屿和黄亦玫便提着大包小包的魔都特产,来到了华清大学的家属楼。
还没进门,就听见里面黄振华的大嗓门:“回来了回来了!闻着味儿我就知道是城隍庙的梨膏糖!”
门一开,黄振华那颗脑袋就探了出来,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黄亦玫手里的纸袋。
“哥,你能不能有点出息!”黄亦玫没好气地把袋子递过去,“喏,你的,五香豆和梨膏糖。”
黄振华接过袋子,嘿嘿一笑,迫不及待地拆开一颗梨膏糖塞进嘴里,含糊不清地说:“还是我妹妹疼我!诶,苏苏,你的沈大成糕团!”
苏更生从厨房走出来,系着围裙,手上还沾着面粉,温柔地笑着:“谢谢玫瑰,谢谢江屿。快进来坐,饭马上就好。”
吴月江和黄剑知也从客厅迎了出来,脸上是掩不住的笑意。
“爸,妈,这是给你们的。”江屿将几个精致的礼盒放在茶几上,“给妈买了条真丝围巾,给爸带了套文房四宝,看看喜不喜欢。”
吴月江拿起那条淡雅印花的丝巾,爱不释手:“哎呀,花这个钱干嘛……真好看!”她立刻对着玄关的镜子比划起来。
黄剑知则打开那套湖笔徽墨,仔细端详,连连点头:“好,好东西!小江有心了。”
“还有这些,是给叔叔阿姨的。”黄亦玫又拿出几盒点心,“这是给哥和苏苏姐的。”特意将一盒包装格外精美的巧克力递给苏更生。
“哇!进口巧克力!”黄振华眼睛又亮了,伸手就想拿,被苏更生轻轻拍开,“这是玫瑰给我的,没你的份!”
“我尝尝嘛,就一块!”黄振华耍赖。
看着两人斗嘴,大家都笑了起来。
吃饭的时候,圆桌上摆满了吴月江和苏更生联手打造的拿手菜。
黄振华一边啃着江屿带回来的酱鸭,一边含糊地问:“你俩这次回魔都,感觉怎么样?老洋房还好吧?吴妈身体咋样?”
“都挺好的。”黄亦玫给母亲夹了块红烧肉,“吴妈精神头足着呢,一个劲儿让我们常回去。”
江屿接口道:“忠叔的腿好像也比以前利索了些。”
“那就好,那就好。”吴月江连连点头,又给江屿夹了只油焖大虾,“小江,多吃点,你看你,在外面肯定没吃好。”
黄剑知抿了口酒,问道:“这次回去,除了看老人,还去哪儿转了?”
“去震旦走了走,”黄亦玫笑着说,“还碰上江屿的小粉丝了,拉着要签名呢!”
“哟!江老师魅力不减啊!”黄振华立刻起哄,“有没有漂亮小学妹找你合影啊?”
江屿还没说话,黄亦玫就瞪了黄振华一眼:“吃你的饭吧!话那么多!”
江屿笑着给黄亦玫舀了碗汤,才慢悠悠地对黄振华说:“振华哥,你要是羡慕,下次我的签售会,你可以来当保安,说不定也能吸引点目光。”
“我去你的!”黄振华笑骂着扔过来一颗花生米。
说说笑笑间,一顿饭吃得格外舒心。
————————————————
看房子的计划,在一个周末的午后正式提上日程。
之前只是随口一提,但江屿显然放在了心上。
通过一些渠道,联系了几个房产经纪,筛选出了几处符合他们要求的房源——要么是位置清幽、格局规整的四合院,要么是配套设施完善、私密性好的独栋别墅。
今天看的第一处,位于后海附近的一条胡同里,是个一进的小四合院。
经纪人口若悬河地介绍着:“……这院子虽然不算最大,但贵在格局方正,北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倒座也规整。
您看这地面,铺的都是老青砖,这棵树,上百年的石榴树了,寓意多好!关键是位置,闹中取静,出门就是后海,生活便利……”
黄亦玫踩着青砖地面,仰头看着那棵虬枝盘错的老石榴树,想象着夏天坐在树下乘凉喝茶的情景,心里有些喜欢。
但还是仔细地看着每一间屋子,摸了摸墙壁:“这房子……维护起来是不是很麻烦?冬天取暖怎么办?”
经纪人赶紧说:“女士您放心,这房子前主人刚做过整体修缮,电路水路都是新的,地暖也装好了……”
江屿则更关注实际细节,问了问产权情况,周边的邻居构成,以及是否有停车位等问题。
看完四合院,两人又去看了北边一个新建别墅区的一套样板间。
现代化的装修,宽敞明亮的客厅,超大的落地窗对着私家花园,地下室可以改造成影音室或者健身房,车库能停两辆车。
“这里空间是够大,”黄亦玫在二楼的露台上看了看,“就是……感觉少了点烟火气,邻居之间好像也不太往来。”
江屿点点头,也有同感。
别墅固然舒适便捷,但似乎少了点四合院那种扎根于城市肌理的人情味儿。
回去的车上,两人讨论着。
“我喜欢那个四合院的院子,还有那棵老树。”黄亦玫靠在椅背上,说,“但是想到维护、取暖、还有蚊虫鼠蚁什么的,又有点头疼。”
“别墅倒是省心,就是感觉像住在漂亮的盒子里,缺了点味道。”江屿握着方向盘,“而且离你美术馆和我学校都远了点。”
“是啊,通勤是个问题。”黄亦玫叹了口气,“看来没有十全十美的房子。”
江屿笑了笑,空出一只手握住她的手:“不急,我们慢慢看。总会有那么一个地方,让你一看就觉得,‘对,就是这里了’。”
看房的过程,本身也是对未来生活的一次具体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