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龄和江莹收回目光,对视良久,都不由在心里感叹,这么温馨简单的教学环境,真是让人心生羡慕啊!两人觉得这次可真是没白来,这个冯纤,的确是个有真本事的。
李延龄清了清嗓子,率先开口,说:“冯老师,我们这次来,就是想来学习学习你的教学方法。不知道你能不能跟我们说说啊?”
江莹在一旁笑着点头附和。
冯纤微笑着说:“两位前辈,说什么学习啊?这么说就太让我惭愧了!其实我也没什么特别的方法,就是把知识融入游戏,让孩子们一边玩乐,一边学习。不是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
李延龄和江莹对视一眼, 心里不禁疑惑:“话是这么说的,但有这么简单吗?”
江莹试探着问道:“听远志说,你们的进度是小学课程学到了一半,那差不多就是三年级了?”
冯纤点头说:“对,差不多是这样的!”
正说着,几个孩子跑了回来。李延龄想了想,出了几道算术题和古诗背诵的题目。几个孩子疑惑的看着冯纤,不明所以。因为冯纤平常总教育他们,读书是自己的事,不可以在别人面前没有意义的显摆。
冯纤微笑着对孩子们说:“你们几个都不要紧张,向阳的爷爷奶奶也是老师,他们是来跟我们交流学习方法的。 你们会就说会,不会就说不会就行了!”
几个孩子这才转向李延龄和江莹,对他们提出的问题一一作答。算术题答案完全正确,古诗背诵流利顺畅,无一丝错漏。
李延龄和江莹这两位老教师,看着这几个孩子,眼里是又惊又喜,再一次感叹,今天真是没有白来。
李向阳看着几个新朋友,眼里满是崇拜。冯纤问:“你们怎么都回来了?”
马毅笑眯眯的说:“我们刚去池塘那边,看着阴凉,哥哥说教我们钓龙虾玩儿。我们不是有吃剩下的鸡肉吗?我们准备拿去做饵料!”
冯纤叮嘱说:“钓竿准备好了吗?一定要离池塘远一些,千万注意安全啊!”
玉凤认真的说:“冯老师,你放心,昊昊哥哥给我们准备的钓竿都很长,我们会离池塘远远的!”
林昊保证说:“冯老师,你放心!有我看着他们呢!”
说着话,三个孩子进了厨房,不大一会儿,马毅端着一个小碗,林昊吃力的提着比自己矮不了多少的水桶,正准备迈过门槛,最后面是一脸不知所措的玉凤。
冯纤一看这情形,赶紧站起身,急声说:“昊昊,快放下,我来拿!”又转头对李延龄和江莹抱歉的说:“麻烦你们先坐一会儿,我把桶给他们送过去,马上就回来!”
说完快步走过去,提起水桶,嗔怪的说:“昊昊, 你虽然比他们大一点儿,但也就只是大一点儿!拿不动的东西,就是拿不动,不可以逞强!这会让你自己的身体受伤的,你知道吗?下次不可以再这样,需要人帮忙的时候,一定要说!记住了吗?”
林昊点头如捣蒜,玉凤在后面大大的松了一口气,但也没说什么,只招呼李向阳说:“向阳,走啊,钓龙虾去啊!”
马毅也跟着催促:“快啊,你怎么还站那不动呢?”
李向阳欢快的应了一声,一边跑一边说:“爷爷、奶奶,我钓龙虾去了!”
冯纤提醒几个孩子,问:“你们要不要带一个小凳子去啊?”
几个小崽崽异口同声的说:“不要!”
说着话,几人就出了院门。
江莹对李延龄说:“我们也跟着去看看吧!”
两人跟着到池塘边,看到这里果然阴凉,旁边一口水井,井台上盖着一块石板。马毅端来的小碗就放在上面,孩子们围着水井,每个人身边都有一根又细又长的斑竹。
李延龄和江莹仔细看去,竹节的地方被收拾得很是光滑,斑竹尖儿上,缠着四五十厘米长的一根白色细线。
孩子们一手拿着线,一手从小碗里捏起一块鸡肉,正努力的想要绑好。可滑溜溜的肉,在一双双小胖手里,总是特别的不服气, 完全不听使唤。孩子们憋着劲儿,鼻尖都冒出汗了,也没有一个人成功的把饵料绑好。
冯纤在旁边看着,也不说话。
李向阳看见爷爷奶奶来了,赶忙叫:“爷爷,你快来帮帮我啊,我绑不好它!”
马毅看看玉凤,又看看林昊,见两人还在努力,也低头继续加油。
李延龄看着孙子求助的目光,不得不出手。等他绑好后,又在池塘里把自己和李向阳的手都洗干净,再回身看时, 那几个小朋友也终于绑好了。
冯纤蹲在石台阶上,仔细的把每个孩子的手都洗干净,又叮嘱说:“孩子们注意安全啊!我们先回去了,吃饭的时候我来喊你们!”
又对林昊叮嘱说:“不可以再提桶了,不管钓多少,待会儿我来帮你们提!”
林昊连忙答应,几个孩子跟着异口同声的答应:“好!”
冯纤对李延龄和江莹说:“两位前辈跟我回去说话吧,这里连坐的地方都没有!”
江莹很不放心的问:“把他们单独放在水边,不会有危险吗?再说孩子们在一起万一发生争执,打闹起来,会不会掉到水里啊?”
冯纤笑得特别自信,说:“您二位放心,这几个孩子是怎么都不会打闹起来的,他们的安全意识也很强。这些东西我平常都是给他们讲过的, 对于危险的认识,他们很清楚!”
两人对冯纤越发敬佩,回马家刚坐下,李延龄就笑着说:“冯老师,你把这几个孩子教得确实好,我们真得好好跟你取取经啊!”
江莹也拉着冯纤的手,一脸诚恳地请教起来。她不由好奇的问:“小学教材里,并不提倡重点学习文言文,教材选编也就只有几篇短的寓言故事,我看你怎么都在给他们讲《陋室铭》了?”
冯纤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两位前辈,说实话,平时我都没怎么按照课本来讲!我是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有的时候,是孩子们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我就顺着他们的问题讲下去了!”
冯纤本来也是开朗的性子,有什么便说什么,从来不喜欢藏着掖着。
她接着说:“这不是他们说到了,我们这个课堂简陋吗?我就跟他们说起了陋室铭;有一次讲算术题,一不小心就扯到了鸡兔同笼的问题,为此我不得不花了半天的时间,才打发了他们的各种问题!”
两人大吃一惊,什么?都讨论到鸡兔同笼了啊?随后又哑然失笑,心里不由想到:“还真是随心所欲啊!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思维跳跃,机敏善辨,前途不可限量啊!这几个孩子,遇到这样的老师真是太幸运了!”
同样做为老师,与冯纤相比,他们确实自愧不如。
李延龄想了想,问:“冯老师……”
冯纤实在忍不住了,纠正说:“前辈,您还是叫我的名字吧!或者叫我小冯、纤纤都行!别叫我老师!”
李延龄笑着改口,接着问:“好,小冯,你以后有什么打算呢?你会一直教这几个孩子吗?”
冯纤愣了愣,她还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呢。开始只是想着,这场仗打完以后,父兄,良材都会回这里来;而她就在这里陪着姑姑,一起等他们回来团聚,顺便养好身体。
后来,一开始给几个孩子上早教课,时间就越过越快了。每天想的基本都是,孩子们的课业如何安排,连思念远方亲人的时间,都变得非常有限,何况其他。
冯纤实话实说:“我还真没有仔细想过这个问题。至少这几年我会一直教他们的。”
江莹问:“那几年以后,你会回到部队上去吗?”
冯纤说:“现在还不能确定,或许会吧!”
李延龄作为一个老校长, 想的问题就更多一些,他一边思索,一边说:“你的这种教育方式是真的很好,就是不知能不能大面积的推广?如果所有的孩子,都能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那读书将不再是一件苦差事,咱们国家定会多出好多人才来!”
江莹也说:“我们一直以来都说,要因材施教,可其实根本就没能做到这一点。所有的孩子都一样的教法,优秀的孩子始终都优秀,但是谁又能说,表现平庸的孩子就没有优秀的地方呢? 说到底还是我们做老师,做家长的,没有发现他们所长而已!”
冯纤实话实说:“两位前辈说的是事实,但是我不认为,我的这套方法,可以用到学校里面去。毕竟一个班级有那么多的孩子,每一个人都照顾到,根本不现实。你们现在看着觉得不错,是因为我只教他们这三个孩子,还有最主要的一点是,这三个孩子本身资质就不错!”
李延龄和江莹听了冯纤的话,都陷入了沉思。
李延龄说:“小冯,你说的也有道理。但我还是觉得,你的教育方式,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也许我们可以尝试着,在一些小规模的范围里应用,看看效果如何。”
江莹点头表示赞同:“是啊,我们不能因为困难就放弃尝试。也许通过不断地探索和改进,我们能够找到一个改善固有的,枯燥乏味的学习方法。”
冯纤想了想,说:“两位前辈,我觉得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和创造力。在我教这三个孩子的过程中,我更注重引导他们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主动去学习!”
李延龄说:“对、对!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啊!现在好多孩子,只是埋头苦读,哪里体会得到学习的乐趣?如果能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那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江莹说:“纤纤,你有没有想过,把你的这些教学经验写成一本书,分享给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呢?”
冯纤有些惊讶地说:“我还真没有想过。不过,我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如果我的方法能够帮助到更多的孩子,那我也会非常开心的!”
李延龄和江莹都鼓励冯纤把自己的经验分享出来,让更多的人受益。冯纤表示会认真考虑这个建议,希望能够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个孩子在池塘边,一边钓龙虾一边轻声的说话。
李向阳问:“你们怎么都那么厉害呀?我刚刚听你们背诵古诗,有的我都没听过呢!”
马毅说:“你背诵古诗的时候怎么背的?”
李向阳理所当然的说:“当然是对照拼音,识字。然后背诵啊! 难道你们不是吗?”
马毅说:“我是问你,是看着课本翻到哪一页,学到哪一页,然后背的吗?”
李向阳答:“对呀!要不然呢?”
马毅随意的说:“我们不是,我们是说到哪里,就学到哪里!”
李向阳疑惑不解,他看向旁边的玉凤问:“小五,小毅的话是什么意思啊?”
还没等玉凤回答,林昊说:“就是不照本宣科,眼睛看到什么就学习什么! 比如,这会儿我们在这里钓龙虾,那么我们就可以背诵什么诗呢?”
李向阳问:“背诵什么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