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之期,转瞬即至。
京郊,论道峰。此峰并非自然形成,而是古代大能修士以**力削平山尖而成的一方巨大平台,可容纳万人,历来是修行界解决重大纷争、辩论道法的圣地。平台由白玉铺就,历经风雨,刻满了古老的阵纹,中央有一座高台,名为“论道台”。
今日的论道峰,可谓数百年来最热闹的一次。天才蒙蒙亮,平台上已是人山人海。有穿着各色道袍、僧衣、劲装的修行者,有西装革履却气息深沉的神秘客,甚至还有一些拿着最新款平板电脑、不断记录的分析师。空中,几架经过伪装的无人机悄无声息地盘旋,将画面实时传回各方势力的总部。
龙魂局的工作人员早已布下警戒线,维持秩序。山猫、铁盾等人带着精锐队员在外围巡逻,眼神锐利,确保不会有宵小之徒捣乱。气氛肃杀中,又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躁动和期待。
辰时三刻(约上午八点),旭日东升,金光洒满白玉平台。
咚!咚!咚!
三声悠扬深沉的钟声响彻山峰,压下了所有的嘈杂。
一道身影,不急不缓,从平台一侧的阶梯漫步而上,走向中央的论道台。
正是陈霄。
他今日未穿龙魂局制服,也未着道袍,只是一身简单的月白色中式立领练功服,脚踩千层底布鞋,步履从容,神态平和,仿佛不是来参加关乎道统存亡的“道争”,而是来赴一场老友的茶会。
他登上论道台,目光平静地扫过台下黑压压的人群。目光所及,众人只觉一股温和却磅礴的气息拂过心头,竟不由自主地安静下来。嘈杂声戛然而止,上万道目光聚焦在他身上。
没有客套,没有寒暄。陈霄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如同山间清泉,流淌心田:
“今日开讲,题为:何为道?”
开场白简单直接,却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心神。这是修行最根本的问题,也是此次道争的核心!
“《道德经》有云:道可道,非常道。”陈霄负手而立,侃侃而谈,“道,玄之又玄,似乎不可言说。但果真如此吗?”他话锋一转,“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道;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是道;草木生长,花开花落,亦是道。道,并非虚无缥缈,它就蕴含在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之中。”
他随手一指天边飞过的一行大雁:“雁阵南飞,知其时令,避寒就暖,此乃生存之道,亦是天地之道的一部分。”又指了指台下石缝中一株顽强生长的小草:“石压草不死,遇雨则生,此乃生命之道,坚韧不拔,亦是道之体现。”
他用最朴素的例子,将高高在上的“道”拉回了人间,变得可感可知。许多年轻修士听得连连点头,眼中放光。
“然,天地在变,万物在变,道,是否一成不变?”陈霄抛出关键问题,“上古之时,天地灵气充沛如海,生灵强大,可移山填海。故而古之修炼法门,多强调掠夺天地,淬炼己身,勇猛精进。此乃适应彼时环境之道。”
他话锋再转:“然今时今日,天地灵气惰滞如潭,宛若江河日下。若仍固守古法,如同逆水行舟,事倍功半,甚至走火入魔者比比皆是。此为何故?非古法不佳,乃时移世易,道亦当变通!”
“我所谓‘新修炼时代’,并非否定古道,而是主张因时制宜,与时俱进!以古之智慧为基,探今之规律为用!”
接着,他开始展现令人瞠目结舌的“教学手段”。他并非空谈,而是结合现代科学知识进行类比。
“譬如引气入体,如同物理学之‘渗透压’,灵气浓度高则向浓度低处流动,我辈当顺势而为,优化‘通道’,而非强行抽取。”
“譬如淬炼肉身,如同材料学之‘锻打淬火’,需理解身体微观结构,科学引导能量,而非盲目蛮干。”
“譬如神魂修炼,如同信息学之‘编码解码’,需明晰意识本质,循序渐进,而非追求虚无缥缈的顿悟。”
他言语生动,甚至用阳神之力在空中勾勒出简单的能量流动示意图、人体经脉3d模型,让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可见!台下许多受过现代教育的年轻修士和散修听得如痴如醉,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荒谬!”突然,台下传来一声怒喝!只见洪门守旧派的一位红脸长老猛地站起,指着陈霄喝道:“黄口小儿!休得在此妖言惑众!道乃天地至理,亘古不变!岂容你妄加篡改!用那奇技淫巧来玷污大道!老祖宗传下的法门,岂容你质疑?!”
这声呵斥,打破了课堂的和谐,气氛瞬间紧张起来!所有人都看向陈霄,看他如何应对。
陈霄却不恼,反而微微一笑,看向那位长老:“这位前辈,请问,您可知‘勾股定理’?”
那长老一愣:“什么勾股?”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平方和等于斜边平方。”陈霄随手在空中画了个直角三角形,标出边长,“此乃数学之‘道’,亘古不变。但古人用算筹计算,今人用计算机计算,工具变了,道理变了吗?难道用计算机,就是玷污了数学?”
长老被问得一噎。
陈霄继续道:“修炼亦是如此。道不变,法是工具。上古用灵石布阵,今人为何不可用集成电路模拟?上古靠经验摸索,今人为何不可用科学仪器辅助监测?工具进步,是为了更高效、更安全地探寻大道,何来玷污之说?莫非前辈认为,点油灯比用电灯更高尚?骑马比坐高铁更符合古道?”
他引经据典,结合实例,逻辑清晰,驳得那红脸长老面红耳赤,哑口无言,最终在众人目光中悻悻坐下。
陈霄环视全场,声音清越:“故,道法自然,其本质是认识规律、顺应规律、利用规律。时代在变,规律的表现形式在变,我们的认知方法和实践工具,亦当随之而变!此乃真正的‘道法自然’!”
第一天的公开课,在无数人深思、震撼、乃至颠覆性的认知中结束。陈霄用一堂生动的“什么是道”的课,不仅回应了守旧派的指责,更在无数人心中,播下了一颗“新修炼”的种子。守旧派气势汹汹的发难,成了课堂最好的反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