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十二年三月廿五,暮春的风带着枫山的草木清香,吹进双时守护阁的 “童守传习院”。院子里的老枫树下,摆着数十张小板凳,板凳前的石桌上,整齐码放着《童守守护故事集》和彩色绘本 —— 今天是 “双时空童守故事传习周” 的第一天,也是传习班新学员的启蒙仪式,四十余名资深小小守护者要以故事集为教材,给三十余名新学员上 “守护第一课”,让他们从老守护者的故事里,读懂 “双时守护” 的初心。
辰时刚过,阿海就穿着浅红色 “传习导师” 礼服,站在枫树下调试时空共鸣镜。镜中天启的传习院也已布置妥当,天启的资深小导师们正抱着故事集,给当地的新学员分发绘本。“阿蕊,启蒙仪式的流程再对一遍,” 阿海拿着流程表,对着身边的阿蕊说,“先是故事诵读,再是跨时空故事展演,最后给新学员授徽章,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错,这是新学员对‘守护’的第一印象。”
阿蕊手里捧着一本烫金封面的故事集,扉页上贴着去年守岁时与张奶奶的合影。“放心,都核对好了,” 她笑着点头,又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手绘的 “故事地图”,“我们把故事集里的经典章节,做成了互动地图,新学员跟着地图走,就能找到对应的故事场景,比如初代守护者搭共鸣镜的地方、老工匠救农具的仓库,这样学起来更有意思。”
辰时三刻,启蒙仪式正式开始。新学员们穿着崭新的浅蓝色研学服,按 “宣德、天启交替” 的顺序坐在小板凳上,眼神里满是好奇。阿海走到枫树下,手里拿着一本故事集,声音沉稳而温和:“欢迎大家加入童守传习班!今天,我们不讲种庄稼的技巧,也不说防虫害的方法,我们先来讲讲‘守护’是什么 —— 它藏在初代守护者冒雨搭共鸣镜的坚持里,藏在老工匠雪中救农具的执着里,也藏在我们送暖冬包时的真心实意里。现在,有请各位资深小导师,给大家读故事集里的经典章节。”
话音落,资深小导师们分成五组,每组围坐一圈,给新学员们朗读故事。阿海带着阿帆,翻开 “初代守护篇”,轻声读道:“宣德元年七月,暴雨连下三天,刚搭建好的时空共鸣镜架子被冲垮。初代守护者林伯带着二十余人,冒雨抢修,有人手被钉子划破,鲜血混着雨水往下流,却只简单裹了块布,继续扛木头……” 阿帆一边听,一边指着绘本上的插图:“你们看,这就是林伯,他手里扛的木头,还是从自家柴房里搬来的。后来,这位林伯,就是现在的林爷爷,昨天发布仪式上,他还来给我们送祝福呢!”
新学员们听得入神,有个叫小桃的宣德女孩,忍不住举手问:“阿海哥,初代守护者们不怕危险吗?暴雨天修架子,万一被雷劈到怎么办?” 阿海笑着回答:“他们当然怕,但他们更怕双时空的联系断了,怕宣德的粮食送不到天启,怕天启的海带运不来宣德。守护,就是明知有危险,却还是愿意为别人挺身而出。”
另一边,阿蕊带着天启的小宇,给新学员们读 “双时互助篇”:“宣德五年冬天,天启渔村遇到台风,渔船被吹翻,粮食也被海水淹了。宣德的守护者们连夜装了五十车新米,通过共鸣镜送到天启,还派了工匠去帮他们修渔船。天启的渔民们感动得哭了,说‘双时空就像一家人,不分你我’……” 小宇补充道:“我爷爷就是当年修渔船的工匠之一,他说那时候天特别冷,宣德的工匠们手冻得发紫,却没一个人喊累,还说‘早一天修好渔船,渔民们就能早一天出海’。”
新学员们听得眼眶发红,天启的新学员阿风小声说:“原来双时空的情谊,是这么一点点攒起来的。以后,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帮宣德的小伙伴种庄稼,帮他们修农具。”
午后,“跨时空故事展演” 开始。资深小导师们将故事集里的章节,改编成简短的情景剧,通过时空共鸣镜,双时空同步演出。宣德这边,阿海扮演初代守护者林伯,穿着粗布衣裳,扛着一根木棍当木头,在 “暴雨” 中(用喷壶洒水模拟)艰难行走;天启那边,小宇扮演修渔船的工匠,手里拿着小锤子,假装在修渔船。新学员们围在共鸣镜旁,看得津津有味,有的还跟着剧情小声欢呼。
展演结束后,阿蕊走到共鸣镜前,对着双时空的新学员们说:“这些故事不是传说,也不是童话,它们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是我们双时空的‘精神宝藏’。以后,你们不仅要学守护的技能,还要把这些故事记在心里,讲给更多人听,让‘双时一家亲’的情谊,永远传下去。”
傍晚时分,启蒙仪式进入最后环节 ——“守护启蒙徽章” 授予仪式。资深小导师们手捧徽章盒,依次走到新学员面前,为他们佩戴银质的 “守护启蒙徽章”。徽章比 “传承徽章” 小一圈,正面是简化的枫海图案,背面刻着 “启蒙?宣德十二年春” 的字样。
阿海给小桃佩戴徽章时,轻声说:“这枚徽章代表你正式开启了‘守护’的旅程。希望你以后不仅能学好技能,还能从故事里汲取力量,做一个有担当、有爱心的小小守护者。” 小桃摸着胸前的徽章,用力点头:“我会的!我要把故事集里的故事都背下来,还要像林爷爷一样,为双时空的守护出一份力。”
阿蕊给阿风佩戴徽章时,笑着说:“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春天一起种庄稼,夏天一起防虫害,秋天一起办丰收宴,冬天一起送暖冬包。要是遇到不懂的,随时可以问我们,也可以去问故事集里的‘老守护者’—— 他们的故事,会一直陪着我们。”
仪式结束后,新学员们围在石桌旁,捧着故事集和绘本,兴奋地讨论着。小桃拉着阿帆的手,说要把故事集带回家,读给弟弟妹妹听;阿风则跟着小宇,请教怎么给故事配插图,说想把自己的守护故事,也画进明年的故事集里。
资深小导师们看着新学员们的身影,脸上满是欣慰。阿海走到阿蕊身边,望着远处的时空共鸣镜 —— 镜中天启的新学员们也在兴奋地讨论,徽章在夕阳下闪着光。“明年故事传习周,我们可以办一场‘故事创作大赛’,让新学员们把自己的守护经历写下来、画出来,” 阿海说,“还要把优秀的作品放进故事集,让故事集里的‘新故事’越来越多,让守护的精神永远鲜活。”
阿蕊点点头,手里摩挲着故事集的封面:“还要邀请双时空的老守护者们,来给新学员们讲‘独家故事’—— 比如林爷爷当年怎么想出搭共鸣镜的办法,李爷爷怎么改进农具。这些故事藏在他们心里,只有亲口讲出来,才更有温度。”
晚风拂过传习院,枫树叶 “沙沙” 作响,像在为新学员们的到来欢呼。阿海知道,这场故事传习周与启蒙仪式,不是结束,而是 “童守精神” 的新延伸 —— 当故事集从 “静态的文字” 变成 “动态的教材”,当老守护者的精神通过故事,在新学员心中种下种子,双时空的守护之路,终将在一代又一代孩童的手中,走得更稳、更远、更温暖,让枫山与蓝海的情谊,永远在故事里传承,在行动中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