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刚把北门矮墙染成淡灰色,聚义厅前就传来沉闷撞击声。李逵扛着块比肩膀还宽的青石板往墙上砌,石板沾着湿泥,重得让他脚步发沉。他没注意脚下碎石,猛地踉跄,石板 “哐当” 砸在墙基,溅起的尘土迷了旁边弟兄的眼,有人忍不住咳嗽起来。
“俺来帮你!” 武松放下锤子上前,臂力虽不如李逵,却比他稳当。两人扶着石板慢慢砌进墙缝,武松还用锤子敲实缝隙:“你力气大,搬石头最合适,砌墙的细活交给俺们,分工干又快又稳,不会摔着你,也不会迷了弟兄们的眼。”
我蹲在草纸前,攥着炭笔,看着眼前忙碌却混乱的场景犯嘀咕 —— 昨天分粮定规矩后,弟兄们干劲足了,防御加固进度却没跟上。李逵力气大却粗手粗脚,总把石板砌歪;时迁身手灵活却力气小,爬树设铜镜快,搬木头却要别人帮;林冲擅长指挥,却讲不清光网参数,教得弟兄们频频出错。大家各自为战,短板全暴露了。
“怎么了?还在琢磨防御的事?”007 从后走来,手里拿着 “防御分工图”,纸上用红笔标了任务,却留着不少空白,“昨天看你皱眉头,是不是觉得分工不对劲,没把大家的本事用对地方?”
我点头,指着草纸上的 “防御环节”:“光网触发要精准,却让毛躁的弟兄负责,总按错节点;搬木头要力气,却让时迁去干,他搬不动还耽误时间。得按长处分工,补各自短板,不然再拖下去,方腊来犯就被动了。”
正说着,宋江和吴用走出聚义厅,宋江看着手忙脚乱的弟兄,眉头皱起:“确实不对劲,李逵搬石头快却砌歪,时迁爬树快却搬不动木头,三天肯定完不成。西西,你观察细,帮着重新分分工,肯定比现在强。”
我心里一沉,有些犹豫 —— 以前只算参数,从没统筹过分工。可看着弟兄们白费力气,甚至可能受伤,又不忍心。007 碰了碰我胳膊:“别慌,咱们一起想,你记大家的长短处,我画分工图,有问题还能问宋头领他们。”
我们先找李逵,他正蹲在地上揉右脚,粗布袜子沾着泥,裤腿还破了个口。见我们来,他不好意思挠头:“俺想多干活,可砌墙总歪,耽误大家时间,俺也着急。” 语气里满是挫败,以前他总觉得力气大啥都能干,现在才知细活他干不了。
“你力气大,最适合‘搬运组’!” 我蹲下来,指草纸上的 “搬运环节”,“北门的石头、东门的木头,都要力气大的人搬,你带几个弟兄专门负责,砌墙交给手稳的,这样你能发挥长处,还不会摔着。”
李逵眼睛一亮,拍着大腿站起来:“对啊!俺咋没想到?搬石头俺最在行了!保证把材料送到位,不耽误干活!” 说着扛着板斧往石料堆跑,还喊:“力气大的跟俺来!比谁搬得快!”
接着找时迁,他正踮脚往槐树上挂铜镜,绳子缠了好几圈,却总固定不住,额头的汗浸湿了粗布巾。见我们来,他无奈叹气:“铜镜太重,挂半天没挂稳,刚才差点掉下来砸人。想帮着搬木头,却一根都搬不动,只能着急。”
“你身手灵活,最适合‘高空组’!”007 递给他一把精铁挂钩,“挂铜镜、设铃铛、树上做标记,这些爬高的活没人比你好。你带几个弟兄负责高空作业,搬木头有李逵他们,不用你操心。”
时迁接过挂钩,试着往树上挂,果然稳多了。他笑着往树上爬:“还是你懂俺!爬高的活俺闭着眼都能干好!保证把铜镜挂得又正又稳,晃得敌人睁不开眼!”
最后找林冲,他正拿长枪给年轻弟兄讲光网触法,长枪比划着,却总说不清 “节点间距”。弟兄们听得迷茫,有个弟兄按错触发点,光网闪了又闪。林冲无奈:“这参数太复杂,俺们练枪的,弄不懂‘每步六个节点’,教半天还是错。”
“你擅长指挥,最适合‘统筹组’!” 我递给他 “防御环节表”,“不用管光网操作,负责盯进度,哪个组慢了就协调支援,哪个环节出问题就调整,这样你能发挥指挥长处,不用纠结参数。”
林冲接过表,眼睛瞬间亮了:“这才对嘛!指挥调度俺最拿手!保证每个组都顺顺利利,不出岔子!” 说着拿着表往各防御点走,还回头喊:“有问题随时找俺!”
重新分工后,进度明显快了。李逵带 “搬运组” 把材料堆得整齐,不用别人跑腿取;时迁带 “高空组” 挂铜镜、设铃铛,动作快得像猴子;林冲带 “统筹组” 穿梭各点,缺工具送工具,缺人手调人手,忙而不乱。
可没一会儿,新问题出现了 —— 负责光网触发的小张,细心却紧张,总记不住节点位置,按错好几次,光网频频闪,还差点误触发警报。小张急得跺脚,眼圈通红:“俺咋这么没用?连节点都记不住,还耽误大家时间,方腊来了俺肯定误事……”
“别慌,俺来帮你!” 武松路过,见小张着急赶紧上前。他虽不懂参数,却擅长找规律,蹲在地上用石子在触发点旁画小圈:“你看,按圈的位置按,再记‘1、3、5’是主节点,‘2、4、6’是辅助节点,就不会错了。俺陪你练,练几次就记住了。”
小张试着按了按画圈的节点,果然没再错,光网顺利织起。他松了口气,笑着说:“谢谢武大哥!有你陪着,俺就不紧张了,肯定能记住!” 武松拍他肩膀:“谁都有不擅长的,俺学弩箭练了几十次才射中靶心,多练几次就好。”
我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暖暖的 —— 以前总觉得 “补短板” 是自己帮大家改,现在才知团队的短板要彼此补。李逵补搬运短板,时迁补高空短板,武松补小张紧张的短板,互相帮衬比一个人硬撑管用多了。
中午休息,弟兄们围坐篝火旁吃麦饼。李逵举着饼说:“按长处分工就是好!俺今天搬了二十块石头,比昨天多一倍,还没砸歪墙,心里踏实!” 时迁也笑:“俺挂了十面铜镜,比昨天快一半,多亏 007 的挂钩!”
林冲拿着 “进度表” 走来,脸上满是欣慰:“按这进度,明天就能完成加固,比计划提前一天!都是大家分工协作、互相补短板的功劳,以后干啥都得这么干!”
宋江看着热闹的场景,也笑了:“以前俺觉得梁山好汉啥都能干,现在才知再厉害的人也有短板。互相帮衬才能把事干好,西西能看清大家的长处,分好工,这才是真懂团队,真能让梁山更强。”
我心里一热,突然明白:以前觉得 “识团队” 是记名字、记本事,现在才知是看清长短处,让合适的人干合适的活,再彼此补短板,这样才能拧成一股绳,发挥最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