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功宴后的次日清晨,寒霜像一层薄纱覆在梁山的草木上,枯草结着冰晶,空气里透着初冬的凛冽。聚义厅内却暖意融融,火塘里的柴火 “噼啪” 昨晌,宋江正对着沙盘俯身沉思,沙盘上用石子标出的断魂峰轮廓格外清晰 —— 昨夜从俘虏口中撬出的消息,让所有人都绷紧了神经:断魂峰西侧的鹰嘴岩后,藏着一条仅容一人通行的隐蔽小路,直通山下的村民村落。若不彻底封锁,残党若趁夜逃脱,必然会对手无寸铁的村民造成威胁。
“之前擒获鬼面,却也暴露了咱们对地形的疏漏。” 宋江直起身,手指重重敲在沙盘上的鹰嘴岩位置,石子发出 “嗒” 的轻响,“这次‘三路围山头’,不只要清剿最后残余,更要封死所有下山通道,让残敌插翅难飞,绝不能让村民受半点威胁。”
吴用扇着羽扇,羽柄轻点沙盘,划出三条交错的弧线:“三路需各司其职,更要彼此呼应。第一路‘主攻队’,林冲带近战队主力从‘一线天’正面推进,清理陷阱、牵制残敌;第二路‘迂回队’,时迁带侦查队和二十名近战队,从西侧悬崖老路攀爬,重点封死鹰嘴岩小路;第三路‘支援队’,西西带防御队守在山脚,设防线、备物资,既要拦截突围残敌,也要给山上两队送补给。”
西西立刻上前一步,指着沙盘边缘补充:“防御队可做‘声光预警装置’—— 竹筒装火药绑在绊索上,一碰就炸,既能报警又能震慑。再做三色‘信号灯笼’:红为求援,黄为发现残敌,绿为封锁完成,方便三路实时沟通,免得误了时机。”
007 从怀里掏出泛黄的 “战术执行手册”,纸页上密密麻麻标着清单:“主攻队带加固盾牌和工兵铲,防滚石、清陷阱;迂回队除防滑爪,还要多带短刀和粗绳,用来设拦截障碍;支援队备足箭支、烟雾弹,每半个时辰送一次水和干粮,山上队员耗体力。”
各战队领命,转身就往营地赶。林冲的近战队队员们围着铁匠铺,让铁匠在盾牌表面加钉铁皮 —— 之前的盾牌被滚石砸出不少裂纹,这次得加固才能扛住;时迁的迂回队则在防滑爪上缠麻布,寒霜凝在岩壁上滑得很,麻布能增加摩擦力;西西的防御队队员们蹲在空地上,小心翼翼把火药装进竹筒,麻绳绕着竹筒绑了三圈,确保触发时不会提前漏火。
辰时整,晨光刚漫过断魂峰的峰顶,三路战队准时出发。林冲的主攻队走在最前,队员们排成两列,前列举着加固后的盾牌,铁皮在晨光下泛着冷光,后列扛着工兵铲,脚步踩在结霜的石阶上,发出 “咯吱” 的轻响。石阶上还留着之前的战斗痕迹:断裂的箭杆插在石缝里,滚石堆旁散落着残破的盔甲,队员们走得格外慢,遇到缠在石上的绊索,就用工兵铲小心切断,生怕触发没清理干净的陷阱。
另一边,时迁的迂回队已到西侧悬崖下。时迁踩着岩壁试了试,防滑爪上的麻布牢牢抓住结霜的岩石,他朝身后比了个 “上” 的手势,率先向上爬。队员们紧随其后,手脚交替间,身影很快就成了岩壁上的小黑点,只有偶尔落下的碎石,证明他们还在向上。
西西的支援队则在山脚忙碌。队员们沿着断魂峰山脚,每隔五十步埋一根木柱,绊索拉在木柱间,竹筒火药挂在绊索中央,像一串悬着的铃铛。老周带着后勤队推着木车,车上装着陶壶装的热水、麦饼和伤药,在防线后搭起临时补给点,木车旁还插着一根高杆,用来挂信号灯笼。
巳时过半,主攻队推进到 “一线天” 中段。林冲抬手示意暂停,队员们立刻停下脚步,有的靠在盾牌上喘气,有的掏出水囊喝了两口。他从怀里掏出黄色灯笼,点燃后挂在长杆上 ——“发现残敌活动” 的信号瞬间升空。果不其然,峰顶传来几声吆喝,几块碎石从顶端滚下,紧接着,几支箭 “嗖嗖” 射来,却因距离太远,全扎在了石阶旁的岩石上。
“举盾!慢推!” 林冲大喝一声,前列队员立刻将盾牌拼在一起,形成一道密不透风的 “盾墙”,后列队员握着工兵铲,弯腰清理前方的碎石和残留陷阱。残敌在峰顶又推下几块滚石,“轰隆隆” 砸在盾牌上,铁皮发出 “哐当” 的巨响,却没一块能砸穿盾墙。
此时,迂回队已爬到半山腰的山洞。时迁探出头,用望远镜往峰顶看 —— 残敌大多挤在 “一线天” 顶端,正对着主攻队扔石头,没人注意西侧的动静。他朝身后招招手,队员们加快速度,很快就爬到了峰顶边缘,猫着腰往鹰嘴岩方向挪,脚步踩在枯草上,没发出一点声响。
鹰嘴岩后的小路果然隐蔽,藏在两块巨大的岩石中间,仅容一人侧身通过,路外侧就是陡峭的山坡,下面云雾缭绕,看不清底。“快设障碍!” 时迁低喝,队员们立刻把粗绳缠在岩石上,纵横交错拉成网,再把带来的铜铃挂在绳上,风一吹,铃铛 “叮铃” 响,只要有人过,肯定会惊动他们。两名队员留在路口警戒,其余人则悄悄往峰顶中央摸去。
“砰!” 一声巨响突然从山脚东侧传来,紧接着,黄色灯笼升了起来。西西心里一紧,立刻带着十名队员往东侧跑 —— 是声光预警装置响了!跑到近前,就见一名残敌倒在地上,左腿插着一支弩箭,正挣扎着想爬起来,防御队队员们已经围了上去,把他牢牢按住。
“搜他身上!” 西西蹲下身,队员们从残敌怀里搜出一把短刀和半块麦饼。“肯定还有同伙想从这边逃!” 西西立刻下令,让东侧防线再加五架连弩,队员们两两一组巡逻,绝不能再放跑一个。
午时,太阳升到头顶,山上的战斗终于爆发。主攻队推进到 “一线天” 顶端,离残敌只有十几步远。残敌们举着刀,嘶吼着冲下来,林冲大喊 “杀!”,近战队队员们举着长枪迎上去,枪尖刺进盔甲的声音、刀刃碰撞的脆响混在一起。残敌虽悍,却只有七八人,很快就被主攻队压制得节节败退。
就在这时,迂回队从残敌背后冲了出来!“放下武器!你们被包围了!” 时迁大喊着,短刀挥舞,瞬间就砍倒了一名想偷袭林冲的残敌。残敌们回头一看,身后全是梁山的人,顿时慌了神,有的想往鹰嘴岩跑,刚靠近绳网就被铃铛声惊动,两名警戒队员立刻冲上去,把人按在地上。
“缴械不杀!” 林冲趁机下令,主攻队队员们士气大振,长枪往前一挺,残敌们见逃不掉,纷纷扔了刀,抱着头蹲在地上,只有一名顽固分子还想反抗,被李逵一斧柄砸在背上,疼得直咧嘴。
时迁见最后一名残敌被绑住,立刻掏出绿色灯笼点燃,挂在峰顶的岩石上 ——“通道封锁完成,残敌肃清!” 山脚的支援队看到绿灯,顿时欢呼起来,老周立刻让人推着水和麦饼,往 “一线天” 方向送。
午后,三路战队陆续下山。林冲的主攻队有三名队员被刀划伤,却没人重伤;时迁的迂回队顺利封死小路,没让一个残敌逃脱;西西的支援队拦截了两名突围残敌,补给也送得及时。宋江和吴用站在山脚,看着队员们平安回来,脸上的笑容藏都藏不住。
“三路协同,滴水不漏!” 吴用扇着羽扇,语气里满是赞叹,“这就是团队重组的效果,1+1 远大于 2!”
宋江走上前,拍了拍林冲、时迁和西西的肩膀,声音洪亮:“你们每一队都是关键!主攻队牵制,迂回队封路,支援队兜底,环环相扣,这不仅是战术胜利,更是咱们领导力和协同力的证明!”
村民们也闻讯赶来,张婆婆端着热粥,挨个递给队员:“听说你们把最后残敌都清了,还封了所有路,俺们以后再也不用半夜担心了,真是谢谢你们!”
夜里,聚义厅的火塘烧得更旺了,三路队员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聊着战斗细节。林冲喝了口酒,笑着说:“这次多亏支援队的加固盾牌,不然滚石早砸穿了,清理陷阱也快了不少;” 时迁也凑过来,晃了晃脚上的防滑爪:“要不是西西之前想的防滑爪,加了麻布,今天这寒霜岩壁,俺们爬半天都上不来;” 西西则指着桌上的预警装置残骸:“若不是时迁探到鹰嘴岩小路,俺们也想不到东侧会有残敌突围,这都是大家一起的功劳。”
007 拿着笔,把大家的话都记在 “梁山作战手册” 上,标题写着 “三路围山战术总结”:“核心在‘分工明确、协同紧密’—— 正面牵、侧翼封、底线拦,靠信号实时沟通,动作一致,才能赢。”
宋江拿起手册翻了翻,点头道:“抄几份给各战队,让所有人都学学。以后梁山周边的关键通道,也按这个‘三层防线’来设,保长久安全。”
第二天清晨,阳光洒满梁山,断魂峰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平和。西西和 007 带着防御队,在山脚拆除预警装置,把还能用的竹筒、麻绳收起来,下次还能再用;林冲的近战队在 “一线天” 清理最后残留的陷阱,工兵铲 “叮叮” 敲着岩石;时迁的侦查队则在鹰嘴岩附近巡查,确保没有遗漏的残敌或隐患。
西西站在山脚,望着晨光中的断魂峰,心里格外踏实。这次 “三路围山头”,让她真正懂了团队重组的意义 —— 每个战队都有长处,只有拧成一股绳,才能发挥最大的力量。而宋江作为核心,总能在关键时定好方向,让大家知道该往哪走。
中午,梁山又办了场小型庆祝,没有庆功宴的热闹,却格外温馨。弟兄们和村民们围坐在空地上,吃着麦饼、聊着天。李逵拍着胸脯说要再加强训练,让近战队更厉害;时迁说要把梁山周边的山林都勘察一遍,画张更细的地形图;西西和 007 则拿出纸笔,开始规划学校的位置 —— 等冬天过了,就教大家认字、学知识。
夕阳西下,大家渐渐散去,营盘里满是欢声笑语。西西站在聚义厅前,望着远处波光粼粼的水泊,心里满是坚定。在 “团队重组?领导力显” 的路上,他们已经走了很远,未来不管有什么挑战,只要三路协同、彼此信任,只要宋江带领着大家,梁山就会一直安稳,村民们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幸福。
月光升起时,西西回到帐中,翻开 “梁山作战手册”,在总结末尾写下一行字:“团队的力量在协同,领导力的价值在统筹。三路围山,围的是安心;曙光初现,现的是希望。” 她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梁山更好未来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