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浪书院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泉州湾的雨,像被扯碎的棉絮,连缀着下了三天。程远站在“探海号”的甲板上,海风裹着雨丝打在脸上,带着咸涩的凉意。他手里攥着一张泛黄的拓片,指尖反复摩挲着上面凹陷的字迹——这是泉州海交馆特意复刻的“通番事迹记”石刻拓片,出自娄东刘家港天妃宫,是郑和第三次下西洋后留下的实证。拓片上“永乐三年,郑和统率舟师,首下西洋,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扬中华威德”的句子,虽经数百年风雨侵蚀,笔画间仍透着当年的恢宏气势。

“程队,水下机器人传回实时画面了!”郑海峰裹着件深绿色的防雨外套,踩着甲板上的积水快步走来,平板电脑屏幕在雨雾中亮得刺眼。程远凑过去,只见深蓝色的海图上,北纬24°58′、东经118°42′的位置,一团密集的白色光点勾勒出狭长的轮廓,像一条沉睡在海底的巨鲸。“水深二十一米,海底是泥沙质,没有暗礁,”郑海峰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声呐扫描显示,这艘船体长约十五丈,宽三丈,货舱区域的信号强度是普通沉船的三倍,里面肯定堆满了货物!”

程远的目光落在拓片上“携瓷器、丝绸,易海外奇珍”的字样,心里忽然有了个猜测:“会不会是郑和船队的附属贸易船?史料里提过,郑和每次下西洋,都有民间商船随行,负责转运官窑瓷器和丝绸,补充船队的贸易物资。”

身后传来轻轻的脚步声,林珊撑着一把透明的雨伞走来,伞沿倾斜着,大半遮住了程远的肩膀。她手里拿着一份折叠整齐的检测报告,纸页边缘还带着实验室的余温:“我昨天分析了泉州湾附近海域的泥沙样本,发现了苏麻离青的成分残留。这种青料是郑和船队从伊斯兰地区带回的,只有永乐、宣德年间的官窑青花瓷才会使用,民间窑场根本得不到。”

林新宇抱着一摞用防水布裹着的古籍,气喘吁吁地跑过来,眼镜片上蒙着一层白雾。他急忙摘下眼镜,用衣角擦了擦,指着其中一本蓝布封皮的书说:“程队!我翻了马欢的《瀛涯胜览》,里面明确写着,郑和船队到占城时,‘以青花瓷器、绫罗绸缎,换彼地乳香、血竭、芦荟’,到爪哇时,‘国人最喜中国青花,每以胡椒易之’。如果这艘沉船真的载着苏麻离青瓷器,说不定就是当年跟着郑和船队跑贸易的商船!”

雨势渐渐小了,天空透出一丝微弱的光亮。程远将拓片小心翼翼地收进防水袋,对众人说:“郑海峰,你带两个潜水员,先下潜勘探,重点记录沉船的结构、货物分布,采集三件不同器型的瓷片样本,注意安全,避开可能的船板残片;林珊,你留在实验室准备检测设备,样本一上来就做热释光测年和成分分析;林新宇,你整理郑和第四次下西洋的航线图,对比沉船位置是否在当年的航线上——毕竟苏麻离青瓷器主要用在永乐、宣德年间,得先确定时间线。”

两个小时后,“探海号”的甲板上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郑海峰穿着湿漉漉的潜水服,扶着船梯爬上来,脸上沾着海底的泥沙,却难掩眼底的激动。他摘下氧气面罩,声音带着一丝沙哑:“程队!太不可思议了!沉船的保存状况远超预期,船舷的木质结构虽然被海水泡得发黑,但还能看清船板上镶嵌的铜铆钉,货舱里堆得满满当当的都是青花瓷,有盘、碗、梅瓶,还有几件天球瓶,器型跟故宫藏的永乐官窑瓷一模一样!”

两名潜水员随后抬着一个密封的防水箱走来,箱子里铺着软布,上面放着三片青白色的瓷片。林珊立刻迎上去,小心翼翼地将瓷片放进恒温恒湿的样品盒,快步走进实验室。程远和郑海峰、林新宇也跟着进去,实验室里的灯光明亮,仪器运转的声音低沉而稳定。

林珊将其中一片带有缠枝莲纹的瓷片放进热释光检测仪,屏幕上很快跳出一串数据。她盯着数据看了几秒,突然抬起头,眼里满是兴奋:“程队!年代测出来了,是永乐十二年,也就是1414年!正好是郑和第四次下西洋的时间段——他第四次出海是永乐十一年十月到十三年八月,这艘船很可能是船队出发后不久沉没的!”

林新宇立刻展开摊在桌上的航线图,手指在图上划过:“你们看!郑和第四次下西洋,从泉州港出发后,第一站是占城,沉船的位置就在泉州湾外海,刚好在泉州到占城的航线上。我猜,它可能是在运送瓷器到船队的中转站时,遇到了风暴,才沉在这里的!”

接下来的一周,考古队开始对沉船进行系统性发掘。郑海峰带着潜水员分成两组,轮流下潜清理货舱。第一天,他们就清理出二十多件完整的青花瓷,其中一件青花梅瓶,瓶身上绘着月下松鹤图,青料浓艳,笔触细腻,瓶底还刻着“大明永乐年制”的六字官窑款识。林珊用显微镜观察梅瓶的釉面,发现釉下有细微的“铁锈斑”——这是苏麻离青料在高温烧制时,氧化铁析出形成的特征,是后世仿品绝对仿不出来的。

“这种苏麻离青太纯正了,”林珊指着显微镜下的画面,对程远说,“你看这颜色,青中泛紫,浓淡相宜,比我们之前在景德镇御窑遗址看到的永乐瓷还要好。当年郑和船队从伊斯兰地区带回这种青料,专门供给官窑烧制外销瓷,没想到能在这里发现这么多完整的器物。”

程远看着那件梅瓶,心里忽然想起“通番事迹记”拓片上的话:“宣德化于海外,播仁恩于异域”。这些青花瓷,不就是当年“宣德化”的载体吗?它们本该随着郑和船队,抵达占城、爪哇,被当地人珍藏,却因为一场风暴,永远留在了泉州湾的海底。

这天下午,林新宇在整理从船尾舱室清理出的木质碎片时,突然发出一声惊呼。程远和林珊立刻跑过去,只见他手里拿着一块巴掌大的木板,上面残留着几行模糊的墨迹。林新宇用软毛刷轻轻刷掉木板表面的泥沙,又用特殊的试剂喷洒在字迹上,原本淡得几乎看不见的文字渐渐清晰起来:“永乐十二年三月,自泉州港出,载瓷三百件,往满刺加中转站,待郑和舟师至,一同西行。”

“满刺加!”程远立刻翻出桌上的《星槎胜览》,费信在书中记载:“永乐七年,郑和筑城于满刺加,立仓库,储货物,为往来之中转站。”他指着这段文字,对众人说:“郑和第三次下西洋时,就在满刺加建了仓库,用来存放贸易物资。这艘船就是要把这些青花瓷运到那里,交给郑和的船队,然后跟着船队一起去印度、阿拉伯地区!”

林珊看着木板上的字迹,轻声说:“这么说,这艘船沉没的时候,离满刺加还有很远的距离。不知道当年船上的船员,有没有活下来……”

她的话让实验室里的气氛忽然变得沉重。程远想起之前在西沙发掘沉船时,也曾发现过船员的骸骨,那些沉默的骨架,背后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拍了拍林珊的肩膀:“我们继续清理,说不定能找到船员的遗物,还原他们当年的故事。”

然而,意外却在第二天清晨发生了。当时,郑海峰正带着两名潜水员在货舱深处清理一件青花天球瓶,突然看到几道陌生的潜水服身影出现在沉船附近。那些人手里拿着撬棍和网兜,正试图将货舱里的青花瓷装进网兜。

“程队!有盗墓者!”郑海峰立刻通过水下通讯器向甲板报告,声音里带着焦急,“他们在偷瓷器,已经撬走了两件青花盘,还打碎了一件梅瓶!”

程远的心猛地一沉,立刻联系泉州海事部门,请求派巡逻艇支援,同时让林新宇操控水下机器人前往沉船区域。水下机器人的探照灯亮起,强烈的光束照在盗墓者身上,他们显然没想到会遇到考古队,慌乱中丢下手里的撬棍和网兜,匆匆向上浮去。

郑海峰没有追上去,而是先检查了被打碎的梅瓶。那是一件绘有缠枝莲纹的永乐梅瓶,瓶身已经碎成了十几片,再也无法复原。他小心翼翼地将瓷片收集起来,心里满是心疼:“这群混蛋,这么珍贵的文物,他们竟然说打碎就打碎!”

一个小时后,海事部门传来消息,盗墓者已经被抓获,他们偷走的两件青花盘也被追回。程远看着被追回的青花盘,盘身上的海水江崖纹完好无损,心里稍稍松了口气,但想到那件破碎的梅瓶,还是忍不住惋惜。

林珊拿着破碎的瓷片,眼圈泛红:“这件梅瓶是目前发现的最完整的永乐青花梅瓶之一,器型规整,青料纯正,就这么碎了……”

程远拍了拍她的肩膀,轻声安慰:“至少我们还能把瓷片拼起来,放进博物馆展出,让大家知道它曾经存在过。而且,经过这件事,我们更要加快发掘进度,把剩下的文物都保护起来,不能再让盗墓者有可乘之机。”

接下来的几天,考古队加班加点地清理沉船。郑海峰带着潜水员几乎每天都要在水下待上六个小时,林珊则在实验室里连轴转,检测文物、修复瓷片,林新宇则忙着整理从沉船里发现的各类遗物,包括船员的铜戒指、木质梳子,还有一本已经碳化的航海日志。

那本航海日志是在船尾的一个木箱里发现的,纸张已经变得脆弱不堪,上面的字迹也模糊不清。林新宇用红外扫描技术处理后,才勉强辨认出里面的内容。日志的开篇写着“永乐十二年三月十日,船主李茂,率船员十二人,载瓷三百件,自泉州港出,赴满刺加”,后面记录了每天的航行情况,直到三月十五日,日志的最后一行字是:“暴风骤起,船倾,众人弃船,唯阿妹不肯去,誓与瓷共存……”

“阿妹?”程远看着日志上的名字,皱起眉头,“明代出海的船员大多是男性,怎么会有女性?”

林新宇立刻翻出之前查过的《泉州府志》,快速翻阅着,突然停在一页:“程队!找到了!这里记载着,永乐年间,泉州船商张万昌之女张阿妹,‘自幼随父航海,通番语,善辨瓷,曾随郑和船队至爪哇,后随李茂之船运瓷,遇风溺亡’。”

程远心里一震,原来日志里的“阿妹”,就是张阿妹。他想象着六百年前的那个下午,暴风席卷泉州湾,海浪拍打着船身,船员们纷纷登上救生艇,只有张阿妹留在船上,抱着那些青花瓷,最终随着沉船沉入海底。她为什么不肯离开?是因为这些瓷器是她精心挑选的,还是因为她曾答应过郑和,要把这些瓷器送到满刺加?

这天晚上,程远独自站在甲板上,手里拿着那本修复好的航海日志。海风轻轻吹过,带着海水的腥味,远处的泉州港灯火闪烁,像撒在海上的星星。他想起白天林珊对他说的话,她小时候跟着爷爷在景德镇长大,爷爷是个老瓷工,总说永乐青花是有灵魂的,因为每一件瓷器里,都藏着一个故事。

“在想什么?”林珊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手里拿着一杯热姜茶,递给程远。

程远接过姜茶,暖意顺着喉咙往下淌,驱散了夜晚的凉意。他指了指手里的日志:“在想张阿妹的故事。她一个女子,跟着船队出海,还懂番语、会辨瓷,肯定是个很了不起的人。”

林珊在他身边站定,望着远处的海面:“我爷爷说过,永乐年间的瓷工,在烧制青花瓷时,会把对航海人的祝福刻在瓷底,希望他们能平安归来。张阿妹守护这些瓷器,或许也是在守护这份祝福。”

程远转头看向林珊,月光洒在她的脸上,柔和而温暖。他认识林珊三年了,从西沙的龙泉瓷沉船到北部湾的宋代遗址,再到现在的永乐青花沉船,他们一起经历了无数次发掘,一起面对过盗墓者的威胁,一起为发现珍贵文物而欢呼,也一起为破碎的文物而惋惜。他早就对林珊有了好感,却一直没敢说出口,怕破坏了两人之间的默契。

就在程远犹豫着要不要开口时,郑海峰的声音从船舱里传来:“程队!林工!有好消息!海事部门刚才传来消息,那几个盗墓者交代,他们还有同伙藏在泉州港附近,准备偷运之前盗挖的文物,现在已经被抓了,追回了十几件明代瓷器!”

林新宇也跑了出来,手里拿着一张刚打印出来的照片:“程队!你们看!我查到张阿妹的墓了!在泉州东郊的张家村,墓碑上写着‘明永乐十二年,张阿妹,随船运瓷,溺亡于泉州湾’,明天我们可以去看看!”

程远和林珊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兴奋。程远笑着说:“好!明天一早,我们就去张家村,看看这位了不起的女船员。”

第二天清晨,考古队驱车前往泉州东郊的张家村。村子坐落在一座小山脚下,周围种满了龙眼树,空气里弥漫着果香。在村干部的带领下,他们来到村后的一片墓地,这里埋葬着张家的祖先。

张阿妹的墓很简陋,一块青石板墓碑立在泥土中,上面的字迹已经被风雨侵蚀得模糊不清。但在墓碑旁边,还有一块方形的墓志铭,虽然表面有些风化,上面的文字却还能辨认。林新宇蹲在墓志铭前,逐字逐句地读着:“阿妹,张万昌之女,生于永乐元年,自幼聪慧,随父航海,遍历南洋诸国,通占城、爪哇语。永乐十二年,随李茂之船运青花瓷赴满刺加,遇暴风,船毁,阿妹誓与瓷共存,遂溺亡,时年十三岁。”

“十三岁……”林珊轻声重复着这个数字,眼圈泛红,“她才十三岁,本该是在家读书的年纪,却跟着船队出海,还为了保护瓷器献出了生命。”

程远看着墓志铭,心里满是感慨。十三岁的张阿妹,或许还带着少女的天真,却有着超越年龄的勇敢和坚定。他想起那些在沉船里发现的青花瓷,每一件都凝聚着张阿妹的心血,也凝聚着她对航海的热爱和对和平的向往。

从张家村回来后,考古队继续清理沉船。这天下午,郑海峰在货舱的角落发现了一个小巧的青花碗,碗底刻着一行细小的文字。他小心翼翼地将碗递给林珊,林珊用放大镜一看,立刻惊呼起来:“程队!你看这个碗底!刻着‘愿此瓷,通番邦,结友谊’!”

程远接过青花碗,碗底的字迹虽然细小,却刻得十分认真。他能想象到,张阿妹在出发前,亲手在这个碗底刻下这句话,希望这些青花瓷能成为连接中国和番邦的纽带,促进彼此的友谊。

“我们应该办一个特展,”程远突然说,“就叫‘永乐青花与郑和下西洋——来自泉州湾的故事’,把这些沉船出土的青花瓷、航海日志、张阿妹的墓志铭都展出来,让更多人知道这段历史,知道张阿妹的故事,知道郑和下西洋背后,还有无数像她这样的普通人在默默奉献。”

林珊眼睛一亮:“我同意!我们还可以制作一个郑和下西洋的航线模型,标注出沉船的位置,让观众直观地看到当年的航海路线,了解青花瓷是如何随着船队传播到世界各地的。”

郑海峰拍了拍胸脯:“我去联系泉州海交馆,他们之前就想跟我们合作办展,这次肯定没问题!”

林新宇也兴奋地说:“我可以整理一份详细的展品说明,把每件文物背后的故事都写出来,让观众不仅能看到文物,还能读懂文物背后的历史。”

接下来的一个月,考古队一边完成沉船的收尾工作,一边忙着筹备特展。他们将清理出的上百件永乐青花瓷进行修复和保护,将航海日志和墓志铭进行数字化处理,制作了航线模型和沉船复原图,还拍摄了一部关于发掘过程的纪录片。

特展开幕那天,泉州海交馆挤满了观众。展厅里,永乐青花天球瓶、青花梅瓶、青花盘静静地陈列在展柜里,灯光柔和地洒在瓷器上,青釉泛着淡淡的光泽。航海日志和张阿妹的墓志铭被放在单独的展柜里,旁边播放着纪录片,讲述着考古队发掘沉船的故事,以及张阿妹守护瓷器的事迹。

程远站在展厅里,看着观众们驻足在展柜前,听着讲解员讲述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讲述张阿妹的故事,心里满是欣慰。他看到一个小女孩拉着妈妈的手,指着展柜里的青花碗问:“妈妈,这个碗底的字是什么意思呀?”妈妈蹲下身,轻声解释:“这是六百年前一个叫张阿妹的姐姐刻的,她希望这些漂亮的瓷器能让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人成为朋友。”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眼睛里满是好奇——程远知道,这段历史的种子,已经在孩子心里悄悄埋下了。

林珊走到程远身边,手里拿着一本观众留言册:“你看,好多观众都在留言,说没想到郑和下西洋背后还有这么多普通人的故事,张阿妹的事迹太让人感动了。”程远接过留言册,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向守护文化的航海人致敬”“永乐青花真美,历史的温度让人热泪盈眶”“希望能多看到这样的展览,了解我们自己的海上故事”。

郑海峰带着泉州海交馆的陈馆长走过来,陈馆长握着程远的手,感慨地说:“这次特展太成功了!不仅让观众看到了珍贵的永乐青花,更让大家了解了郑和下西洋的贸易史、文化交流史,还有张阿妹这样的民间航海人的故事——这才是考古的意义啊!”

林新宇拿着一张照片跑过来,照片上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对着张阿妹的墓志铭鞠躬。“这位老人是张阿妹的第二十一代后人,”林新宇兴奋地说,“他从报纸上看到特展的消息,特意从厦门赶来,说终于找到了先祖的事迹,要把这段历史告诉家里的孩子。”

程远看着照片里的老人,心里涌起一阵暖流。他们的发掘,不仅是打捞文物,更是打捞被遗忘的记忆,让那些沉睡在历史长河里的人,重新被后人铭记。

特展结束后,考古队没有立刻离开泉州。他们受泉州海交馆的邀请,在馆里举办了一场关于永乐青花与郑和下西洋的学术研讨会,邀请了国内外的考古专家、陶瓷学者和历史研究者。

研讨会上,程远分享了泉州湾沉船的发掘成果,展示了出土的永乐青花瓷和航海日志,详细介绍了张阿妹的事迹。来自英国的陶瓷专家戴维教授看着展台上的青花天球瓶,激动地说:“我在大英博物馆见过一件类似的永乐天球瓶,但这件保存得更完整,苏麻离青的颜色也更纯正。它证明了郑和下西洋时期,中国的制瓷技术和航海贸易已经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

来自斯里兰卡的考古学家卡伦博士则带来了斯里兰卡立佛寺“郑和布施碑”的照片:“这块石碑上记载着郑和第三次下西洋时,向立佛寺布施财物的事迹,与你们发现的沉船、瓷器相互印证,共同构成了郑和下西洋的实物证据链。”

林珊则做了关于苏麻离青的专题报告,她展示了沉船出土瓷片的成分检测数据,与景德镇御窑遗址、斯里兰卡、肯尼亚等地出土的永乐瓷片进行对比,证明了郑和船队带回的苏麻离青,确实被广泛用于永乐官窑瓷的烧制,并且随着船队的航线,传播到了亚非各国。

研讨会的最后,程远和各位专家共同倡议,成立“郑和下西洋考古研究联盟”,整合各国的考古资源,共同研究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贸易路线和文化交流,让这段辉煌的历史被更多人了解。

离开泉州的前一天,程远带着林珊、郑海峰和林新宇再次来到泉州湾的沉船遗址附近。海面上风平浪静,阳光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程远看着这片平静的海面,想起了六百年前张阿妹在这里守护瓷器的场景,想起了郑和船队扬帆远航的壮举。

“下一站去哪里?”郑海峰问道,他手里拿着一张新的海图,上面标注着几个疑似明代沉船的遗址。

程远接过海图,目光落在印度西海岸的古里——那是郑和船队每次下西洋的必经之地,也是当年重要的贸易港口。“我们去古里,”程远说,“史料记载,郑和船队在古里留下了很多贸易痕迹,说不定能找到更多与永乐青花相关的遗址,进一步还原当年的贸易盛况。”

林珊笑着说:“我已经开始期待了,不知道古里会不会有比泉州湾更精彩的发现。”

林新宇推了推眼镜,兴奋地说:“我查了《星槎胜览》,费信在古里篇里写过,‘中国宝船至彼,皆以青花瓷器、丝绸易宝石、珍珠’,要是能找到当年的贸易遗址,肯定能发现更多永乐青花!”

程远看着身边充满干劲的伙伴们,心里满是期待。从西沙到泉州湾,他们一路走来,发掘的不仅是文物,更是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而未来,还有更多的遗址等着他们去探索,更多的故事等着他们去打捞。

“探海号”缓缓驶离泉州港,朝着印度古里的方向驶去。海风吹拂着船帆,阳光洒在甲板上,远处的海平面上,一艘艘现代化的货轮驶过,与六百年前郑和船队的残影重叠在一起。程远知道,海上丝绸之路从未中断,那些带着瓷器和友谊的航海故事,还在继续书写着新的篇章。

方浪书院推荐阅读:耀世灵尊写书成神:我真没想武侠变玄幻啊开局获得宗门系统冰雪风云录万界熟练度成仙从魔教鼎炉到万古共主器君陈少君末世:抱歉我的军团只有女兵华娱激荡年代御兽:我能不断进化兽娘圣虚(圣墟)蠕虫君主的崛起斗罗:我的魂技是九秘横推一切敌无敌御兽从黑帝开始九州霸业魂分阴阳我复苏了华夏神明血月代行者修仙:肌肉修士,物理飞升在恐怖片里当万人迷沉睡八万年,圣人老祖出关了狂刀,道主,葬天棺穿越成公主我的玩家太会创造了时光流派转生地龙:地龙怎么是蚯蚓啊见面一张卖身契,仙界全是我小弟木河剑帝万法千通伏神灵唐逗穿越诸天,武神之躯横推万界让你当好圣孙,你养一群女妖?我在修仙文里养成萝莉刚入圣地,就给人家老祖拐走了锦衣卫:靠着吃拿卡要我无敌了寻觅超脱我在诸天反套路斗罗:满级刀武魂,被胡列娜曝光身为反派,我的马甲多亿点点很合理吧穿越万界之开局黄帝内经诸天四合院我打禽兽捡碎片凡人长生,我选择仙武同修重生最强丹帝天呀!那位长生者怎么那么多前任穿越唐朝之旅灵魂王座邪神的小巫女废材小姐太妖孽新时代导师苟在巫族写日记,后土杀疯了
方浪书院搜藏榜:携千亿物资空间重生,她被七个哥哥团宠了斗罗之开局一只鸟玄幻:我率地府镇世间!穿越综玄,从绑定陈北玄模板开始我在修真界创办三只牛传媒宗门无敌升级逆天废材:鬼医大小姐抗战英雄谱太古凌霄诀我的命运改变器儒道:我是三界圣人!镇压诸天系统我是神国大尊杀戮变强之武道长生全职法师:煞渊起手以示尊敬病娇美人不当白月光请个律师打官司一剑逍遥斩红尘异能诡妃:邪尊,好火爆永生轮回系统护体:渡怨女大王阴阳碎天诀重生猛虎:率领雄狮南征北战奇异传她靠生崽火遍全星际修仙:我用超算成剑仙九星轮回诀诸天:无限兑换从斗罗开始女装大佬的家教日记从洪荒逃走当幕后黑手微醺迷恋虚灵神位神木图腾:重生沙漠树地狱法典重瞳藏不住玄幻:我能查看人生剧本校园捉妖师仙武成双我喜欢欺负我的青梅竹马仙途之绝品灵灯使我在异世界当写手你捅谁不好,捅这挂逼家族不朽魔心重生后嫁给了敌国太子影视世界从匆匆那年开始无限强化我不可能是精神病开局从大树开始进化木叶之忍者人生关于魔王这件事牵起你温暖的手
方浪书院最新小说:女扮男装背景板帅翻修真界凡人修仙:我大罗级天赋西幻:说好认真活,你咋是魅魔?逆世圣典异录我用BUG刷爆了修仙界万帝独尊死后变强?那就来作死!焚天剑途:从废少到剑尊我靠吞噬雷劫逆天改命逆天龙神决欢喜妙法,女帝尤怜平民冰法如何靠小绿瓶逆袭镇乾坤!现代兵王携九凤杀疯了!双界非命奥术徽记星辰耀九州红楼:开局吕布战力的我强夺金钗清瑶踏仙途仙子,需要疏通一下吗?九转丹劫:废材狂妃逆九天签到玄天,我成了万界守护者本心即可入宗选择水灵根,总跟师姐们鬼混特工世子妃:战神黑化宠翻天囚禁我的魔主天天想喂我玄灵异界主宰收徒,我,咸鱼师尊,徒弟皆逆天凡尘神只剑狱苍穹:杨玄御兽:我的合成不科学逆潮之主玄幻:我的情绪银行满级帝女归来,开局觉醒昆仑灵最强系统传承萧凛:禹洲问道纪诸天万界之大主宰希望城主考古浮海记讨封失败?没事,我能模拟重开!从F是ma开始修仙分身互相传功,我只管破境!以身为狱:炼化万物,镇压诸天代码与魔咒变身猫娘,被萝莉控领主收养逆袭传说:大妖王天道严选,开局契约五个夫郎贴地武夫,谁教他炼剑起飞的?全家皆大佬,团宠小凤凰撩遍绝色开局核聚变词条,圣女要吸干我?灵修逆途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