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浪书院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庆元港的秋雾带着海水特有的咸腥气,像一匹湿漉漉的白绫,漫过考古队临时工作站的玻璃窗。程远盯着x光机屏幕上逐渐清晰的影像,青铜镜背面的缠枝葡萄纹间,“熙宁五年”四个阴刻铭文正随着扫描进度一点点显影。镜面边缘的水波纹路里,还嵌着几粒细碎的贝壳,是东海特有的夜光螺壳——这种贝壳在黑暗中会散发淡蓝色荧光,显然,这面铜镜曾在无数个雾夜,被船工用来反射星光辨认航向。

“是北宋的‘官造海船镜’。”程远的指尖在冰凉的屏幕上划过边缘的放射状裂纹,“镜缘的磨损痕迹和沉船的舱壁木板完全吻合,磨损角度显示它曾嵌在舵楼的照壁上,每天被正午的阳光晒足六个时辰。”他忽然停顿,放大图像角落的一处凹陷,“这里有个‘忠’字的残笔,是用尖物刻上去的,深度不超过半毫米,应该是船主自己做的标记。”

张瑜抱着刚清理出的瓷片盒走进来,白大褂的袖口沾着淡淡的高锰酸钾味——那是清理海泥时用的氧化剂。她将盒子放在工作台上,取出一片青瓷残片,釉色里的钴料泛着青黑,却在缠枝莲纹的间隙藏着个极小的“孙”字,笔触纤细得几乎要被釉色吞没。“和黑水洋沉船的‘朱’字瓷片是同一批窑口。”她用镊子将瓷片轻轻拼在铜镜旁,断裂处的弧度严丝合缝,原本分散的纹样竟连成完整的海浪纹,浪尖上还托着朵小小的稻穗,穗粒的数量正好是九颗,“《参天台五台山记》里说,孙忠的船‘以瓷记舱,以镜定向’,每舱瓷器各刻船主姓氏,难道这就是他的座船‘通济号’?”

郑海峰的潜水服还在滴水,裤脚淌出的海水在水泥地上积成小小的水洼,里面漂着片深紫色的紫菜——是东海独有的条斑紫菜,只有在水深二十米左右的礁石区才能生长。他手里举着块半焦的木板,炭化的边缘还能看出精巧的隼卯结构,正是元代《海船法式》记载的“鱼鳞接”工艺,松木的年轮在x光下清晰可数,共有七十三圈。“三号舱的淤泥里发现的。”他指着木板内侧模糊的“市舶司”烙印,边缘粘着的半片麻纸在盐雾中微微发脆,纤维像老人手上的青筋,“上面有‘大宋国牒状’字样,墨迹里的朱砂成分和日本东大寺藏的孙忠文书一致,都是用明州特产的辰砂调制的,含硫量比其他地区的朱砂高出三个百分点。”他突然压低声音,喉结在晒成古铜色的皮肤下滚动,“声呐扫到船尾有个密封舱,金属探测显示里面有长条形物体,裹着至少三层桐油布,形状像是卷轴。”

林珊在隔壁实验室整理出水的漆器,指尖被妆奁盒的暗格划破。血珠滴在螺钿纹上的瞬间,她看见底层的黑漆里浮现出细如蚊足的契丹文。翻译机的屏幕亮起时,“明州-博多”的字样正逐字闪现,程远刚巧推门进来,手里举着那面青铜镜——镜钮被小心地撬开,里面藏着粒南洋珍珠,用镊子剖开半颗,珠层里竟裹着半张蚕桑图,蚕丝线在千年后仍泛着珍珠母的虹彩,与王景弘墓出土的宋锦纹样如出一辙。“是金氏的陪嫁?”林珊对着光转动剩下的半颗珍珠,珠层里隐约可见“孙记”二字,笔锋带着明显的辽代捺笔,收笔处像把小弯刀,“孙忠的船竟载着辽代器物?《宋史·食货志》里说,辽与宋在熙宁年间尚无海贸往来,市舶司的档案里也没有相关记录。”

潜水钟沉入二十米深的海沟时,程远看着舷窗外的沉船龙骨泛着幽蓝。珊瑚虫在松木缝里筑起的白垩,像给七百年前的船骨镶了层蕾丝边,有些地方的藤壶还在缓慢蠕动,壳上的年轮记录着它们在此定居了三十年。郑海峰操控机械臂拨开舱门的瞬间,卷裹着桐油布的卷轴突然从坍塌的货堆里滚出来,布面的马尾藻正在氧气灯下蜷曲收缩,释放出淡淡的海藻酸气味。“小心!”程远按住他戴着手套的手,“北宋的蚕丝纸含胶量低,遇氧会在三十秒内脆化。”当特制的保湿膜裹住卷轴时,他们看见“大宋国牒状”的朱红大印正透过布层渗出来,印泥里的朱砂颗粒在x光下呈星点状分布,比《参天台五台山记》记载的多出三行小楷:“赠泥金经需高丽匠人装裱,其法藏于明州东塔地宫,取法者当以稻种为凭。”

“地宫?”张瑜突然想起昨天在庆元古城墙基发现的石函。青石上的海水侵蚀痕迹呈不规则的波浪状,显示它曾长期浸泡在咸水环境里,边缘的铜锁已经氧化成孔雀蓝。打开时,里面的鎏金经卷正渗出松香,结晶的断面在显微镜下呈现出独特的层状结构——与黑水洋沉船的高丽松香完全一致,都是用济州岛的红松树脂熬制的。经卷末尾的“熙宁六年七月”字样旁,画着艘三桅船,桅杆上挂着面小旗,绣着的“孙”字只剩右半片,却与程远团队在沉船漆器上发现的“孙记”左半片正好拼合,接缝处还留着半粒朱砂,是市舶司登记时盖的骑缝章。

林新宇在清理船医舱时,镊子夹起的铜盒突然弹开。里面的针灸铜人只有巴掌大,却是辽代特有的“错银穴位”形制,银线在铜胎上构成经络图,却在“足三里”的位置用日文片假名标注着“アシカク”。“是成寻的遗物!”他翻出《参天台五台山记》复印件,其中“赖缘携宋帝书物返日”的记载旁,有行用朱砂写的批注:“孙舶有辽医随行,针术胜倭僧,能治海晕症。”铜人底座的暗格里,藏着块青玉印,印文“大宰府”三个字泛着幽光,侧边的磨损痕迹显示它曾长期系在腰间——是日本镰仓幕府的官印,却在玉质里检测出明州东钱湖独有的微量元素“铈”,这说明玉料曾在东钱湖浸泡过至少三年。

暮色漫过工作站时,程远的目光落在铜镜反射的光斑上。那些在白墙上晃动的光点,随着海浪的余震微微颤动,竟连成了明州港的古码头轮廓。“《四明续志》说东塔地宫有‘航标图’,用三种丝线绣成。”他对照石函里的经卷夹层,发现所谓的蚕桑图其实是份加密海图:宋锦的平针绣标出主航道,针脚间距正好对应航船的“一更”里程(约六十里);辽绣的盘金绣勾勒出避风港,金线的密度暗示水深,每平方厘米五根线代表五丈深;高丽罗的缠枝绣则标注暗礁区,每朵莲花都代表一处浅滩,花瓣数量对应礁石高度。张瑜突然指着图中用朱砂点的小岛:“这是三岛!和我们之前发现的洞穴海图能对上,你看这里的漩涡标记,和现在的洋流数据完全吻合。”

子夜的警报声撕破庆元港的宁静。监控屏幕上,三个黑影正用洛阳铲刨东塔地宫的青砖,领头的面罩下露出道刀疤——是之前在三岛被抓的盗墓团伙漏网之鱼,腰间还别着上次被缴获的同款金属探测器,显示屏上的数字正随着挖掘动作跳动。郑海峰带着队员从两侧合围时,对方突然抛出枚烟雾弹,刺鼻的硝烟里混着熟悉的松香气味——是用高丽松香制作的信号弹,与沉船密封舱的桐油布成分一致。混乱中程远瞥见他们背包里掉出的木牌,“天龙寺船”四个字被海水泡得发胀,边缘还粘着块青瓷碎片,釉色与沉船的“浙西漕运”瓷片如出一辙,胎土里的石英砂颗粒大小均匀,是明州窑特有的“澄泥”工艺。

“他们在找日本遣宋僧的信物。”林珊看着审讯记录里的“一山大师手札”复印件,突然想起沉船密封舱里的卷轴。紫外线灯下,国书背面显现出淡墨字:“倭僧仲回私藏宋牒于博多湾石塔,与孙忠各执一半为凭,合则能开地宫。”卷轴边缘的纤维里,检测出三种dNA:与程远团队之前发现的王景弘墓发丝同源的基因序列,带着张瑜外婆特有的朝鲜族基因标记(Rh阴性血的等位基因),以及与日本福冈出土的“仲回骨殖”完全匹配的Y染色体——七百年前的航船上,竟藏着跨越三国的血缘密码。

晨雾中的庆元港升起朝阳,金色的光流漫过东塔的飞檐。程远站在地宫入口,看着中日韩三国考古队员合力吊起石椁。椁盖内侧的星图用螺钿镶嵌,北斗七星的位置与刘家港码头的七星凹槽形成精确的经纬,交汇点正是博多湾的坐标(北纬33°35,东经130°24)。石椁里的鎏金匣打开时,半张“大宋国牒状”与沉船出土的卷轴严丝合缝,中间的骑缝章“明州舶司”在阳光下泛着金辉,朱砂的纹路里还裹着几粒稻壳——与程远在刘家港播种的“三国稻”基因序列高度吻合,谷粒的淀粉粒结构显示它们曾经过低温保存。

张瑜抓起一粒稻种对着光,谷壳上的纹路在显微镜下展开:北宋占城稻的耐旱基因(标记为dREb1A)、辽粟的抗寒基因(标记为coR413)、高丽麦的耐盐碱基因(标记为Nhx1),像三条缠绕的丝线织成饱满的颗粒。“孙忠不仅运货,还带了稻种。”她突然想起审讯记录里盗墓者的供词,“他们说境外组织要找的‘终极宝藏’,其实是这种能在三国土壤里生长的稻种,想通过基因编辑垄断东亚稻作市场。”远处的海面上,三国科考船正并排驶向博多湾,船舷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宋锦的“孙”字旗、辽绣的“辽医”旗、高丽罗的“大宰府”旗在晨光里连成片,像极了当年孙忠的三桅船,载着经卷、稻种与未写完的国书,在东海的浪涛里划出银色的航迹。

郑海峰拍着程远的肩膀指向东方。初升的太阳正掠过博多湾的灯塔,塔身的砖石缝里嵌着块青瓷片,釉色青蓝如深海——是庆元窑的“浙西漕运”款,与沉船的舱壁残片如出一辙,胎底的“许”字标记显示出自南宋工匠许大成之手。“七百年前的航标还在指路。”他递过来刚煮好的米饭,蒸汽里飘着淡淡的清香,“用三国稻种混煮的,尝尝孙忠他们当年在船上吃的味道。”程远咬下的瞬间,舌尖先触到庆元港的咸涩(来自占城稻吸收的海盐),接着漫出辽地粟米的甘甜(来自coR413基因的糖分积累),最后留下高丽大麦的清冽(来自Nhx1基因的生物碱),三种滋味在喉咙里交融时,他突然读懂了宋牒里未说尽的话:那些跨越鲸波的航船,载的从来不止是货物,还有让文明生根的种子。

工作站的白板上,新拼的海图正随着晨光舒展。程远拿起红笔,在“明州-博多”航线中间画了个箭头,指向刘家港的稻田。张瑜看着他落笔的瞬间,眼角的痣在阳光下亮了亮,像极了孙忠漆器上那颗未磨去的朱砂点,在时光里洇开成温暖的圆。林新宇突然举着刚破译的契丹文木简跑进来:“船医舱的日志!辽医记录说,金氏在船上用三国稻种煮成的粥,治好了整船人的坏血病,因为这种稻子的维生素c含量是普通稻米的三倍。”

海风吹过敞开的窗户,带着试验田的稻花香。程远望着远处波光粼粼的海面,突然明白那些在沉船上辗转千年的物件——铜镜、瓷片、经卷、稻种,不过是文明对话的信物,真正的“牒状”从来写在海浪的轨迹里,写在人们交换稻种时伸出的手掌上,写在跨越时空依然相通的心跳里。他想起《宋史》里记载的熙宁七年,孙忠的船在博多湾遇台风,是日本渔民佐藤家族救了全船人,后来孙忠把半张牒状赠予佐藤家作为信物,约定“稻种不传恶人,只给惜粮人”。如今佐藤家族的后裔正在试验田帮忙记录稻穗生长数据,他手机里存着祖传的半张牒状照片,与程远手中的这半张正好能拼出完整的“和”字。

考古队的钻探机在东塔地宫旁探出异常信号,三维成像显示地下三米处有个长两米的木箱。当特制的提取设备将木箱吊出时,桐油布包裹的器物在阳光下泛出金属光泽——是架北宋的“水运仪象台”模型,齿轮上的刻度对应着东海的潮汐表,指针永远停在“子正”时刻,正是孙忠的船沉没的时间。模型底座刻着行小字:“舟可沉,道不沉”,笔迹与宋牒上的皇帝御笔一致。程远突然想起王景弘墓志铭里的话:“海疆无界,民心有岸”,原来七百年前的航海者早就明白,真正的航线不在海图上,而在人心的相通里。

林珊在整理市舶司档案时,发现熙宁六年的《验船录》里夹着张船工的伙食费清单:“每日米二升,其中宋稻一升、辽粟半升、高丽麦半升”。清单背面画着艘小船,桅杆上挂着个稻草人,穿着辽代的圆领袍,戴着日本的斗笠,手里捧着宋朝的稻穗——像个跨越三国的使者。她把清单贴在实验室的墙上,正好对着程远团队培育的“新共生禾”,稻穗在阳光下微微点头,根须在地下交织成三国文字的“和”,与七百年前的沉船纹样完成了一场温柔的接力。

庆元港的夜市亮起灯笼时,程远在考古日志上写下:“《大宋牒状》不是一份文件,而是一种约定。”窗外的海浪拍打着码头,声音与东塔地宫的钟声形成奇妙的共振,像七百年前孙忠的船歌还在海面上回荡。张瑜递来杯新沏的茶,茶叶在水里舒展的姿态,竟与沉船出土的茶盏纹样相同——是北宋的“龙凤团茶”,却用了日本的抹茶工艺,泡出的茶汤里浮着三国文字的“茶”字。“你看,”她指着水面,“文明就像这茶,混在一起才更有滋味。”

远处的试验田里,三国农民正合力收割新稻。打谷机的轰鸣声里,混着北宋的《渔父词》、辽代的《海上歌》和高丽的《稻颂》,三种语言在金色的稻浪里交融成和声。程远看着他们掌心的老茧,突然明白那些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写在丝绸上的国书、藏在珍珠里的密码,最终都要落到这片土地上,长成让万民饱腹的稻穗——这才是孙忠们穿越鲸波的真正目的,是比任何金银都珍贵的宝藏。

当最后一缕阳光掠过博多湾的灯塔,程远将《大宋牒状》的复制品放进三国联合博物馆的展柜。玻璃柜里,古代稻种与现代稻种在培养皿里并肩发芽,根须缠绕着宋牒的残片,在灯光下泛着珍珠母的光泽。展柜的说明牌上写着:“从熙宁五年到今天,一粒稻种的旅行,就是一部文明对话史。”参观的孩子们指着玻璃后的稻穗,眼睛亮得像庆元港的星星,他们或许还不懂那些复杂的历史,却能读懂稻穗弯腰的弧度——那是所有文明共通的谦逊与感恩。

程远走出博物馆时,张瑜正对着夕阳拍照。她眼角的痣在逆光里成了个小小的光斑,与青铜器上的朱砂点、珍珠里的蚕丝线、稻穗上的露珠在时光里连成线。远处的海面上,银鲳鱼正跃出水面,鱼鳞的反光在三国的航线上画出闪烁的轨迹,像无数个未写完的故事还在继续。郑海峰的对讲机里传来新的发现:“在博多湾的石塔里,找到另一半牒状了!”程远看着张瑜转身时扬起的笑,突然想起孙忠的船歌里那句:“潮起潮落,岸永远在那里。”

考古队的船驶向新的遗址时,程远站在甲板上,咸涩的海风掀起他的衣角,远处博多湾的轮廓在暮色中渐趋清晰。林新宇正用激光扫描仪校准海图,屏幕上两条红色航线正在缓慢重合——一条是北宋孙忠船队的航线,另一条是今天三国科考船的预定路线。“你看这转弯角度,”他指着屏幕上的曲率数据,“七百年前的船工凭经验避开的暗礁群,和现在卫星定位的安全航道误差不超过三百米。”

张瑜抱着刚修复的宋代罗盘走过来,铜制的盘面泛着温润的光泽,指针在磁差校正后稳稳指向“子”位。“这是从孙忠的舱室里找到的,”她指尖划过盘面边缘的刻度,“背面刻着‘三保’两个小字,会不会和郑和下西洋有关?”程远突然想起王景弘墓出土的航海日志,其中“袭宋法,循忠道”的记载此刻有了实据——原来明代的航海技术,早在北宋就埋下了传承的伏笔。

郑海峰的潜水服还在滴水,他刚从博多湾石塔下的暗舱带回件文物。展开层层保护垫,一卷泛黄的绢布上,“大宋国牒状”的朱印与庆元港出土的半张完美拼合,骑缝处的“熙宁七年”字样被海水浸泡得有些模糊,却在绢布边缘露出几行小字:“佐藤氏藏稻种百石于鹰岛,待宋使来,以北斗为记。”“鹰岛就是现在的五龙山!”程远翻出元代《岛夷志略》,其中“鹰岛稻仓”的记载正与绢布内容呼应,“孙忠和佐藤家族的约定,原来藏在这里。”

深夜的船舱里,程远对着显微镜观察新发现的稻种。在染色体的末端,一段螺旋状的基因序列突然展开,在荧光染色下呈现出北斗七星的形状。“是定位基因!”他调出鹰岛的卫星地图,七颗星的排列竟与岛上七个古粮仓的分布完全对应,“孙忠把稻种的储藏地编码进了基因里,只有懂天象的人才能破解。”张瑜突然指着显微镜下的星图:“你看北斗的斗柄,指向的正是庆元港的方向——他早就想好了让稻种回家的路。”

次日清晨,考古队登上鹰岛。岛上的火山岩缝隙里,还残留着宋代粮仓的夯土痕迹,碳十四检测显示这些遗迹的年代与牒状记载完全吻合。林珊在粮仓遗址的角落发现个陶罐,陶土中混着的稻壳基因与“三国稻”完全一致,罐底刻着的“和”字被摩挲得发亮,边缘的指纹拓片显示至少有三代人曾抚摸过这个字——佐藤家族的后裔说,这是他们祖传的“稻神罐”,每年春耕前都要捧着它祭拜大海。

当三国学者在联合实验室里拼合完整的《大宋牒状》时,阳光透过玻璃穹顶洒在绢布上,那些被海水模糊的字迹突然显现出奇异的纹路。程远用红外光谱仪扫描后,屏幕上跳出段契丹文:“金氏携辽稻嫁宋,孙忠载宋种予倭,佐藤藏倭麦赠辽——往复成环,生生不息。”他猛地想起庆元港出土的金氏墓志铭,其中“以禾为聘,以海为媒”的记载,原来藏着段跨越三国的爱情故事——金氏是辽代农学家的女儿,孙忠娶她时带的聘礼是宋稻,而佐藤家族回赠的,则是能在盐碱地生长的日本麦种。

盗墓团伙的终审判决下来那天,庆元港的试验田迎来了第一次丰收。程远和佐藤家的后裔一起割稻,金黄的稻穗在镰刀下簌簌作响,稻芒粘在手上发痒,像七百年前孙忠的船帆掠过掌心的触感。张瑜举着相机拍照,镜头里三个国家的农民正围着打谷机欢笑,他们的汗水滴在同一片土地上,晕开的水渍形状竟与完整的宋牒轮廓相同。

考古队的仓库里,新清理出的宋代海图正在进行数字化处理。林新宇在图中“黑水洋”的位置发现处涂改痕迹,用特殊溶剂擦拭后,露出“友谊洋”三个字,墨迹与孙忠的笔迹完全一致。“他改了海的名字。”程远望着屏幕上的古字,突然明白所谓的“牒状”从来不是官方文书,而是一代航海者用生命写下的和平宣言——就像试验田里的稻穗,不管来自宋、辽还是日本,最终都会在风中连成一片金色的海洋。

离港那天,程远把半粒宋代稻种放进玻璃瓶,与三国科考队员交换的信物放在一起:佐藤家的祖传稻壳、金氏后裔的辽代陶罐碎片、还有郑海峰找到的高丽船钉。玻璃瓶被封存在博多湾的海底博物馆,旁边的说明牌上写着:“从熙宁到今天,大海从未成为边界。”当他转身时,看见张瑜正对着朝阳张开手掌,掌心的稻种在晨光里闪着微光,像颗正在发芽的星星。

船鸣笛起航时,程远的手机收到条短信,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发来的:“‘新共生禾’已在东亚五国推广种植。”他望向窗外,三国的科考船正并排行驶,船舷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像无数粒稻种乘着海浪,去往更遥远的地方。郑海峰指着雷达屏幕上的航迹:“你看,我们正在重走孙忠的路。”程远突然想起宋牒末尾那句被虫蛀过的话,此刻终于读懂了残缺的字迹:“舟行万里,终归是为了让更多人能安稳地坐下,共吃一碗饭。”

暮色中的东海泛起粼粼波光,程远在航海日志的最后画了粒稻种,旁边写着:“考古不是为了唤醒过去,而是为了让过去照亮未来。”当船驶过孙忠沉船的海域时,他将半张牒状的复制品撒向大海,纸页在浪涛中缓缓展开,与七百年前沉入海底的另一半遥遥相对——就像那些跨越时空的约定,终将在风中、在浪里、在每一粒发芽的种子里,完成最温柔的重逢。

方浪书院推荐阅读:耀世灵尊写书成神:我真没想武侠变玄幻啊开局获得宗门系统冰雪风云录万界熟练度成仙从魔教鼎炉到万古共主器君陈少君末世:抱歉我的军团只有女兵华娱激荡年代御兽:我能不断进化兽娘圣虚(圣墟)蠕虫君主的崛起斗罗:我的魂技是九秘横推一切敌无敌御兽从黑帝开始九州霸业魂分阴阳我复苏了华夏神明血月代行者修仙:肌肉修士,物理飞升在恐怖片里当万人迷沉睡八万年,圣人老祖出关了狂刀,道主,葬天棺穿越成公主我的玩家太会创造了时光流派转生地龙:地龙怎么是蚯蚓啊见面一张卖身契,仙界全是我小弟木河剑帝万法千通伏神灵唐逗穿越诸天,武神之躯横推万界让你当好圣孙,你养一群女妖?我在修仙文里养成萝莉刚入圣地,就给人家老祖拐走了锦衣卫:靠着吃拿卡要我无敌了寻觅超脱我在诸天反套路斗罗:满级刀武魂,被胡列娜曝光身为反派,我的马甲多亿点点很合理吧穿越万界之开局黄帝内经诸天四合院我打禽兽捡碎片凡人长生,我选择仙武同修重生最强丹帝天呀!那位长生者怎么那么多前任穿越唐朝之旅灵魂王座邪神的小巫女废材小姐太妖孽新时代导师苟在巫族写日记,后土杀疯了
方浪书院搜藏榜:携千亿物资空间重生,她被七个哥哥团宠了斗罗之开局一只鸟玄幻:我率地府镇世间!穿越综玄,从绑定陈北玄模板开始我在修真界创办三只牛传媒宗门无敌升级逆天废材:鬼医大小姐抗战英雄谱太古凌霄诀我的命运改变器儒道:我是三界圣人!镇压诸天系统我是神国大尊杀戮变强之武道长生全职法师:煞渊起手以示尊敬病娇美人不当白月光请个律师打官司一剑逍遥斩红尘异能诡妃:邪尊,好火爆永生轮回系统护体:渡怨女大王阴阳碎天诀重生猛虎:率领雄狮南征北战奇异传她靠生崽火遍全星际修仙:我用超算成剑仙九星轮回诀诸天:无限兑换从斗罗开始女装大佬的家教日记从洪荒逃走当幕后黑手微醺迷恋虚灵神位神木图腾:重生沙漠树地狱法典重瞳藏不住玄幻:我能查看人生剧本校园捉妖师仙武成双我喜欢欺负我的青梅竹马仙途之绝品灵灯使我在异世界当写手你捅谁不好,捅这挂逼家族不朽魔心重生后嫁给了敌国太子影视世界从匆匆那年开始无限强化我不可能是精神病开局从大树开始进化木叶之忍者人生关于魔王这件事牵起你温暖的手
方浪书院最新小说:我靠吞噬雷劫逆天改命逆天龙神决欢喜妙法,女帝尤怜平民冰法如何靠小绿瓶逆袭镇乾坤!现代兵王携九凤杀疯了!双界非命奥术徽记星辰耀九州红楼:开局吕布战力的我强夺金钗清瑶踏仙途仙子,需要疏通一下吗?九转丹劫:废材狂妃逆九天签到玄天,我成了万界守护者本心即可入宗选择水灵根,总跟师姐们鬼混特工世子妃:战神黑化宠翻天囚禁我的魔主天天想喂我玄灵异界主宰收徒,我,咸鱼师尊,徒弟皆逆天凡尘神只剑狱苍穹:杨玄御兽:我的合成不科学逆潮之主玄幻:我的情绪银行满级帝女归来,开局觉醒昆仑灵最强系统传承萧凛:禹洲问道纪诸天万界之大主宰希望城主考古浮海记讨封失败?没事,我能模拟重开!从F是ma开始修仙分身互相传功,我只管破境!以身为狱:炼化万物,镇压诸天代码与魔咒变身猫娘,被萝莉控领主收养逆袭传说:大妖王天道严选,开局契约五个夫郎贴地武夫,谁教他炼剑起飞的?全家皆大佬,团宠小凤凰撩遍绝色开局核聚变词条,圣女要吸干我?灵修逆途乘风破浪攻略仙尊报错后我改嫁天道之子杀手重生之毒妃传仙君,您的坟我挖错了!剑傲川灵如意请我去修真原始人?不!我将进化为帝!全职业满级的我怎么是个牧师萝莉修仙吗?社死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