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洒落紫宸殿前,金瓦飞檐间泛起一层淡淡光晕。朝钟鸣响,百官鱼贯而入,殿内气氛肃然中带着几分躁动。
赫连轩与南宫璃并肩立于阶下,一身戎装未褪,神情却已沉稳如山。二人自凯旋归来后未曾歇息,便着手整理此番平叛的详细战报。昨夜烛火通明,案卷堆叠如山,好在南宫璃以“幻影时空镜”回溯战场记忆,将纷繁信息梳理得井井有条,赫连轩则依军制、政局、情报三线分门别类,终在今日清晨完成奏呈。
皇帝端坐御座之上,目光缓缓扫过二人,颔首道:“赫连轩、南宫璃,尔等此次剿灭叛逆,功勋卓着。今召尔等上殿,详述此役始末。”
赫连轩拱手出列,声音朗朗:“臣遵旨。”他略一停顿,目光掠过群臣,“此役敌势隐秘,布局深远,非寻常反贼可比。其核心势力藏于旧都遗址,借神秘装置操控傀儡兵士,意图扰乱边疆,动摇国本。”
话音刚落,一名老臣轻哼一声:“赫连世子言辞凿凿,不知有何凭证?”
南宫璃微微一笑,从袖中取出铜镜,轻轻一转,镜面泛起涟漪般的波纹,一幅幅画面浮现其中——
战场上,黑袍人操控傀儡兵列阵冲锋;密室中,神秘装置闪烁幽光,修复自身损伤;更有赫连风潜伏敌营后方,与叛军头目低声交谈的画面一闪而逝。
群臣哗然。
“这……这是幻术?”有人惊疑不定。
“是‘幻影时空镜’。”南宫璃淡声道,“此物能映照真实过往,诸位若不信,可上前细观。”
几名胆大的大臣上前查看,面色顿时凝重。那画面清晰无比,连盔甲上的纹路都历历在目。
皇帝满意地点了点头:“继续。”
赫连轩接着说道:“敌军以傀儡兵为主力,行动诡异,不惧生死,且能在短时间内自我修复。我军初战吃亏不小,幸赖南宫璃及时发现其弱点,干扰其修复机制,方才扭转战局。”
他语气一顿,目光扫向几位质疑的大大臣:“此战若无情报支撑,若无精准判断,纵使兵力再多,亦难取胜。”
“赫连世子所言极是。”一位兵部尚书沉吟片刻,问道,“那么,赫连世子与南宫姑娘可有应对之策?”
南宫璃上前一步,语调清朗:“有三策可行。”
她玉指轻点,镜面再转,投射出一张图表,线条分明,标注清晰:
“第一,建立跨家族联合特工小组。各世家皆有情报网,但彼此孤立,难以互通有无。若能整合资源,共享讯息,则敌方阴谋尚未展开,便可察觉。”
她顿了顿,又道:“第二,改革军制,提升地方军队调度效率。敌军之所以能屡次偷袭成功,正因我军反应迟缓,调度混乱。若能在各州设立指挥中枢,遇事可快速集结,无需层层上报,战局便可掌控。”
“第三,加强皇城内部监管机制。”她目光微冷,“此次叛乱之所以能渗透至皇宫附近,实为内患所致。建议设立直属朝廷的情报司,专门负责查缉潜伏之敌,防止类似事件再度发生。”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
“女子掌权,已是破格,如今竟要设立直属朝廷的情报司?岂非架空六部?”
“此举恐引世家不满,动摇国本!”
“不可行!万万不可行!”
皇帝皱眉,手指轻叩御案,目光落在赫连轩身上:“赫连轩,你怎么看?”
赫连轩神色不动,只是一拱手,道:“陛下,臣以为,南宫璃所言极是。”
他语气一沉,环视群臣:“诸位大人担忧世家不满,可曾想过,若无有效监管,下次叛乱再来,是否还能如此轻易平定?”
他顿了顿,声音愈发坚定:“至于情报司一事,臣愿亲自统辖,确保其只为朝廷效力,绝不偏私。”
此言一出,众人脸色各异。皇帝眼中闪过一抹赞许,缓缓点头。
“此事朕会慎重考虑。”他目光深沉,“不过,你二人所提三条建议,确实切中要害。朕准你二人牵头组建联合特工小组,并由兵部配合改革军制。”
赫连轩与南宫璃对视一眼,皆看出对方眼中的欣慰。
然而,就在此时,皇帝忽然低声对身旁近臣说了句话,声音虽小,却被南宫璃敏锐捕捉到。
“此事还需与北境王商议。”
她心中一动,眉头微蹙,却未表露。
朝会结束,百官散去,唯余赫连轩与南宫璃留于殿外等候召见。
“你听到了?”南宫璃低声道。
赫连轩点头:“北境王……此人多年未返京城,为何此时提及?”
南宫璃轻叹:“或许,真正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他们并肩走出宫门,阳光洒在身上,却难得地没有带来温暖之感。
远处,马车早已备好,赫连轩伸手扶她上车,动作自然如常。
“回府吧。”他说。
南宫璃嗯了一声,掀帘而入,指尖却不自觉地摩挲着镜面边缘的裂痕。
这裂痕仿若一道无法忽视的警钟,提醒着她此次任务的艰难远超想象。
车厢缓缓前行,碾过青石板路,发出轻微的咔哒声。
赫连轩望着窗外繁华街景,忽而开口:“你说……我们做得够多了吗?”
南宫璃侧眸看他,唇角扬起一丝笑意:“不够。还远远不够。”
他轻笑:“也是。”
两人沉默片刻,似有默契般同时开口:
“西陵的事……”
话音交错,彼此一怔。
赫连轩挑眉:“你也发现了?”
南宫璃点头:“那份残页,提到‘旧皇族血脉’……你不觉得,有些蹊跷吗?”
赫连轩眼神微沉,缓缓吐出两个字:
“西陵……走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