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伶看着围在床边的众人,严肃地叮嘱:“老太太手臂和小腿的骨折只是简单固定了一下,一会儿必须去医院打石膏,这样才能保证骨头愈合,避免留下后遗症。”
可许老太却摆了摆手,满不在乎地说:“我现在一点都不疼,不用去医院那么麻烦吧?”
说着,她还想抬起胳膊示意自己没事,许伶赶紧上前按住她的手:“您可千万别动!我用银针暂时封印了痛觉,是为了让您术后能轻松些,等两小时后封印解开,疼痛感会比之前轻一半,但还是会有感觉的,到时候您就能知道骨折的地方有多疼了。”
许老太这才作罢,爽朗地笑了笑:“没事,这点疼算什么?当年在战场上,比这疼十倍的伤我都扛过来了,肯定能忍受。”
这时,郑向军上前一步,对着许伶深施一礼:“多谢许姑娘救了我母亲,不知姑娘芳名,在哪里高就?”
“我叫许伶,是刚下乡到王乡大队的知青。” 许伶如实回答,随后又补充道,“这次手术我没收您手术费和针灸费,只收 50 块药费,这些药都是我自己配制的,50 块刚好覆盖成本,没多收您一分钱。”
郑向军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费用会这么便宜。
之前他以为至少要几百块,甚至做好了被 “漫天要价” 的准备。
他赶紧让妻子于丹去取 50 块钱,心里却暗自猜测:许伶医术这么高超,却只收成本价,还隐瞒行医背景,说不定是躲难的中医后人,怕暴露身份引来麻烦。
他刻意没有喊许伶 “神医”,就是不想给她带来不必要的冲击。
于丹取来钱递给许伶,许伶收下后,从随身的包里取出几个瓶瓶罐罐,倒出不同颜色的药丸:“这红色的是消炎止痛的,黑色的是补血养气的,白色的能加快伤口愈合,您每天吃三次,每次吃一粒,我三天后再送些调理身体的药过来。”
站在一旁的孙胜义看着那些药丸,眼里满是好奇,忍不住问道:“许姑娘,这些药丸是您自己做的?能不能让我看看?”
许伶把药丸递了过去,笑着说:“孙老您尽管看,都是用常见药材配制的,没什么特别的。”
孙胜义接过药丸,放在鼻尖闻了闻,又仔细观察了一会儿,忍不住赞叹:“配伍精妙,药香醇厚,许姑娘年纪轻轻,在制药上的造诣竟也这么高!”
于丹和许老太见许伶要走,赶紧挽留:“姑娘,留下来吃了饭再走吧,我们已经让厨房准备了。”
许伶摇了摇头,婉拒道:“不了,还是让老太太尽快去医院打石膏、做检查比较重要,我就不耽误时间了。”
于丹见挽留不住,便去厨房打包了一些点心和水果,塞进许伶手里:“姑娘,这些你带着路上吃,三天后你一定要来,我们给你做大餐!”
许伶接过东西,刚要出门,孙胜义突然叫住她:“许姑娘,能不能留个地址?以后县里有疑难病人,我想请你帮忙看看,而且后续送药、联系你也方便。”
许伶停下脚步,有些为难地说:“孙老,实不相瞒,我没有医师证,也没有行医资格,要是公开行医,恐怕会有麻烦。”
孙胜义愣了一下,随即激动地说:“这么好的医术,居然没有行医资格,这简直是医学界的损失!不过你别担心,下个月县里会举行医生资格考试,你可以报名参加,以你的医术,肯定能通过!”
一旁的郑向军也赶紧补充:“许姑娘,我是清善县县长,只要你在县里行医,我保证没人敢为难你。要是有人敢找你麻烦,我第一个不答应!”
许老太也跟着说:“对!谁要是敢为难你,我就拿着扫把去抽他!”
孙胜义见许伶有些犹豫,又劝道:“许姑娘,没有行医资格行医确实不合法,万一被人敲诈或者举报,反而会给你带来更大的麻烦。而且你要是有了资格,还能去大队卫生所工作,不用下地干活,每个月还有工分,平时进山采药也名正言顺,多好啊!”
许伶心里一动 —— 去卫生所当赤脚大夫,确实比下地干活轻松多了,小病用空间里的药丸就能解决,大病还能推脱给县医院,既能隐藏秘密,又能安稳度日,简直是完美的选择。她想了想,点头同意:“那我就听孙老的,报名参加考试。”
孙胜义大喜,连忙说:“报名的事你放心,我来帮你办妥,到时候我通知你考试时间和地点,你只要按时来考试就行。”
许伶把自己的知青院地址和王乡大队的电话告诉了孙胜义,又和郑向军、许老太等人道别后,才拿着东西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