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溯源的研究如同在无边的黑暗中摸索,每一个微小的发现都像是夜空中偶然闪现的星光。联合研究小组的能量溯源分组在莫里斯法师和莱恩的带领下,已经连续工作了近一个月。实验室里堆积如山的羊皮纸卷轴上写满了复杂的公式和推测,墙壁上挂满了标注着各种能量读数的战区地图。
又一条死胡同。年轻的法师助手沮丧地推开面前的演算纸,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字似乎都在嘲笑着他们的徒劳。
莫里斯法师缓缓放下手中的放大镜,花白的眉毛紧锁着:不,孩子,每一个被排除的可能性都是在为真理铺路。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门被猛地推开,埃里克抱着一叠刚刚解密的前线监测数据冲了进来,脸上带着罕见的兴奋:我可能找到了什么!
所有人都围拢到中央的立体投影地图前。埃里克快速地将数据输入系统,地图上开始浮现出密密麻麻的能量标记点。我对比了近三个月所有高等虚灵出现的坐标,发现它们都围绕着几个特定的区域活动。
莱恩敏锐地注意到,这些被标记的区域本身能量反应并不强烈,但周围的高等虚灵活动频率异常密集。就像...蜂群围绕着蜂巢。他喃喃自语。
与此同时,在实验室的另一端,负责深空探测数据分析的小组也传来了突破。他们调用了一台位于后方安全区的战略级空间稳定监测仪的历史数据,经过复杂的算法过滤背景干扰后,发现在埃里克标记的那些坐标点对应的位面空间结构上,存在着极其细微但持续存在的应力点。
这些应力点就像是钉在空间结构上的钉子,数据分析组长兴奋地解释,它们造成了难以察觉的微观扭曲,但持续释放着稳定的能量信号。
莱恩快步走到两个小组的数据对比图前,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能量异常点...空间应力点...位置完全重合!我们找到了!
当天下午,研究小组的核心成员被紧急召集到会议室。当莱恩将这一重大发现展示在中央屏幕上时,整个房间先是陷入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难以抑制的兴奋低语。
我们将其命名为裂隙锚点莱恩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这些锚点很可能是虚灵入侵我们位面的根基,它们像钉子一样固定住了两个位面之间的裂隙通道。
然而,随着初步的兴奋过去,严峻的现实开始显现。维克多调出了军方情报部门关于这几个区域的有限资料,脸色变得凝重。
幽影盆地东南角,他指着投影上的第一个红点,我们的侦察机在那里探测到超强能量护盾反应,怀疑有复数织法者单位驻守。上次尝试靠近的侦察小队...无一生还。
投影切换到第二个标记点:腐臭泥潭中心,环境扫描显示该地区充斥着强酸性能量沼泽,常规部队的装备在那里撑不过半小时。而且,虚灵似乎特别适应那种环境。
最后是嚎叫峡谷的尽头:这里的空间结构极不稳定,我们的仪器记录到每分钟都会产生数十个随机空间裂痕。任何贸然进入的部队都可能被撕成碎片。
莉莉接着从后勤角度补充了更多困难:这些区域都位于敌控区纵深,距离我方防线最近的也有超过两百公里。途中需要穿越大量虚灵活跃区,补给线根本无法建立。这几乎是一次...有去无回的任务。
艾伦抱着双臂,眉头紧锁:防守力量肯定极强。要破坏这种关键目标,派去的人少了是送死,派多了,这么大的动静,恐怕还没到地方就会被围歼。
会议室里陷入沉默,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仿佛被现实的冰水浇熄。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个发现背后蕴含的巨大风险。
再难,也要试一试。莱恩打破了沉默,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这是我们数月来找到的第一个可能终结战争的关键。如果因为困难而退缩,那么之前所有的努力,前线所有的牺牲,都将失去意义。
他走到投影前,开始部署下一步工作:维克多,我要你动用所有情报网络,尽可能搜集关于这几个的详细信息 - 防御力量构成、能量护盾特性、周边地形、巡逻规律,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决定成败。
莉莉,立即开始秘密筹备一次高规格、小规模的远程突袭所需物资。包括高性能的隐匿符文、长途奔袭的载具、强力的破障装备,以及...足以摧毁锚点的高能爆炸物。
艾伦,从培训中心的精英学员和现有护卫队中,秘密筛选最顶尖的好手。不仅要求战斗力强悍,更要具备极强的野外生存、潜行渗透能力和坚定的意志。我们需要组织一支精干的突击队。
莫里斯法师,埃里克,我们需要根据已知的能量特性,尽快设计出能够有效破坏其结构的方法。是使用物理爆破,还是能量湮灭,或者是特定的符文阵列,必须尽快确定方案。
我负责整合所有信息,制定初步的突袭作战计划。
任务明确后,整个研究基地都进入了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维克多的帐篷里,加密的通讯法阵日夜不停地闪烁着,来自各种渠道的碎片化情报被汇总分析。有时是侦察兵用生命换来的零星观察,有时是监测站记录到的异常能量波动,甚至还有一些是从被俘虚灵身上提取的记忆碎片。
莉莉的后勤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她不仅要秘密调集各种特殊装备,还要确保整个过程不被敌方察觉。她在敌控区边缘设置了数个隐蔽的补给点,每个点都配备了最先进的隐匿装置。
艾伦的选拔工作进行得极为严格。他不仅测试候选人的战斗技能,更注重他们在极端压力下的心理素质。在一次模拟演练中,他甚至故意制造意外情况,观察候选人的应变能力。
与此同时,莫里斯法师带领的技术团队取得了关键突破。他们发现裂隙锚点的能量输出具有周期性波动的特点,每72小时会出现一个短暂的衰减窗口。利用这个发现,他们设计出了一种共振瓦解装置,能够在锚点防护最薄弱时引发能量场的连锁崩溃。
但是这个装置必须在极近的距离启动,莫里斯在演示时强调,距离锚点核心不能超过十米,而且启动过程需要整整三分钟不受干扰。
这个要求让突击行动的难度再次升级。莱恩不得不重新评估整个作战方案,在办公室的地图前度过了数个不眠之夜。他设计了一条极其复杂的渗透路线,充分利用地形和虚灵巡逻的间隙。
在最后准备阶段,莱恩决定进行一次全真模拟演练。他们在后方安全区搭建了一个与幽影盆地锚点完全相同的训练场。演练结果令人警醒:虽然突击队成功突破了外围防御,但在接近核心区域时付出了惨重代价。
我们需要更好的装备支援。艾伦在演练总结会上指出,特别是在突破最后防线时,现有的隐匿装置持续时间不够。
为此,技术团队连夜改进了装备性能,将隐匿装置的持续时间从十分钟提升到了半小时。同时,莱恩调整了战术方案,增加了多个佯动小组,分散敌方注意力。
出发前的最后一个晚上,莱恩登上基地的了望塔,望向远方虚灵控制区内隐约可见的能量光芒。在那里,一个可能改变战局的机会正在等待着他们。月光下,他的身影显得格外坚定。
无论前路多么艰险,他轻声自语,这都将是我们扭转战局的关键一搏。
第二天黎明,一支由二十名精英组成的突击队悄然离开了基地。他们携带着最新的装备,怀揣着整个位面的希望,向着敌控区纵深进发。在他们身后,莱恩和整个研究团队目送着他们消失在晨雾中,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期待与不安。
这场冒险的行动,不仅是对突击队员的考验,更是对整个人类智慧的挑战。在裂痕位面的战场上,一个新时代的序幕正在缓缓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