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城中心广场上,一面鲜艳的八路军军旗在晨风中猎猎作响。
广场周围,战士们正在清理瓦砾,设置临时救护所和收容点。
一队队垂头丧气的马家军俘虏被押解着走过街道,两旁是逐渐聚集起来的百姓。
老总!就是那个畜生!就是他带人抢了我家的粮,打死了我爹!一个青年突然冲出人群,指着俘虏队列中的一个军官,双目赤红地哭喊起来。
这一下如同点燃了火药桶,积压多年的仇恨瞬间爆发。
很快,一场临时公审在广场上举行。几名民愤极大的马家军中级军官被押上台。证据确凿,控诉如潮。随着几声正义的枪响,刽子手得到了应有的下场。广场上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设在原马家军司令部的临时指挥部里,气氛却有些压抑。
李云龙站在地图前,双手撑在桌沿,胜利的喜悦早已被更深重的忧虑所取代。
老李,仗打完了,该高兴才对。丁伟走进来,递过一支烟。
李云龙接过烟,狠狠吸了一口:高兴?老子捅了这么大篓子,有啥可高兴的?
孔捷也跟了进来:事情已经做了,现在想那么多没用。当务之急是稳定城内秩序。
这时,机要参谋拿着一份电报快步走来:旅长!延安急电!
孔捷抢过电报,快速扫过。
电文措辞严厉:李云龙部在西宁战役中,无视上级指令,擅自发起总攻,虽取得重大战果,但性质极其严重......现予以严厉斥责,责令你部即刻进行休整,深入开展战术总结与军事整训,深刻反省错误,等待进一步处理。
没有立即撤职,而是、、等待处理。
丁伟和孔捷对视一眼,都松了口气。
李云龙转过身:传令下去,各部队按照预定方案,就地展开大整训、大总结!
---
在城郊划出的训练区域内,针对西宁攻坚战的复盘演练热火朝天。各部队召开战术总结会,官兵们激烈讨论着攻城战斗中暴露出的问题。利用缴获的马家军装备和城残存工事,部队进行了反复的攻防对抗演练。
这天,负责清点马家军司令部档案的参谋,拿着一份残破的电报稿匆匆找到李云龙。
旅长,您看这个。是在敌人机要室废墟里找到的。
李云龙接过来仔细查看。文件大部分被烧焦,但残留的信息令人心惊:......与联络......物资已通过......渠道运抵......国际友人......关注西北局势......
另一份残缺的文件上,隐约有关东军特高课的印章痕迹。
这些零星的线索,像几块破碎的拼图,隐约指向一个更大的阴谋。
然而外部的风声已经悄然刮起。
重庆方面的舆论攻势率先发难。国民党控制的报纸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大肆渲染“八路军李云龙部悍然拒绝投诚,残忍屠杀战俘!”、“共军暴行突破底线,抗战统一战线遭严重破坏!”。
一些外国通讯社的报道也开始阴阳怪气。英国路透社的报道称:“……西宁战役中,守军已明确表示投降意愿,但遭到进攻方拒绝,此举违背战争惯例……”。美国美联社的记者则写道:“……有迹象表明,进攻方获得了远超其常规水平的重火力支持,其来源令人困惑……”
延安的窑洞里,烟雾缭绕。一场高层会议正在召开。
李云龙这次确实太过莽撞!一位领导拍着桌子,给我们在外交上造成了很大被动!
但是,军事上的成果是实实在在的。另一位领导反驳,一举解放西宁,歼灭马家军主力,这个战果不能否定。
战果是战果,纪律是纪律!又有人加入讨论,如果都像他这样擅自行动,我们还怎么指挥部队?
就在僵局之中,张浩宇的声音从电话机里传来:“各位领导,我理解大家的顾虑。但根据现在掌握的情报——马家军确实与日军特务机构有勾连。那份‘投降电报’,八成是陷阱。李云龙判断正确,只是手段过于强硬。”
“而且,他的部队已开始全面复盘,整理出的新式合成作战经验,对全军意义重大。纪律问题要处理,经验更不能丢。”
屋内沉默了很久。
主持会议的首长缓缓开口:“看来,西北局势比我们想象得复杂。马步芳残部正向新疆逃窜,可能求助境外势力。我的意见是——李云龙暂不撤职,戴罪立功。让他继续向西推进,肃清残敌,彻底稳住西北,解决我们的后顾之忧。”
而且,这次战役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新式作战经验。李云龙部正在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对未来全军的发展至关重要。
会议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这时,一份紧急情报被送了进来:马步芳残部正在向新疆方向溃逃,似乎试图寻求境外势力的庇护。同时,西北边境传来消息,发现有不明身份的武装人员在活动。
看来,西北的局势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主持会议的领导最终开口,我的意见是,让李云龙戴罪立功。西北的局面,还需要他来稳定。
几天后,新的命令抵达西宁。要求李云龙部继续向西推进,清剿马家军残部,彻底稳定西北局势,同时防范可能的境外势力渗透。
命令还特别强调,要加快总结练兵经验,为向其他部队推广做准备。
李云龙接到命令,长出了一口气。他立即召集丁伟、孔捷部署任务:命令部队,三天后出发!这次我们要横扫西北,不给敌人任何喘息之机!
就在部队紧锣密鼓准备之时,李云龙的通讯器被再次接通。
李云龙,新的任务接到了吧?师长的声音传来,这次战役总部总体是肯定的。但是战场抗命的事还没完。总部决定派一位特派员到你的旅部,协助工作并调查此事。
李云龙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了:什么特派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