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一场风波,何月山与唐茹的感情反而更加稳固和公开化。何月山在处理完紧急事务后,做了一个决定——向唐茹正式求婚。
没有盛大的仪式,没有奢华的排场。在一个周末的傍晚,何月山带着唐茹来到了他们第一次深入交谈的那家港式茶餐厅的同一个位置。
餐厅依旧喧闹,充满着烟火气。何月山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简单大方的钻戒,眼神真诚而温暖地看着唐茹:“小茹,这段时间发生了很多事,让我更加确定,我想和你共度余生。可能我给不了你太多浪漫和陪伴,但我会尽我所能,尊重你,支持你,保护你。你愿意嫁给我吗?”
唐茹看着眼前这个在科技界翻云覆雨、此刻却显得有些紧张的男人,眼眶瞬间就红了。她想起了重生后第一次在毕业典礼上见到他时的冰冷与疏离,想起了在深城重逢时他的沉稳与坚韧,想起了无数个并肩作战、相互扶持的日夜……泪水模糊了视线,她用力地点着头,伸出手:“我愿意!月山,我愿意!”
简单的两个字,承载了太多的情感与承诺。何月山为她戴上戒指,两人在喧闹的茶餐厅里紧紧相拥,仿佛拥有了整个世界。
订婚的消息没有大肆宣扬,只在亲友和小范围核心圈内公布,收获了满满的祝福。陈国栋、周倩、徐若薇、邓康等人都为他们感到高兴。这份感情,始于技术共鸣,终于灵魂相知,在风雨淬炼中修成正果,显得格外珍贵。
然而,身为星火科技的掌舵人和“金乌工程”的关键人物,何月山的生活注定无法全然沉浸于个人幸福。新的挑战接踵而至。
第一个挑战来自内部。随着公司规模急剧膨胀和项目复杂度飙升,原有的管理架构开始显现出瓶颈。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成本增加,决策流程有时不够顺畅,甚至出现了个别项目组追求短期KpI而忽视长期技术积累的苗头。
“月山,我们需要一场管理变革。”徐若薇拿着组织诊断报告,严肃地提出建议,“必须建立更现代、更扁平化、更以技术和客户为中心的组织架构。”
周倩也从技术角度提出:“研发资源需要更高效的统筹,避免重复投入,要确保‘金乌’和主营业务都能得到足够支持。”
何月山深知问题的严重性。他亲自牵头,聘请了顶级的管理咨询机构,结合星火的实际情况,启动了名为“星火焕新”的组织变革项目。重新划分事业群,强化技术中台建设,推行项目制核算,建立更科学的激励机制……一场深刻的自我革新在公司内部展开,过程必然伴随阵痛,但为了长远发展,势在必行。
第二个挑战则来自技术本身。“炎黄一号”的新发现虽然激动人心,但将其从现象转化为可理解、可重复、可应用的理论和技术,还有极其漫长的路要走。研究进入了最艰苦的“啃硬骨头”阶段,进展缓慢,投入巨大,短期内看不到回报。团队内部也开始出现一些急躁和迷茫的情绪。
何月山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深入研发一线,与科学家们一起讨论,稳定军心,调整研究方向。他利用【知识灌注】技能,谨慎地将一些关键思路和跨学科的知识点分享给核心骨干,启发他们突破思维定式。
同时,他也意识到,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在确保“金乌工程”投入的前提下,他批准了“星火前沿探索实验室”的几个更具冒险性的预研项目,包括:基于量子计算的新型算法模拟、用于聚变堆新材料开发的AI辅助设计平台、甚至还有一个超小规模的核同位素电池概念验证项目。这些项目看似天马行空,却可能在未来某个时刻成为破局的关键。
第三个挑战,则是最隐蔽、最危险的。国家安全部门的杨先生再次秘密约见何月山,带来了预警:监测到有境外情报机构正在策划针对“炎黄一号”项目和何月山本人的、更高层级、更隐蔽的行动,可能包括网络渗透、策反研究人员、甚至物理破坏!
“何总,您现在的身份和掌握的技术,已经使其成为某些国家的眼中钉肉中刺。请务必提高警惕,一切行动以安全为第一要务。”杨先生语气极其严肃。
何月山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不仅关乎个人安危,更关乎国家重大战略项目的安全。他立刻配合安保部门,进一步升级了公司和自身的安保措施,并对核心研究人员进行了新一轮的保密教育和审查。
订婚的喜悦尚未散去,重重挑战已如乌云般笼罩而来。管理变革的阵痛、技术攻坚的迷茫、以及暗处袭来的冷箭……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但此时的何月山,眼神却比以往更加坚定。他身边有了携手一生的爱人,身后有了强大的祖国支持,体内有着超越时代的系统和知识。
他站在星火科技战略室的巨大屏幕前,屏幕上显示着复杂的组织架构图、技术路线图和国际风险态势图。唐茹轻轻走进来,将一杯热茶放在他手边,安静地站在他身旁。
何月山握住她的手,感受着那份温暖和力量。
“怕吗?”他轻声问。
“有你在一起,就不怕。”唐茹回答得毫不犹豫。
何月山深吸一口气,目光锐利如刀:
“那就让他们放马过来吧。星火的火种既已点燃,就没有什么能将其熄灭。”
前方的路注定荆棘密布,但他已准备好,迎接一切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