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星火科技在供应链的惊涛骇浪中凭借“补天”计划稳住了舵轮,展现出惊人韧性之际,何月山的身影,已然出现在了法国巴黎塞纳河畔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总部。他受邀在此举行的“科技与人类未来”全球峰会上发表主旨演讲。这不仅仅是一个展示成就的平台,更是一次打破西方舆论铁幕、穿透意识形态壁垒、为星火乃至中国科技形象争取更广泛理解与共鸣的关键战役。
宏伟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堂,新古典主义的拱顶与现代化的声光设备交融,仿佛象征着人类从历史智慧走向未来探索的延续。台下,坐满了来自近两百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国际组织官员、顶尖学术机构的学者、科技巨头的思想家、以及目光中带着审视与期待的全球各大媒体记者。相较于柏林会议上那技术标准之争的剑拔弩张,这里的氛围,在庄重之余,更多了几分跨越文明的人文关怀与对共同命运的思辨色彩。何月山深知,在这里,他需要超越单纯的技术参数与商业逻辑,必须触及那些更能引发人类心灵共鸣的普世价值与共同愿景。
他稳步走上以蓝色联合国徽章为背景的讲台,身后巨大的环形屏幕映出星火科技简约而富有科技感的LoGo,以及本次演讲的主题,用中、英、法三种语言清晰标示:“技术之光,普惠之心:共建一个属于所有人的未来”。
“尊敬的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们,”何月山的声音通过精密的同声传译系统,平和而清晰地传入每一位与会者的耳中,仿佛一位冷静的观察者在陈述事实,“当我们站在这个时代的前沿,谈论未来时,我们的目光常常不由自主地仰望星空,被聚变能源的宏大、人工智能的深邃、星际探索的壮丽所吸引……这些,是驱动人类文明前进的强劲引擎,是值得我们倾力追求的宏伟叙事。”
他话锋轻轻一转,如同将摄像机的镜头缓缓拉近,语气中多了一份沉静的力量:“但今天,在这个关乎全人类未来的殿堂,我想恳请诸位,暂时将目光从璀璨的星空稍稍下移,投向我们脚下这片共同栖息的大地,关注那些在技术洪流奔腾向前时,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被暂时抛在身后,或者无法平等享受到技术红利的人们。”
他没有急于展示星火任何一项足以傲视群雄的技术突破,而是首先调出了一组组经过联合国相关机构核实、触目惊心的数据图表,投射在身后的巨幕上:
全球仍有超过七亿人无法获得稳定的电力供应,生活在夜幕降临后的黑暗之中。
数十亿人缺乏高质量、可负担的医疗资源和基础教育机会,知识的鸿沟与生命的脆弱并存。
数字化的浪潮在创造奇迹的同时,也在全球范围内加剧着不平等,数字鸿沟如同新的天堑,割裂着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人群。
“这些,不是冰冷的统计数字,”何月山的声音带着一种深切的共情,“它们背后,是无数具体而微的生命,是渴望光明却身处黑暗的眼睛,是追求知识却缺乏途径的心灵,是迫切需要救治却难以触及现代医疗的躯体。”他停顿了片刻,让这些沉重的现实在会场中沉淀,“技术,如果只服务于少数精英,只存在于发达地区的象牙塔与豪华实验室,如果它的光芒无法穿透地域与阶层的壁垒,那么它所带来的,可能并非全面的进步,而是更深的社会裂痕与文明断层。这,绝非我们发展科技的初衷。”
然后,他话锋再次转折,开始讲述星火的故事。但这一次,他讲述的重点不是领奖台上的荣耀光环,不是实验室里石破天惊的瞬间,也不是资本市场上的叱咤风云,而是技术如何像细腻的春雨,悄无声息地渗透、滋养着世界那些最需要关怀的角落。
他播放了一段精心制作,但没有过多渲染情绪的纪录式视频片段:
在非洲肯尼亚偏远的马赛族村落,依靠星火与合作组织提供的低成本、高效率的太阳能光伏板和储能系统,村民们第一次在夜晚拥有了稳定明亮的灯光,孩子们可以在灯下读书写字。同时,一套基于“昆仑”AI模型轻量化版本开发的、可通过手机离线运行的简易医疗诊断辅助系统,正帮助当地的社区卫生员,更准确地识别常见疾病,提供初步的诊疗建议,挽救了许多因误诊或延误而濒危的生命。
镜头切换到东南亚柬埔寨的湄公河三角洲,一位年轻的稻农正使用手机上搭载了星火开源视觉识别算法的App,对着自家的稻田拍摄。App迅速识别出水稻叶片上细微的病斑特征,并给出了精准的农药喷洒建议和防治方案,帮助他减少了盲目用药带来的成本上升和环境污染,显着提升了收成。
画面又来到南美洲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Favela),利用星火开源技术方案提供的设计蓝图和本地易得的材料,社区居民与志愿者共同搭建起了低成本的、利用自然重力和多级过滤的净水装置。浑浊的河水经过净化,变得清澈甘甜,为那里的孩子们提供了基本的安全饮用水,大幅降低了水源性疾病的发病率。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刚才看到的这些,”何月山环视全场,目光诚恳而坚定,“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慈善捐助或短期扶贫项目。它们是我们所倡导的‘技术普惠’理念的具体实践。它的核心,不在于单向的给予和施舍,而在于通过构建开放的技术平台、提供模块化、可定制的解决方案、鼓励本地化的适配与创新,以及探索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从根本上降低先进技术的应用门槛和成本,让它们能够被世界各地、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人们,以他们能够理解、能够负担、能够掌握的方式,用于解决他们日常生活中面临的最迫切、最真实的问题。”
他顺势正式向全球宣布了“星火普惠计划”的全面升级:星火将设立一个独立运营的非营利性“全球普惠技术基金”,承诺将公司每年税前利润的固定比例(一个令人瞩目的数字)持续注入该基金,专门用于支持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开展的普惠性技术研发、应用示范和能力建设项目。同时,星火将无条件地、永久性地开放超过一百项涉及可再生能源、智慧农业、基础医疗、远程教育、清洁饮水等关键领域的技术专利核心包和可立即使用的技术模块,供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企业、高校及公益组织免费使用,并提供必要的线上技术指导。
“我们深知,技术本身,从物理定律的角度看,或许是中性的,”何月山的声音逐渐变得深沉而富有感染力,“但它将走向何方,将结出怎样的果实,最终取决于持有它、发展它、应用它的人,怀有怎样的初心与使命。星火科技愿意在此,敞开心扉,卸下所有防备,与所有怀有同样信念的个人、组织、政府和国家携手,共同努力,确保技术进步的光芒,能够穿越一切壁垒,照亮每一个被遗忘的角落,温暖每一个值得尊重的生命。”
他最后,引用了植根于中华文明血脉的一句古训,并赋予了它新的时代内涵:“在中国古老的智慧中,有这样一句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它倡导的是一种推己及人、兼济天下的博爱精神。今天,在科技迅猛发展、世界紧密相连的时代,我们认为,这份情怀应当延伸至科技领域——那就是‘发展吾之科技以及人之发展,普惠吾之未来以及人之未来’。我们发展技术,不仅是为了自身的强大,更是为了赋能他人,为了共同的美好未来。”
演讲结束,全场陷入了片刻的寂静。那寂静并非冷漠,而是源于深深的触动与思考。随即,雷鸣般的掌声如同积蓄已久的海啸,从会场各个角落汹涌而起,一浪高过一浪,经久不息。这掌声,不仅仅送给何月山个人富有感染力的表达,更是送给星火科技所展现出的、迥异于传统科技巨头“赢家通吃”逻辑的宏大格局与深切担当。
许多来自非洲、东南亚、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激动地站起身,用力鼓掌,眼中闪烁着希望与感激的泪光。即便是来自欧美国家的许多学者、企业家和NGo代表,也为之深深动容,报以诚挚而热烈的掌声。在当今这个常常充斥着技术保护主义、市场割裂、零和博弈喧嚣的国际环境中,星火提出的“技术普惠”理念与实践,如同一股清澈而充满活力的溪流,让人看到了科技合作与发展的另一种可能,一种更具包容性、更富人文精神、也更可持续的未来图景。
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厅的这次掌声,标志着星火科技在国际舆论的复杂战场上,成功地进行了一次漂亮的“侧翼突围”与“升维打击”。何月山用超越国家与商业利益的真诚、远见与务实行动,在一定程度上软化了因其技术快速领先而带来的警惕、疑虑和敌意,为星火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占据世界人口大多数的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赢得了极其宝贵的理解、好感与道义上的支持。这为他接下来推动“华夏准则”,应对更严峻的挑战,奠定了更为广阔和坚实的情感与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