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叫做周燕,是本地的一个女子,年纪二十来岁,是被她救下来的秀才家的闺女。
在得知她读书认字,姒徽音便把人放在庄子上。
周燕一边走,一边汇报庄子的情况:“庄子里的大多数人都安稳老实,您又给他们一条好路,他们也感激您,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大的打架事件。”
至于嘴上的争吵,那是不可能停止的。
当然,她也不管。
只要大事上不出错,能安定下来便好。
“另外庄子里的粮仓已经全部准备好,随时准备粮食入库,还有这一年内的庄子里的花销,都在账册上,您一看就明白。”
说话间,几人已经来到正院里的一间书房里面。
姒徽音坐过去,拿起账本准备看,嘴上说着:“我自然信你,不然也不会用你。”
但账本该看还得看。
周燕不觉得有啥,她觉得东家看了账本才能知道,她是一个能耐人。
能表现得还是要表现。
毕竟他们庄子又不是唯一的一个,是六个中的一个。
年底还有排名,前三的庄子和管家都有奖励的,她想要奖励也想要东家的另眼相看。
账册上用的是阿拉伯数字,按照的是她所在世界记账的办法。
一共三本账册。
姒徽音看一本,暗二看一本,最后一本是暗一看。
分开看的效率高且快。
半个时辰的功夫,三人差不多同时把账本放下,她看的没有出错的地方。
姒徽音夸道:“周燕,我就说你算术厉害,我看的没有差错,你们两个?”
暗一暗二都摇头。
姒徽音:“好,很好,我给你记着你的功劳。”
周燕眼中难得闪过自傲的神情:“谢谢东家。”
她是能够得到别人的表扬的,因为她自身做事厉害。
东家也不需要过度谦虚的人,照她的话来讲:你厉害,你得到赞赏是应该的,你应该骄傲自己的厉害。
但不可过度,不然一时大意,怕会出错。
除了账册外,姒徽音来到这只剩下一个目的,在另一个庄子上训练的人,他们暂时没办法回来。
所以她让人送来了肉和大米,一人两斤肉,一斤大米。
午饭后。
送粮食的牛车也到了。
姒徽音派人一家一户的去送,切记送到人手上,顺便解释一下缘由。
她则在屋里小憩。
午后,不少人仔细看过今年的收成不错,再加上距离割麦子还要等上一两天,他们大部分人选择在家里手里磨镰刀。
有的镰刀是自家的,有的则是借的庄子里的。
但无论是谁的,现在都要磨好工具。
送东西的人是姒徽音比较信任的人,能代表她的人,人也是熟悉的,是许家六姑娘——许琇琴。
她从许家被妹妹接回来,开始帮着打理事情。
牛车上另一个人是五大三粗的女子,力气大,能动手,是许琇琴选的帮手。
两人拿着名册,一个一个的对照。
第一个是郑三头家里。
大白天的,家里有人,大门没有关上。
许琇琴在门口喊一声也就进来,郑三头的亲娘郑老太正在院里喂家里养着的两只鸡。
看到来人,她急忙的放下手中的舀子,双手在裤子上摸了摸,走向来人:“稀客啊,怪不得老婆子我一早上就听到喜鹊在叫,许六姑娘,你找俺啥事?”
她还知道,许六姑娘是许东家得亲妹妹。
许东家是她家恩人,换句话说,许六姑娘也是她家一部分恩人。
许琇琴温和道:“郑大娘,您别紧张,我来跟您说一声,郑三头这个月因为有事耽误,不放假了,他得假期等到以后再放。”
郑老太心里松口气,还以为啥大事的:“这,我老婆子明白的,他能回来就不错了。”
话说的实在诚恳。
原本把儿子给人家,人家带着她们进城,甚至给她们一家一个落脚地,已经足够感谢人家了。
至于儿子,她曾经还以为回不来了,把人家的真话当成客套话。
可没想到,是真的,虽然一年来,只见过三儿子两次,但还是见到的。
人长高了,也壮士了,她高兴的直掉眼泪。
至于人暂时回不来,她也理解,谁家里没有一个意外的事啊。
许东家遇到事,她儿子确实不应该回来。
毕竟儿子能出事,东家不能啊。
她又嘱咐道:“许六姑娘,你若是见到俺儿子,你告诉她好好为东家做事便好,家里不用他操心。”
实实在在的话,许琇琴点头答应:“好,我若是见到他,会告诉他的。”
后面驾车的女子也给递过来一个油纸装着的肉。
许琇琴接过来,递给郑老太:“这是东家给的肉,你们家少一个人回来帮忙,东家说,你们其他人辛苦些,她给你们补些东西。”
郑老太眼睛赤裸裸的看着油纸露出来的一角,肉,油汪汪的肉。
她不断的吞咽口水,忍着将手里的肉还回去:“哪有这样的道理,老三为东家做事,啥时候回来本就是东家说了算,俺们不能要。”
话虽如此,但眼神死死盯着。
家里的几个孩子也跑过来,在肉的东西上盯着看。
但没有一个孩子撒泼打滚要的。
许琇琴劝道:“东家给的东西可没有收回来的道理,你家孩子为东家做事,她是不会亏待你们的,这也是赶上秋收,不然东家也不会送肉来,给你们补身体解馋。”
她言外之意也表达的清楚,不会次次都给。
郑老太也听明白了,可她觉得一次都不应该给啊。
以前的东家,哪个不是需要她们弯腰讨好,甚至主动给东西的存在。
哪里像现在的东家,不仅要的租少,还送东西给她们。
她经过洪水后冷硬的心都被东家给软了。
眼泪闪了出来,她揉揉鼻子,原本打算狠狠心买二两肉给家里人吃点油水,没想到,不用了。
瞧眼前人说的真心,再看到外面的牛车上面盖着的一层布,下面的筐子。
郑老太抹着眼泪收下来:“真是感谢东家,许六姑娘,您一定要把俺的感谢说给东家听。”
许琇琴微笑点头。
郑老太又说:“您碰到俺家三头,再告诉他一句话,好好为东家做事,不能偷懒耍滑,不然俺就不能饶了他。”
许琇琴满意的点头:“您放心,他们很努力的做事的。”
“大娘,你再拿出来一个碗来,东家不仅给你们两斤肉,还给了一斤大米的。”
郑老太脸上浮现笑容,哎哎的答应着。
老大媳妇有眼力见的,立即跑去屋里,拿出家里最大的只有一个破口的碗来,递给郑老太。
郑老太接过来,肉并没有放下,区区三斤东西,她郑老太拿的住。
看着白白胖胖的大米粒一个个的进入她家的碗里。
在家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在门口看着,不敢眨眼。
许琇琴是拿着秤来的,去点碗的重量,正好一斤,她把碗给郑老太,谢过人的留客。
她继续朝着下一家走去。
而庄子里的人,立马把消息传开了。
不少有在训练里面的人家,个个跑的飞快,都回到家里,想要见识这一幕的发生。
郑老太手里拿着东西,面对对面人的个个渴望的目光,她无情的一收,把东西藏起来。
再次出来的时候,给一个准话:“等秋收的时候,你们好好干,给你们做肉吃。”
小孩子反正一个塞一个的高兴。
有肉吃啊!
大人也高兴,大儿媳妇又习惯的走到婆母身边,说起甜言蜜语:“娘,您才是真的厉害,真的有本事,当初,您可是第一个便是看上了许东家,让老三跟着人训练,咱们也跟着走。”
“您简直是戏文说的目光长远,您瞧,咱现在的生活可不赖,还有肉吃。”
“许东家也真是好人。”
她还不忘了三弟妹:“三弟不在,三弟妹也辛苦,娘,您多给她吃一块肉,我绝不多话。”
她也有小心思在。
三弟妹多一块肉,那她肯定能够最少要分一块肉来。
心里暗暗的夸赞自己:她可真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