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颜干净利落地处理完大姨那边的麻烦事后,家里的生活重新恢复了平静。寒假正式拉开序幕,没有了上学铃声的催促,日子仿佛一下子慢了下来,但季晨熙的“家庭基地”,却在他的主导下,进入了一种有条不紊的“常态化战备”状态。
每天清晨,季晨熙依旧会在六点半准时醒来,这已经成为他雷打不动的生物钟。他没有赖床,而是自己悄悄爬起来,穿好衣服,第一件事就是走到书桌前,翻开他那本越来越厚的“寒假作战日志”,用铅笔在当天的日期下,工工整整地写下:“晨间战备检查开始。”
然后,他会像个小哨兵一样,轻手轻脚地巡视整个“基地”:检查阳台的绿植是否需要浇水(他的“后勤补给线”),看看客厅的窗户锁是否完好(“防御工事检查”),确认厨房的王奶奶已经开始准备早餐(“后勤保障系统启动”)。完成巡视后,他才开始洗漱、整理内务,努力把被子叠成尽可能接近“豆腐块”的形状。
早餐时,他会向楚颜和王奶奶“汇报”晨间巡视情况,并宣布当天的“主要作战任务”,比如:“今日上午,重点进行‘文化课攻坚战’(完成寒假作业两页),下午开展‘体能强化训练’(跳绳300个+军体拳)及‘战略推演’(拼装新到的航母乐高模型)。”
楚颜和王奶奶总是笑着配合他,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支持。她们发现,当孩子将自己的生活赋予“使命感和目标感”后,他的自律性和主动性远超想象。他不再需要催促写作业,反而会主动规划时间,甚至要求“加练”(多做几道题);他不再觉得家务枯燥,而是视之为“后勤保障”的重要环节,抢着帮王奶奶摘豆角、剥蒜,嘴里还念叨着:“保障后勤,就是支援前线!”
一周后的一个下午,天空阴沉,飘起了细碎的雪花。季晨熙完成了当天的“体能训练”,正坐在温暖的地毯上,全神贯注地拼装他那艘规模庞大的乐高航母。楚颜在书房处理工作邮件,王奶奶在厨房准备晚餐,家里一片祥和宁静。
门铃突然响了起来,声音在安静的午后显得有些突兀。
季晨熙的小耳朵立刻竖了起来,他放下手中的乐高零件,警惕地看向门口。王奶奶也从厨房探出头。楚颜闻声从书房走出来。
“谁呀?”王奶奶隔着门问了一句。
“您好,有楚颜女士的快递。”门外传来一个年轻男子的声音。
楚颜最近确实网购了一些年货和办公用品,她走到猫眼前看了看,确实是一个穿着某快递公司制服的年轻人,手里拿着一个扁平的、书本大小的纸盒。她打开了门。
“您好,楚女士,您的快递,请签收。”快递员递过盒子和签收单。
楚颜签了字,道了谢,关上门。她拿着那个轻飘飘的盒子,有些疑惑。盒子包装得很普通,寄件人信息栏只打印了一个她完全不认识的、外省的地址和一个陌生的姓名“王先生”,没有具体电话。
“妈妈,是什么?”季晨熙好奇地凑过来。
“不知道,妈妈最近没买从那里寄来的东西。”楚颜一边说,一边用剪刀小心地划开胶带。
打开纸盒,里面没有商品,只有几层厚厚的泡沫填充物。拨开泡沫,露出的是一个用旧报纸仔细包裹的、扁平的物件。楚颜的心莫名地快跳了一拍。她慢慢地、一层层地揭开那有些发黄的报纸。
当最后一张报纸被拿开时,露出来的东西,让楚颜和凑在旁边睁大眼睛的季晨熙都愣住了。
那不是书,也不是文件。那是一块……木头?一块大约A4纸大小、一指厚的深褐色木板。木板的边缘有些粗糙,像是手工锯出来的,表面没有上漆,保留着木材原始的纹理和色泽,摸上去有种温润的质感。但吸引他们目光的,不是木板本身,而是木板正面镶嵌着的东西——
那是一个用某种暗黄色的、带着锈迹和磨损痕迹的金属片精心拼接而成的图案。金属片被打磨得并不十分光滑,边缘甚至有些毛糙,看得出是手工一点点切割、拼接、固定上去的。拼成的图案,赫然是一艘……正在破浪前行的军舰的侧影!军舰的轮廓简洁而有力,桅杆、炮塔依稀可辨,带着一种粗犷而硬朗的美感。在军舰图案的下方,同样用细小的金属片,拼出了两个清晰的汉字:
【启航】
字的笔画同样带着手工的笨拙感,却有一种力透“木”背的坚定。
整个“作品”没有任何华丽的装饰,材质朴素,工艺甚至显得有些简陋,但它散发出的那种沉默的、饱经风霜的力量感,却瞬间击中了楚颜。她几乎能想象出,在某个条件艰苦的地方,有人是如何在昏暗的灯光下,寻找废弃的金属片,用最简陋的工具,一点一点,耗费无数时间和耐心,制作出这件独一无二的“礼物”。
“是……是船!”季晨熙最先反应过来,他伸出小手,小心翼翼地触摸着那冰凉的、带着锈迹感的金属军舰,小脸上充满了惊奇和崇拜,“妈妈!这船好酷!像真的军舰一样!还有字……‘启航’!是爸爸做的吗?” 在他的认知里,只有爸爸会做这种充满“军事风格”又意义非凡的东西。
楚颜没有立刻回答。她的手指轻轻拂过那粗糙的木纹和冰凉的金属,目光落在那个陌生的寄件人“王先生”和外地地址上。她的心潮剧烈地起伏着。这不可能是季诚直接寄的,地址和姓名都对不上。但这件东西的风格,蕴含的心意,以及“启航”这两个字……这分明是对她事业、对他们这个家最深刻的理解和最无声的支持!
是季诚托人辗转寄来的?还是……与他有关联的、知道他们情况的战友所为?无论哪种可能,这都意味着,在遥远的、她无法触及的地方,有人用这种最质朴、最艰难的方式,传递着一份沉甸甸的认可和祝福。
“妈妈?”季晨熙见妈妈不说话,又轻轻叫了一声。
楚颜回过神,深吸一口气,压下眼眶的湿热。她将儿子轻轻揽到身边,指着木板上的字,用尽量平静的语气说:“宝贝,你看,这上面写着‘启航’。这也许是一位……知道妈妈在做什么的、远方的朋友,送给我们的礼物。他在用这种方式告诉我们,他支持妈妈做的‘启航’事业,也祝福我们的家,像这艘船一样,勇敢地开启新的航程。”
她没有点明是爸爸,因为无法确定,但她相信,这份心意是相通的。
季晨熙似懂非懂,但他能感受到妈妈语气里的感动和这件礼物不同寻常的分量。他用力点点头,小脸庄严地说:“嗯!这艘‘启航号’军舰,是我们的新‘旗舰’!它一定会带领我们乘风破浪!”
楚颜找来无痕钉,和儿子一起,将这块沉甸甸的、饱含深意的木牌,端端正正地挂在了客厅电视墙上方最醒目的位置。深褐色的木板、暗黄的金属舰船、朴拙的“启航”二字,与周围现代简约的装修风格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对比,却莫名地和谐,仿佛它本就该属于这里,成为这个家的精神图腾。
从那天起,季晨熙每天“巡视基地”时,都会在那块木牌前驻足片刻,仰着小脸看一会儿那艘破浪前行的金属军舰,然后挺起小胸脯,仿佛从中汲取了无穷的力量。他变得更加自律,更加有担当。他甚至开始尝试制定更复杂的“周度作战计划”,将学习、锻炼、阅读、家务安排得井井有条。
楚颜看着儿子的变化,看着墙上那艘沉默的“启航号”,心里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有对远方那人安危的牵挂,有对他用心良苦的感动,更有一种被深深理解和支持的力量感。这份“无声的勋章”,没有只言片语,却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有力地支撑着她,也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孩子的品格。
寒假的日子,就在这种充满目标感的“日常战备”和这份“无声勋章”的默默注视下,平稳而充实地流淌着。家的航船,正因为有了这些看似微小却坚实无比的锚点,而行驶得愈发稳健。而那份跨越山海的深情与期许,也在这日复一日的平淡中,沉淀得愈发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