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学期临近尾声,天气热得连知了都显得有些有气无力。一天下午,季晨熙正吹着电扇,趴在桌上认真填写《学生素质报告册》的自我评价部分。电话铃声突然响起。
楚颜接起电话,“喂”了一声后,表情瞬间亮了起来,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惊喜:“真的?……什么时候?……好,好!我知道了!”
她挂掉电话,几乎是跑到儿子身边,蹲下来握住他的小手,眼眶有些发红,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晨熙!爸爸……爸爸明天晚上就能到家了!他有一个短暂的临时休假!”
季晨熙举着铅笔,愣住了。他眨了眨眼,看着妈妈异常明亮甚至闪着泪光的眼睛,仿佛没听懂这句话。爸爸回来了?这个词在他的脑海里盘旋了太久,像一颗被许下却遥远得如同星星的愿望。此刻,它突然被妈妈用如此确定的语气说了出来,反而显得有些不真实。
“明天……晚上?”他小声重复着,铅笔“啪嗒”一声掉在桌上。
第二天,时间仿佛被拉长了。季晨熙做任何事都心不在焉,时不时抬头看墙上的钟。楚颜和王奶奶则忙碌地打扫卫生,准备爸爸爱吃的菜,家里弥漫着一种节日前才有的、喜悦而忙乱的氛围。
傍晚,太阳西沉,天边还剩下一抹橘红色的晚霞。季晨熙洗了澡,换上了自己觉得最精神的一套短袖短裤,坐在客厅沙发上,腰板挺得笔直,小耳朵竖着,捕捉着楼道里的任何一丝声响。
终于,一阵熟悉的、沉稳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在门口停下。钥匙插入锁孔,转动——“咔哒”。
门开了。
一个穿着普通夏季便装、皮肤黝黑、身形挺拔如松的男人,拎着一个行军包,风尘仆仆地站在门口。他的目光越过楚颜,第一时间就精准地锁定了沙发上那个小小的、僵硬的身影。
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
季晨熙看着门口那个既熟悉又因为太久未见而带上一丝陌生感的高大身影,爸爸的脸庞比记忆里黑了些,也瘦了些,但那双眼睛,依旧是他梦中见过的、带着笑意和疲惫的温暖目光。
他没有像想象中那样欢呼着冲过去,反而像被钉在了沙发上,只是微微张着嘴,呆呆地看着。
爸爸放下行李,张开双臂,嘴角扬起一个巨大而温暖的笑容,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儿子!爸爸回来了!”
这句话像解除了一个魔法。季晨熙“噌”地跳下沙发,像一颗小炮弹般冲了过去,一头扎进爸爸张开的怀抱里。爸爸的手臂结实有力,一把将他抱离地面,紧紧搂在怀里。那是一种混合着汗水、阳光和淡淡烟草味的、无比真实而令人安心的气息,瞬间包围了他。这不是梦,是真的爸爸!
他把脸深深埋在爸爸的颈窝里,贪婪地呼吸着这陌生又熟悉的味道,小手紧紧搂住爸爸的脖子,生怕一松手人就不见了。过了好几秒,他才发出了一声带着哭腔的、闷闷的呼喊:“爸爸!”
楚颜站在一旁,看着紧紧相拥的父子俩,眼泪终于忍不住落了下来,脸上却绽放着最幸福的笑容。
晚饭时,季晨熙几乎没怎么动筷子,他的眼睛像黏在了爸爸身上。他坐在爸爸身边,问题一个接一个,像连珠炮似的:“爸爸,你吃饭了吗?”“爸爸,你的任务完成了吗?”“爸爸,你这次能住几天?”“爸爸,你看我长高了多少?”
爸爸耐心地一一回答,粗糙的大手不时揉揉他的头发,捏捏他的小脸,眼神里充满了慈爱和补偿性的温柔。饭后,他迫不及待地拉着爸爸参观他的“成果”:期末得了优的成绩单、厚厚一沓“成长记录本”、已经长得郁郁葱葱的水仙、还有那个完成了的星空拼图。
他翻开记录本,急切地指给爸爸看:“爸爸你看,这是秋天画的落叶,你说像思念的信号……这是冬天堆的雪人,你说它在帮我们等待……这是春天种的绿豆发芽了,我说它像在悄悄长大……”
爸爸一页一页地翻看着,看着那些稚嫩的笔触、充满想象力的比喻和日渐工整的字迹,眼眶再次湿润。他看到的不仅是画和文字,更是儿子在漫长等待中,如何用一颗纯真而坚韧的心,将思念转化为成长力量的完整历程。
“宝贝,”爸爸放下本子,再次将儿子紧紧抱在怀里,声音沙哑而充满骄傲,“爸爸都看到了。你比爸爸想象中,还要勇敢、还要懂事!你是爸爸最大的骄傲!”
深夜,季晨熙坚持要爸爸陪他睡觉。他躺在爸爸结实的手臂弯里,在黑暗中,小手依然紧紧抓着爸爸的衣角。窗外月明星稀,夏虫啁啾。真实的拥抱、呼吸声和体温,取代了以往无数个夜晚对着一枚木牌的无声诉说。那枚“平安方向牌”静静躺在床头柜上,在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在这一刻,它终于完成了“指引”和“守望”的使命,变成了一个被爱实现的、温暖的纪念品。
这次突如其来的团聚,虽然短暂,却像一道强烈的光,照进了漫长的等待中,让所有积蓄的情感得到了最真实、最温暖的释放。它告诉我们,等待并非徒劳,所有的思念和成长,都是为了更好地拥抱那个如期而至、或突然降临的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