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天气愈发润泽,雨水变得频繁。天空常是匀净的灰白色,细雨悄无声息地落下,不张扬,却极有耐心,能连绵数日。空气里总浮着湿漉漉的草木清气,混着新翻泥土的腥甜。校园花坛里的花草,叶片被洗得油绿发亮,仿佛能掐出水来。
自然角的红豆苗已蹿得老高,茎叶舒展,绿意盈盈。张老师提醒照看的孩子们:“雨水多是好事,但托盘里千万别积水,根需要呼吸,水多了会闷坏。” 季晨熙照料得更仔细了,他会用手指轻捻泥土判断干湿,浇水时也极有分寸。
放学时分,常逢细雨。楚颜撑着大伞在校门口等候,见儿子出来,便将他揽入伞下。母子俩并肩走在湿漉漉的石板路上,伞面发出细密的沙沙声。季晨熙低头看雨水在脚下汇成涓涓细流,忽然仰头问:“妈妈,下的这些雨,地底下的树根,是不是都能喝到?”
楚颜微怔,随即柔声答:“是呀,春雨绵绵,正是要让水分慢慢渗下去,滋养根系。根喝饱了,树才能长得扎实,你看路边的树,是不是一天比一天精神?”
“嗯!”季晨熙用力点头,小手攥着书包带,若有所思。走了一段,他又开口,声音在雨声中显得格外清晰:“妈妈,那……我们想爸爸,是不是也像这雨?虽然爸爸离得远,看不见,可我们的想念,会不会也像雨水一样,一点一点,悄悄地……渗到很远的地方,让爸爸心里也觉得……嗯……是润润的,有劲儿?”
孩子的话,像这润物无声的雨,轻轻叩在楚颜心坎上。她停下脚步,蹲下身,平视着儿子,伞沿的雨水串珠般滴落。她拂去他额前被雨沾湿的发丝,声音微哽,却带着暖意:“宝贝,你说得真好。对的,我们的思念,就是最好的‘春雨’。它看不见,摸不着,可它能穿过千山万水,落到爸爸心里,滋养着他,给他力量。爸爸一定能感觉到。”
这话让季晨熙眼眸一亮,心中些许萦绕的怅惘,仿佛被这温润的联想悄然化开。等待,不再空落,倒像是一种无声的、积极的滋养。
周末,楚颜带季晨熙去植物园。雨后的园子清新如洗,树叶绿得逼眼,花瓣上托着晶莹水珠。行至一片竹林,但见一场春雨后,褐色的泥土中竟冒出了密密麻麻、尖笋似的春笋,充满勃发的生命力。楚颜指着笋尖说:“看,这些笋宝宝,在地下积蓄了一冬的力量,就等着这场春雨,才猛地钻出来。”
季晨熙蹲下身,小心触碰那硬朗的笋尖,心中蓦然一动。爸爸在外坚守,如同竹根在黑暗中的蛰伏与积蓄;而他和妈妈的思念与平安的讯息,岂不正如这场及时雨,滋养着爸爸,也默默孕育着团圆的生机?
晚间,他在成长记录本上画下一幅:天空细雨纷扬,雨水渗入大地,地下竹根盘错,一颗笋芽正破土而出。旁注:
**【近来多雨,张老师说雨水润根。】_
**【妈妈言,思念如春雨,可达远方。】
**【爸爸在远地,我们的想念,便如这雨,默默滋养,使爸爸心有所依。】
【我在家好好长大,恰似小树得水,待爸爸归,必见我又有进益。】
搁下笔,心中因思念常起的微澜,似被一种温静的安然抚平。窗外雨声淅沥,绵延不绝。胸前那枚“平安方向牌”沾了雨天的湿气,触手微凉,却仿佛能感应到,那场无声的、跨越关山的“春雨”,正悄然润泽着彼此牵挂的心灵。在这清明的雨季里,等待,化作了无声的滋养与静默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