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刚爬上幸福里小区的窗台,便民服务站的门就被推开了。李四背着工具箱走进来,刚把昨天修好的水龙头摆在展示台 —— 那是他特意擦得锃亮的,想当作 “进步证明”—— 就听见外面传来一阵喧闹声。
“小李在不在?我们来看看‘落汤鸡’修的水龙头!”
“听说昨天修水管浇了一身,今天可得好好学学怎么关总阀啊!”
伴随着打趣声,五六个邻居簇拥着王大爷走了进来,手里还拎着各自要修的东西:有旧收音机、坏了的电风扇,还有孩子的玩具车。王大爷手里晃着一把折叠伞,笑着说:“小四啊,下次修水管提前说一声,我带伞来看热闹,顺便给你挡挡水!”
李四的脸一下子红了,挠着头不好意思地说:“王大爷,您就别打趣我了,我已经学会关总阀了。”
“学会就好,学会就好!” 王大爷拍了拍他的肩膀,把手里的旧收音机递过去,“说真的,我这收音机调不了台了,你帮我看看?要是修不好也没事,就当给你练手。”
旁边的李婶也把电风扇递过来:“我这风扇转起来嗡嗡响,晚上吵得睡不着,你也帮我修修呗?”
翠花端着刚烧开的热水从里屋出来,看到满屋子的人,皱了皱眉:“你们这是干什么?堵在门口影响别人办事!”
“哎呀翠花,我们就是来看看小李,顺便修点东西。” 张奶奶从人群里挤出来,手里拿着一个坏了的搪瓷杯,“昨天我孙子听说小李修水管的事,非要让我把这个杯子拿来修,说要给小李‘练手’。”
翠花看着张奶奶手里的搪瓷杯 —— 杯底裂了个小缝,其实根本没法修,但还是软了语气:“要修东西排队登记,别挤在门口。” 说着,把手里的热水倒进一次性杯子,分给邻居们,“喝点水,别站着了。”
李四见状,赶紧搬来几个小板凳让大家坐下,又拿出登记本:“大家别急,一个个来,我都帮大家修。” 他心里偷偷乐 —— 虽然是因为糗事引来的围观,但至少有人来光顾服务站了,总比之前冷冷清清的好。
不一会儿,服务站里就坐满了人。王大爷坐在最里面的板凳上,跟大家讲李四修水管的 “光辉事迹”:“听说当时水喷得比花洒还高,小四站在那儿跟洗澡似的,头发都滴着水还喊‘我能修好’!”
大家都笑了起来,李四红着脸反驳:“哪有那么夸张,就喷湿了衣服而已。”
“还不夸张?我家阳台都看到你窗户亮着灯,猜你肯定在烤衣服!” 住在对面楼的赵大姐笑着说,把手里的电熨斗递过去,“我这电熨斗不加热了,你帮我看看,要是修不好我再买新的。”
李四接过电熨斗,在王师傅的指导下打开后盖 —— 经过昨天的练习,他已经能熟练拆解小家电了。他用万用表测了测加热管,抬头说:“赵大姐,是加热管坏了,换个新的就行,二十块钱成本费。”
“才二十块?外面修要五十呢!” 赵大姐高兴地说,“那你赶紧修,我下午来取。”
这边正忙着,外面又传来一阵脚步声。小区里的年轻人小周带着三个同事走进来,手里拿着快递:“李哥,我们听说你这儿能代收快递,以后我们公司的快递就放你这儿了,下班再来取。”
“没问题!” 李四赶紧腾出一块地方放快递,心里更乐了 —— 不仅有维修的活,代收快递的业务也多了。
翠花看着越来越多的人,赶紧找了个本子帮忙登记:“修东西的写左边,代收快递的写右边,别弄混了。” 她嘴上说着嫌麻烦,手里的笔却没停过,还特意把需要急修的物件标上红圈。
王师傅也没闲着,帮李四递工具、讲解故障原因。张阿姨抱着刚送来托管的孩子,在旁边给大家分饼干 —— 那是小胖妈妈昨天送来的,还剩下不少。“大家尝尝,刚烤的黄油饼干,甜得很。”
“张阿姨手艺真好!” 邻居们纷纷称赞,服务站里像赶集一样热闹,笑声、说话声此起彼伏。
中午的时候,人不仅没少,反而更多了。住在 6 号楼的刘爷爷拄着拐杖来修老花镜,看到满屋子的人,惊讶地说:“小四,你这服务站怎么这么热闹?我还以为就我一个人来修东西呢。”
“刘爷爷,大家都是来支持我的。” 李四笑着帮刘爷爷调整老花镜的螺丝,“您这镜腿松了,拧紧就行,不用花钱。”
“那怎么好意思?” 刘爷爷非要塞给他五块钱,“就算是给你买瓶水喝。”
推来推去间,王大爷开口了:“老刘,你就别给了,小四现在是‘名人’了,修东西不收小钱!”
大家又笑了起来,刘爷爷也笑着把钱收了回去:“那我下次给你带点自家种的青菜。”
翠花看着挤在门口的人,皱了皱眉:“这么多人挤着也不是办法,我去物业借几张桌子和椅子来。” 说着就往外走,没一会儿就和物业的保安一起搬来三张折叠桌和十把椅子,整齐地摆在服务站门口的空地上。
“还是翠花想得周到!” 邻居们纷纷称赞,把需要修的东西摆在桌上,围坐着聊天,像个小型集市。
李四蹲在地上修电风扇,抬头看着热闹的场景,心里暖暖的。他想起刚开服务站的时候,半天没人来,他还举着喇叭在小区里喊;现在因为自己的糗事引来了围观,反而让服务站热闹起来。他偷偷对王师傅说:“王师傅,您看这么多人,虽然是来看热闹的,但有人来就好,总比没人强!”
王师傅笑着点点头:“是啊,大家来围观,说明心里记着你这服务站呢。只要好好服务,以后肯定越来越热闹。”
正说着,小胖蹦蹦跳跳地跑过来,手里拿着一幅新画:“李四叔叔,你看!我画的服务站,好多人啊!” 画上面画着服务站门口挤满了人,有的人在修东西,有的人在聊天,还有的人在给孩子喂饼干,五颜六色的,格外热闹。
“画得真好!” 李四接过画,贴在服务站的墙上,“这是咱们服务站最热闹的一天,必须贴起来纪念。”
下午两点多,维修的活渐渐少了,但代收的快递堆了满满一桌子。小周带着同事来取快递,看到墙上的画,笑着说:“李哥,你这服务站现在可是小区里最火的地方了,比小卖部还热闹!”
“都是大家支持。” 李四递给他一瓶水,“以后快递尽管放这儿,没问题。”
王大爷修完收音机,坐在椅子上喝茶:“小四,我跟你说,咱们小区以前邻里之间都不怎么来往,现在有了这服务站,大家天天来聊天、修东西,比以前亲近多了。”
“是啊,” 张奶奶也说,“上次我家水管爆了,要是没有你们,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现在每天来服务站坐会儿,看看大家修东西、带孩子,心里都踏实。”
李四听着大家的话,心里突然明白了 —— 服务站 “火” 起来,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糗事,更是因为大家需要一个能互相帮忙、互相陪伴的地方。他看着墙上的画,又看了看忙碌的翠花和王师傅,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傍晚的时候,邻居们陆续散去,留下了不少修好的物件和新的维修需求。李四统计了一下,今天一共修好了 15 件东西,代收了 30 个快递,托管了 6 个孩子,收入比平时多了一倍还多。
“今天可真累啊。” 翠花捶了捶腰,把最后一个快递登记好,“不过也挺开心的,没想到这么多人来支持咱们。”
“都是你的功劳,要是你没去借桌子椅子,大家都没地方坐。” 李四递给他一杯热水,“明天我请你吃早饭,还是你爱吃的豆浆油条。”
翠花的脸微微一红,接过热水:“谁要你请?我就是怕大家挤在里面不安全。”
王师傅收拾好工具,笑着说:“你们俩别斗嘴了,今天这么热闹,说明咱们服务站办对了。明天我带几个旧工具过来,给小四当练习用。”
“谢谢王师傅!” 李四感激地说。
张阿姨抱着最后一个孩子送到家长手里,回来笑着说:“今天孩子们也玩得很开心,我明天带点故事书过来,给他们讲故事。”
夜幕降临,服务站的灯依旧亮着。李四把今天的收入和登记本整理好,看着墙上小胖的画和满桌子的工具,心里暖暖的。他拿出手机,拍了一张服务站热闹的照片 —— 那是小周帮他拍的,里面有聊天的邻居、修东西的王师傅、带孩子的张阿姨,还有忙碌的翠花 —— 发了一条短视频:“服务站今天‘火’了一把!感谢大家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把服务站办好!”
不一会儿,评论区就热闹起来了:
“今天去修了电风扇,小李技术越来越好了!”—— 李婶
“代收快递太方便了,以后就认准你们家了!”—— 小周
“明天我带旧洗衣机来修,小李可得好好练手啊!”—— 王大爷
李四看着评论,忍不住笑了起来。他知道,服务站的 “火” 不是偶然,是大家互相支持、互相陪伴的结果。虽然一开始是因为自己的糗事引来的围观,但慢慢的,这里变成了邻居们交流的平台、互助的港湾。
他锁上服务站的门,和翠花、王师傅一起往家走。路上,晚风带着秋天的凉爽,却吹不散心里的暖意。李四抬头看着天上的星星,觉得特别亮。他想起刚开服务站时的迷茫,想起第一次修水管时的慌张,想起翠花的 “嘲讽” 和关心,想起王师傅的指导和张奶奶的安慰 —— 正是这些温暖的瞬间,让服务站一步步 “火” 了起来。
回到家,李四把今天的收入放进存钱罐 —— 那是他特意买的,打算攒够钱给服务站添点新工具。他看着存钱罐里越来越多的钱,心里充满了希望。他知道,服务站的路还很长,但只要有大家的支持,就一定能走得更远。
第二天清晨,李四早早地来到服务站,刚打开门,就看到王大爷已经站在门口,手里拿着几个旧工具:“小四,我把工具带来了,今天教你修洗衣机。”
“谢谢王大爷!” 李四赶紧接过工具,心里暖暖的。
不一会儿,翠花也来了,手里提着豆浆油条:“给你买的,赶紧吃,等会儿又有人来修东西了。”
“你怎么知道我爱吃这个?” 李四惊讶地问。
“猜的呗!” 翠花别过脸,脸上带着淡淡的红晕。
正说着,邻居们陆续来了,有的来修东西,有的来代收快递,还有的来送自家种的青菜。服务站里又热闹起来,笑声、说话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温暖的歌。
李四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便民服务站办好,让这里成为幸福里小区最温暖的地方,让每一个邻居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他知道,服务站的 “火”,不仅是因为一件糗事,更是因为邻里间的真情实意 —— 这份情谊,比任何 “走红” 都更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