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舆论场的暗流涌动,并未阻挡磐石资本前进的脚步,反而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哪些是真正的朋友,哪些是潜在的敌人。林凡在【国际视野与格局提升】状态的加持下,对这股暗流的本质看得更加透彻。这并非简单的商业竞争,而是一场围绕未来产业规则制定权的“标准之战”。对手的目的,是要将磐石资本乃至龙国的高科技发展,牢牢锁死在“技术追随者”和“规则接受者”的位置上。
面对这种高维度的压制,林凡的应对策略愈发清晰和坚定: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要用国际舆论孤立我,我就用更开放的技术合作和更硬核的产品实力来破局;你想在现有体系内排挤我,我就积极参与规则修订,甚至联手志同道合者,共同打造新的、更公平的规则体系。
他指示赵凯和陈宇博士,加快“磐石标准体系”的完善和国际推广步伐。一方面,将经过柏林展会验证的传感器技术参数和接口协议,整理成详尽的标准化文件,通过正式渠道提交给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相关技术委员会,申请成为国际标准提案。另一方面,由赵凯带队,主动出击,重点拜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标准化机构及行业龙头,推介磐石标准的技术优势和开放性,寻求共同推动成为区域标准乃至国际标准的可能性。
这是一条艰难但意义非凡的道路。直接挑战由西方传统巨头把持多年的国际标准体系,无疑会触碰到最核心的利益蛋糕,阻力可想而知。但林凡深知,这一步必须走。只有掌握了标准制定权,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
就在林凡全力推进标准战略的同时,张浩的“暗影”小组捕捉到了一个关键情报:那个在背后推动学术抹黑和负面舆论的“科技伦理了望台”,其核心成员即将秘密参加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一个小型闭门论坛,论坛主题恰好是“新兴技术治理与全球标准合作”。更有价值的是,情报显示,“青云投资”的一名高级副总裁也将以私人身份出席此次论坛。
“凡哥,这是一个机会!”张浩在加密通讯中语气兴奋,“如果能在这个论坛上,正面展示我们的技术理念和标准主张,直接对抗对方的抹黑,效果可能比我们自己做十次公关都有力!而且,或许能接触到一些真正对事不对人的国际规则制定者。”
林凡眼中精光一闪。这确实是一个打入核心圈层、在规则制定者面前亮相的绝佳机会。但这样的高端论坛,门槛极高,通常只邀请顶级企业领袖、诺奖得主、前政要和顶尖学者。以磐石资本目前的国际知名度,想要获得正式邀请函,难度极大。
“想办法搞到论坛的详细议程和部分参会者名单。”林凡沉吟片刻,下令道,“另外,查一下论坛的主要赞助方和联合主办机构,看看有没有我们可以借力的突破口。”
就在林凡为如何叩开达沃斯论坛大门而思索时,苏晚晴给了他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周末,她约林凡到东海大学附近一家安静的书吧,递给他一个精致的信封。
“林凡,你看看这个。”苏晚晴的眼中带着一丝神秘的笑意。
林凡打开信封,里面是一份全英文的邀请函,落款是“世界经济论坛新兴技术治理理事会”。邀请函诚挚地邀请苏晚晴女士,以“青年科技创新领袖”的身份,参加即将在达沃斯举行的“未来技术伦理与治理”边缘对话会。虽然这只是世界经济论坛主会场之外的一个边缘活动,但规格已然不低,而且与会者多是来自全球的青年科技精英、创业者和思想家。
“晚晴,这是……”林凡有些惊讶地看着她。
苏晚晴浅浅一笑,解释道:“我导师是理事会成员之一,他推荐了我。因为我之前发表过一篇关于‘科技向善与跨文化伦理’的短文,引起了一些关注。这个对话会虽然规模不大,但据说会有几位真正重量级的规则制定者以非正式身份参与交流。”
她顿了顿,看着林凡,眼神清澈而坚定:“我知道你最近在为标准和国际舆论的事情烦恼。我想,也许我可以代表磐石资本,不,是代表我们这一代中国的科技创业者,去那个舞台上,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讲讲我们是如何看待技术责任、数据伦理和开放创新的。”
林凡心中涌起一阵巨大的感动和暖流。他紧紧握住苏晚晴的手:“晚晴……谢谢你!这比我拿到十份订单都更让我高兴!”他深知,苏晚晴的这个机会,以及她主动请缨的勇气,对于此刻的磐石资本来说,是多么的珍贵。这不仅仅是一个发声的渠道,更是一种姿态——磐石资本并非蛮横的挑战者,而是拥有深厚人文关怀和全球责任感的建设者。
“不过,晚晴,”林凡很快冷静下来,关切地说,“那个场合鱼龙混杂,肯定也有‘青云会’的眼线甚至发难者。你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可能会面对很多尖锐甚至刁难的问题。”
“放心吧。”苏晚晴自信地笑了笑,“我已经开始准备材料了。我会用事实和逻辑说话,展现我们开放、透明、负责任的态度。而且,”她调皮地眨了眨眼,“别忘了,我可是苏晚晴,没那么容易被欺负。”
有了苏晚晴这把意外的“钥匙”,林凡对于参与达沃斯论坛的策略立刻清晰起来。他决定采取“双线并进”的策略:明线,由苏晚晴作为青年科技领袖,在边缘对话会上展现磐石资本的软实力和价值观;暗线,由张浩的情报小组全力配合,利用论坛期间人员聚集的便利,尽可能多地收集信息,尤其是关于“青云会”及其关联势力在标准制定领域的布局和潜在矛盾。
就在林凡和苏晚晴紧锣密鼓地为达沃斯之行做准备时,磐石资本内部,一场关于“开放”与“控制”的争论,也在悄然发生。
随着“磐石标准体系”建设的深入,尤其是准备将其推向国际标准组织,部分核心研发人员,特别是丹尼尔·陈博士团队的一些外籍专家,提出了疑虑:将如此核心的技术接口和部分底层协议公开,是否会削弱磐石资本的技术壁垒?是否会让竞争对手更容易模仿甚至超越?
“林总,我理解开放标准对于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丹尼尔·陈博士在一次技术研讨会上直言不讳,“但是,我们必须保留最核心的‘黑箱’部分,比如我们独有的材料合成工艺和微纳结构优化算法。这些是我们的命根子,一旦公开,优势将不复存在。”
他的担忧代表了一部分技术人员的想法。过于开放,可能导致技术泄露;过于保守,又难以吸引生态伙伴,标准推广会成为空谈。
这个问题触及了未来发展的核心战略。林凡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召集了所有技术核心和战略负责人,进行了一场深入的头脑风暴。
“各位的担忧,我非常理解。”林凡开场道,“但是,我们要想清楚,我们最大的优势到底是什么?是某一项独门技术吗?或许曾经是。但未来,我们最大的优势,应该是我们构建的整个‘技术-标准-生态’体系!”
他站在白板前,画了一个金字塔:“最底层,是我们的核心研发能力,这是基石,需要严格保护。中间层,是我们的标准体系,这部分我们要有选择地开放,吸引合作伙伴。最高层,是我们的品牌、市场和生态运营能力,这是开放的果实。”
“我们要做的,不是守住所有秘密,而是要确保我们的创新速度,永远快于别人的模仿速度!同时,通过专利池、许可协议和法律手段,为开放的部分设置合理的‘防火墙’。更重要的是,”林凡加重了语气,“当我们成为标准的制定者和生态的主导者时,规则是由我们来解释的。这才是最高级别的控制!”
林凡的阐述,高屋建瓴,清晰地指明了方向,打消了团队的疑虑。最终,大家达成共识:以“模块化、分层级”的方式构建标准体系,核心算法和工艺保密,但接口协议、数据格式等确保开放和兼容。同时,加快核心技术的迭代研发,保持代差优势。
这场内部争论的顺利解决,让磐石资本的技术战略更加清晰和成熟,也为即将到来的国际标准博弈,统一了思想,夯实了内功。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达沃斯论坛前夕,张浩监控到,“青云投资”关联的那几家对冲基金,突然加大了对几家与磐石资本有潜在竞争关系的欧洲和日韩半导体设备公司的股票买入力度,动作隐蔽但坚决。
“凡哥,他们似乎在提前布局,准备在我们推动标准的关键时刻,利用资本市场进行干扰,或者扶持我们的竞争对手来制衡我们。”张浩分析道。
林凡冷笑一声:“看来,标准之战还没正式开打,金融战的硝烟已经先起了。没关系,让他们布局好了。在绝对的技术实力和越来越广泛的生态联盟面前,资本的小动作,终究是徒劳的。”
他指示赵凯,加快与国内大型产业基金和国家大基金的接触,确保磐石资本在未来的标准争夺战中,有充足的资金底气和国家作为后盾。
带着充分的准备和坚定的决心,林凡和苏晚晴,一个在台前,一个在幕后,即将踏上达沃斯这个全球顶级的博弈舞台。标准之战的序幕,已然拉开。而这场战役的胜负,不仅关乎磐石资本的未来,更将深远影响全球高科技产业的格局演变。东方的磐石,能否在阿尔卑斯山麓,敲响属于新时代的钟声?一切,都充满了未知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