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乐君已经熟练掌握了做拐杖的各个步骤,正有条不紊地忙着。家丰则让小花去把大伯庄大兵请过来 —— 巧的是,庄大兵今天正好在家休息。
刘医师之前给的治腿药膏也用完了,那药膏确实管用,家丰现在感觉腿好了不少,甚至觉得不用拐杖都能正常走路了。
“大伯,劳烦您跑一趟。” 家丰说着,把一个饼子递给庄大兵 —— 这饼是他特意让静竹早上做的,“今天想请您带我去趟镇上,我找刘先生谈点事。”
“饼就算了,跑趟腿又不费事,我今天也没事。” 庄大兵摆了摆手,没接饼子。
“大伯,您就拿着吧。” 家丰执意把饼递过去,认真地说,“村里帮忙都要管饭,这规矩我懂。今天是正事,您不收就见外了。而且我这腿脚还不利索,路上少不了要您照顾。”
其实家丰之前也打听了交通工具:独眼朱爷爷家有辆牛车,主要跑县城,可农忙时牛都用在耕地上,就算过几天种完地,也得让牛歇几天才会出车;小货郎家里有辆小驴车,去镇上还是县城不一定,得看他的时间,可小货郎一出远门就跑好几个镇子,还常在外过夜。没办法,他只能选择步行。
见家丰说得这么诚恳,庄大兵不再推辞,接过了饼子。
家丰用草绳捆了两把拐杖背上,又让庄大兵背上五把,两人便出了门。
路上,庄大兵忍不住疑惑地问:“小丰,你做这么多拐杖,是想卖吧?在镇上摆摊卖就行,为啥非要找刘先生?”
“找刘先生,就是想把拐杖卖给他们药铺啊。” 家丰笑着解释,“这拐杖算‘医疗器械’,放在药铺里卖,更合适用。”
庄大兵想了想,点头道:“刘先生有家药铺,平时也在铺里坐诊。哦,你是想让他在药铺帮着卖?这能成吗?”
“试试才知道。” 家丰其实也没十足把握,但他清楚,腿伤、跛脚的人大多会去药铺,这些人是拐杖的刚需客户。
两人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镇上 —— 这也是家丰穿越过来后第一次出远门。
路是土路,刚开始路边还有农田,走着走着就变成了土坡、野地和稀疏的树林,风景和他之前从幽沟回来时看到的差不多,只是树林密度小了很多,不像山里那么茂密。
路上偶尔能遇到行人,也能看到牛车、马车经过 —— 家丰看着这些 “交通工具”,忽然想起自己前世没买车时,看着别人开汽车经过的心情,竟有些相似。
到了镇上,看着比村子热闹不少:镇子不算小,但整体还是偏农村模样,有茅草屋,更多的是木制房屋和土坯房,偶尔能见到几座占地宽敞的砖石院落;远处传来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街上行人来来往往,比村里热闹多了。
庄大兵和家丰没往镇里多逛,进镇不远就是刘医师的药铺 ——“益禾堂”。这算是镇上比较大的医所,既能接诊病人,也售卖药材。
两人走进药铺时,刘医师正好没外出。见到家丰,他惊讶地说:“庄小子,你怎么来了?还没坐车?你这腿可经不起走这么远的路!”
“见过刘先生。” 家丰腋下靠着拐杖,微微抱拳行礼,“小子今天来,是想让您看看一样东西。”
“走,里面说。” 刘医师说着,把家丰和庄大兵引到坐诊台旁 —— 这会儿正好没病人。他看着家丰走路的样子:不用人扶,靠着双拐和一条好腿走得挺利索,受伤的那条腿明显没受力,只是轻轻擦着地划着走,瞬间就明白了拐杖的用处。
“有点意思,小子快坐。” 坐诊台旁有凳子,家丰坐下后,先把背上的拐杖放下,再将手里的双拐递给刘医师。
刘医师接过拐杖,拿在手里仔细看了看,又学着家丰的样子,抬起一条腿假装瘸了,试着用双拐走路。没一会儿,他就走得有模有样,明显觉得比单根拐棍方便。
刘医师乐呵呵地回到座位上,给家丰和庄大兵各倒了一杯茶汤,笑着说:“小友尝尝这茶汤,是近年新传过来的煮茶法,用茶饼煮的。咱们这没种茶的地方,也能尝尝茶味了。”
家丰端起茶杯尝了一口,只觉得有点咸,味道怪怪的。可转念一想,不能扫了刘医师的兴,而且对方都改口叫自己 “小友” 了,便笑着说:“刘先生这茶不错,清爽利口,回甘无穷。”
刘医师脸上闪过一丝尴尬 —— 这茶根本没什么回甘,看来这小子是在客气。他赶紧转移话题:“小友带来的这批拐杖,看着跟寻常拐棍不一样,有什么特别的用处?”
“刘先生,这物件我叫它‘双拐’,也能叫‘腋拐’。” 家丰开始介绍,“寻常人腿伤、跛脚,甚至少了一条腿,用普通拐棍的话,得靠双手发力支撑单点,再有力气也累,还难保持平衡 —— 要想稳,拐棍得跟腿一样粗,可那么粗的拐棍,用着又太不方便。”
他拿起自己的双拐,继续说:“但用双拐就不一样了,不用占用双手,靠腋下发力就能支撑身体;走路时,双手还能调节方向,特别灵活。有了它,单腿的人也能正常走路。”
“确实是个好东西。” 刘医师点点头,又问,“那你把它带来小老儿我这儿,是想让小老儿帮着宣传?”
家丰终于说出目的:“我是想跟先生合作共赢。”
“合作共赢?” 刘医师摸了摸胡子,觉得这词新鲜,“这话有意思,你说说具体怎么合作?”
家丰又喝了口茶,慢慢道来:“第一,我负责供货,咱们可以约定三天、五天或者七天送一次货 —— 刚开始可能送得勤点,后来稳定了间隔可以拉长。每次送货时,结清上一次的货款。这次先放七副在您这儿,等卖出去一些,再给我钱就行。”
“第二,麻烦您在药铺腾出一小块地方展示拐杖,您和伙计们要是遇到腿脚不好的病人,顺带手介绍一下就行。这拐杖我打算卖十五文一副,每卖出去一副,给您提三文钱。”
刘医师点点头 —— 这确实不费力气,顺带的事,提的钱还能分点给伙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第三,要是您有空,也可以介绍给其他医师。他们要是从您这儿拿货,一次拿十副以上,我按十一文一副给您;您卖给他们多少钱,自己定,中间的差价都是您的 —— 这叫‘批发’。” “第四,有了这拐杖,能帮到不少腿脚不便的病人,甚至让独腿的人重新走路,对病人来说也是好事。”
家丰说完,刘医师沉思片刻,开口道:“这合作小老儿应了,确实对咱们俩、对病人都好。不过小友,你要是想靠这拐杖赚大钱,恐怕难 —— 这东西看着好仿造,用不了多久,别人就会学去做,到时候你这拐杖就不好卖了。”
“刘医师放心,这拐杖我就打算用来赚第一桶金。以后它流传开了,能帮到更多腿伤的人,也算是件好事。” 家丰一脸淡然,“而且咱们以后还能合作药材之类的生意,我现在已经有些想法了。”
“哈哈,好!” 刘医师笑了,既然只是 “有些想法”,就不是现在该聊的,“既然小友这么豁达,小老儿就帮你把这‘福利’推出去。”
两人又开心地聊了一会儿,随后刘医师找来纸笔,写了一份简单的契约,把商量好的合作内容都写了进去。
家丰看着契约上的繁体字,只能看懂大半,剩下的全靠猜 —— 他暗下决心,回去后一定要跟静竹好好学识字,不然哪天遇到合同陷阱,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他装模作样地看了半天,连蒙带猜觉得没问题,才接过毛笔,歪歪扭扭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两人约定好,先按三天送一次货,每次送十副。
刘医师盯着家丰的签名,心里暗暗想:怪不得以前问他识不识字,这字写得,跟不识字也差不多了。
家丰则盯着契约纸 —— 纸张呈木色,平整却有点粗糙,还带着褶皱感,这应该是麻纸吧?
签完契约,家丰下意识地拄着拐杖走到刘医师身边,伸出了右手。刘医师愣了一下,看了看自己的右手,又看了看家丰,迟疑地跟他握了握手。
家丰表面乐呵呵地说:“合作愉快!”
心里却炸开了锅:我擦!我这是干什么?签完协议就想握手,看刘先生这懵逼的表情,不会把我当神经病吧?
一旁的庄大兵从头看到尾,满脑子问号:这俩人是有啥毛病?拉手干啥?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刘医师还当着家丰的面,把拐杖拿给药铺伙计看,教他们怎么介绍,还特意腾出一块地方放拐杖。
事情办完,家丰和庄大兵就告辞了。等他们走远,刘医师突然一拍大腿:“坏了!忘了跟他说收学徒的事了!这孩子这么有想法,到底愿不愿意跟小老儿我学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