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勃兰登堡军单兵作战能力再强,在恐怖的数量压制下,也扛不住奥斯曼人源源不断的冲击。
6000人的军团,军员质量上自然是没话说,但相较于对面,数以万计的仆从军以及足足两万人的精锐,加尼沙里军,那还是不够看的。
其实威廉跟奥斯曼人刚刚交战的这一场也暴露出长时间来,欧洲各国面对奥斯曼人入侵节节败退的一个无奈的原因——军队人数差距悬殊。
受到经济制度的限制,欧洲各国君主的实际控制区域往往很小,国内的大量土地与人口被控制在地方大贵族手中。
这也就导致欧洲各国对国家资源的控制能力与掌控力度往往被奥斯曼这样中央集权的君主国甩了十几条街。
而在这种经济制度下,衍生出来的,便是宫廷顾问制度,君主对国家的管理十分随性,往往会根据个人喜恶随意任命宫廷顾问,让其帮助自己管理国家。
因此,在东方的文官制度被引进欧洲之前,欧洲政府的行政效率是极其低下的。
欧洲各国组织力的低下使其完全无法跟奥斯曼竞争,甚至于,在这种组织力的对比下,基督教通过对于教徒的掌控力度都能超过君主对其臣民的控制力。
最鲜明的例子就是,十字军东征能进行九次,但如果一个君主想要穷兵黩武的连续对外作战,那他手下的贵族便会直接造反。
……………………
言归正传,被奥斯曼人击退后,稍加清点就发现,只一战,勃兰登堡军便减员足足五百余人,直接给威廉心疼坏了。
一战的伤亡就达到了之前跟匈牙利的那些废柴打了那么久积累的损失。
现在,勃兰登堡军全军大概也只有五千人左右,加上西班牙,巴伐利亚以及萨克森的军团,格拉茨一线,奥地利的守备力量大概在一万五千人左右。
而他们面对的,则是四万仆从军与两万加尼沙里军,足足四倍的兵力差。
…………………………
随着勃兰登堡军被奥斯曼那财大气粗且不计代价的人海冲锋战术给恶心了一顿后,威廉也学乖了,就待在格拉茨的大营中,固守不出。
而奥斯曼人也不客气,既然你们欧洲人愿意守,那我们就敢怼上去打。
格拉茨的战场形势很快就转变为了奥斯曼人的攻城战
不过虽然说是攻城战,但格拉茨的城堡,防御措施十分拉胯,虽说能带给奥地利盟军一定的优势,但奥斯曼军的每次炮击都会给格拉茨城堡造成结构上的损伤。
几番炮击下来,本就是临时加固的格拉茨城堡已然是摇摇欲坠了。
…………………………
同样,在另一处战场,维也纳东郊战线,本来十分摆烂的索科勒扎德在得知,科普鲁律已经围住了格拉茨城堡,眼看就要拿下格拉茨后也开始着急了。
加上这几日已经把匈牙利人消耗的差不多了,索科勒扎德也决定压上兵力,给对面的奥地利军上上压力。
这下,在两条战线上,奥斯曼人都开始利用他们的人数优势压制起了奥地利联军。
………………
就这么一下,原本还沉迷在随意爆杀匈牙利军美梦中的奥地利军瞬间被打蒙了,突然强度就上来了,奥斯曼的禁卫骑兵,作为恐怖的重骑兵兵种配上匈牙利骑兵的辅助,在野战战场上几乎是完全拿捏了奥地利军。
随着奥斯曼人露出獠牙,奥地利军刚刚积攒没多久自信便被一朝击溃,全军龟缩在残破的前线堡垒之中。
这种情况之下,奥地利盟军的领导们不得不开始重新思考,此前贝纳维德斯的提案——为保存兵力,退守维也纳。
而这一次,蒙特库科利元帅彻底丢掉了心中的侥幸心理。
保存实力,此后尚有反击的可能,若是为了所谓的颜面,死撑着不让奥斯曼军靠近维也纳半步,那最后杀得兵尽粮绝,维也纳反而会被奥斯曼人轻易攻破。
权衡利弊后,蒙特库科利最终是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至此,奥地利各大军团纷纷后撤,维也纳中央政府也接到命令,坚壁清野,为之后的维也纳保卫战提供发挥的空间。
战争继开始的奥斯曼军迅速突破与奥地利军东线防御后,正式开始进入第三阶段——维也纳围城战。
…………………………
维也纳,是奥地利一方最后的底线,他们将在维也纳死战不退,直到战至最后一人或者将奥斯曼军击退为止。
随着奥地利盟军的后撤,奥斯曼军也紧随其后,一个月,便将维也纳城团团围住。
初到维也纳,奥斯曼一方并没有着急发起进攻,而是在索科勒扎德与科普鲁律重新会师后开始进行修整。
此前在格拉茨与维也纳东郊一线的野战中,与奥地利盟军的作战也给他们带去了巨大的伤亡。
现如今奥地利盟军一方所剩兵力大概在四万左右,相较于开战时大概减员六七千人。
而与此同时,对于奥斯曼人来说,为了达到这六千人的伤亡,他们可是整整付出了两万人的代价,虽然死的绝大多数都是仆从军和匈牙利叛军,没有伤及他们的根本,但巨大的伤亡也多少让奥斯曼军接下来的行动多了些顾虑。
毕竟现在匈牙利后方的粮道还未被重新打通,亚得里亚海的海上粮道也被威尼斯的海军死死封锁。
如今前线奥斯曼军的所有粮草来源便是皇家匈牙利与匈牙利总督区原本存储的粮草,虽然还能够满足大军一定时日的粮草开支,但也并非是长久之计。
现在奥斯曼人之所以还没有继续进攻维也纳,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科普鲁律想要等待卡拉的消息。
如果卡拉能成功打通粮道,那科普鲁律就可以找机会按死索科勒扎德,彻底主导整场战争的走向,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军中始终有个摆明跟自己作对的老鼠屎。
那,被科普鲁律寄予厚望的卡拉现在是什么情况呢?
………………………………
1655年夏,匈牙利南部的一处丘陵,带领着两千禁卫骑兵的卡拉正一脸肉疼的清点着最近一战的损失。
“对面绝对有一万人在后方埋伏!”
…………………………
本章,完。
(小小偷个懒捏(*′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