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无不好谀之人,故谄之术不穷;世间尽是善毁之辈,故谗之路难塞。谄媚之语如蜜,初尝甘美,久则腐齿蚀心,终令听者神智昏然,于自我高蹈的迷梦中深陷难返。
谄媚者所使用的讨好上级的手段,就如同蔓草一般,紧紧地攀附缠绕在权力的支柱上。昔日,楚王特别喜欢纤细的腰肢,宫中的女子们为了迎合他的喜好,纷纷强忍饥饿,节食减肥,甚至不惜饿死来追随这种风尚。由此可见,谄媚的毒害竟然如此之深!它最终会让卑微的人自轻自贱,用自己的骨头去垫高他人的脚跟,更会引诱尊贵的人自我陶醉于虚无的浮云之上——然而,一旦那用谄媚之言编织而成的华丽锦毯被抽走,尊贵的荣耀就会像从九霄云外坠落一般,瞬间摔得粉身碎骨。
而那些善于诋毁他人的人,就如同野草一般,在缝隙和暗影处不断地滋生蔓延。他们的谗言就像一条无声的毒蛇,悄悄地蜿蜒爬行,啃噬着信任的根基。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英雄的伟大功业,竟然在这些小人的暗中破坏下,如同被淬了毒的匕首所摧毁一般,瞬间崩塌?众人的口舌就像熊熊燃烧的烈火一样,能够熔化坚硬的金子;而那日积月累的诋毁,也足以摧毁一个人的骨骼。谗言日复一日地像微尘一样堆积起来,最终会使原本明亮的镜子蒙上一层厚厚的污垢,清白的名声也会因此而被玷污。
谄媚和诋毁,实际上是同一根毒藤上开出的两朵恶花:一方给人投喂谄媚的蜜糖,另一方则必然会施展出谗言的鸩酒。这两者交替登场,共同演绎着人性深处那永远无法落幕的卑劣戏剧。探究其根本原因,大概是因为人性深处那深不可测的自恋深渊,既贪婪地渴求着谄媚的甘泉,又容易被谗言的阴风撩拨起内心的怒火。
然而,在古代却有一位贤明的君主——唐太宗,他深深地理解“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因此,他能够容忍魏征那如利剑出鞘般的铮铮直谏之音。这面“人镜”历经千年岁月,其光芒依然能够照亮那些谄媚者自贱其骨的卑微,以及那些诋毁者暗淬毒刃的险恶。
谄媚者自失其骨,他们为了取悦他人而放弃了自己的原则和尊严,这种行为不仅让他们失去了自我,更让他们的灵魂变得卑微不堪。而诋毁者则在暗中淬炼毒刃,他们用恶意的言语和行为去攻击他人,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别人,也让他们自己的内心充满了阴暗和险恶。
这两种行为都是卑劣的,它们最终都指向了灵魂的蒙尘。当今社会的困难之处在于,我们的痛觉已经变得麻木。如果我们习惯于被谄媚的温软所包裹,就会失去刺破虚妄的锋芒;如果我们习惯在诋毁的阴影中行走,那么我们终将遗忘灵魂本然的澄澈之光。
欲破此千年迷障,唯靠心灵痛觉的苏醒:让每一句虚言入耳时如芒刺在背,让每一道毒语侵来时如冷水浇头——唯此,我们才不致于在阿谀的暖床中昏睡至死,也才不会被谗言的暗流拖入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