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队驶上马路,王复生才看清全貌。他们这辆大巴前面,是好几辆挂着市委、市政府小号牌照的黑色公务轿车,车牌数字极其靠前,一看就知道里面坐的是琴岛市的头面人物。车队最前方,还有闪烁着警灯的开道车,“呜哇呜哇”地引导着整个车队,沿途社会车辆纷纷避让。
王复生还是第一次以“参与者”而非“围观群众”的身份,坐在这样规格的车队里,感受着道路的畅通无阻和那种无形的威严。心情与以往在路边驻足观看时截然不同,少了几分新奇,多了几分身处其中的郑重感。
在路上,刚才主动与他打招呼的那位微胖中年男子凑了过来,两人交换了名片。王复生一看,对方姓闫,是琴岛一家近年来声名鹊起的独角兽企业的董事长,可谓年轻有为——在商界,四十出头确实能被划入“青年才俊”的范畴。
而闫董事长接过王复生的名片,看到上面只印着“林氏集团 部长”的头衔时,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但随即神色便恢复如常,态度反而更加热络了几分。他心里跟明镜似的:一个普通的集团部长?骗鬼呢!能在这种级别的接待名单上占据一席之地,要没有深厚的背景和能量,打死他都不信。这王复生,绝对是条深藏不露的“潜龙”。
约莫四十五分钟后,车队顺畅地抵达了机场,直接开到了贵宾接待区。众人纷纷下车,李副主任立刻上前,引导着这群企业家去与早已在此等候的市领导们见面。
王复生跟在队伍后面,目光扫过那群平日里只在电视新闻上见到的面孔——市委书记、市长、政协主席等等,阵容十分齐整。他仔细看了看,发现市政府这边,他唯一算是打过交道的常务副市长孟怀瑾并不在场。
“看来是留在家里 ‘看家’ 或者 ‘值班坐镇’ 了。”王复生心里暗忖,这种重大活动,主要领导倾巢而出,家里确实需要有一位重量级人物留守,处理突发事务。
那些资深企业家显然与市领导们都是老熟人了,见面之后谈笑风生,气氛热烈融洽。王复生跟在队伍末尾,也依次与领导们握了手,脸上始终挂着标准的、略带拘谨的微笑。在这种场合,他资历最浅,人脉最生,实在插不上什么话,只能安静地站在一旁,心里只盼着首辅的专机能够准时抵达,结束这略显尴尬的等待。
等一众企业家与市领导们寒暄完毕,大家在接待人员的引导下,移步前往真正的核心区域——机场贵宾接待区。
一踏入这片区域,气氛陡然变得不同。门口站立着武警战士,身姿挺拔,神情肃穆,对每一位进入的人员进行初步的身份核验。穿过这道岗哨,往里走去,便能看见几位身着便装、看似随意站立的人员。他们目光沉静,看似不经意地扫视着周围,但那份蓄势待发的精干气质,以及耳廓上若隐若现的透明耳麦,都昭示着他们“大内保镖”的真实身份。
到了这里,除了市里的主要领导因其身份无需再次核验外,其余所有人,包括那些业家,都需要再次出示自己的身份证件。一名便装人员手持一份打印清晰的名单,目光锐利,对着证件上的照片和本人进行仔细比对,确认无误后,才会微微点头示意放行。整个流程着一股不容置疑的严格。
王复生对此倒是浑不在意,他心态放松地从口袋里掏出自己的身份证,递了过去。那便装人员对照名单,在“王复生”这个名字上停留了一瞬,又抬眼仔细看了看他,眼神中似乎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确认,随即利落地将证件还给他,抬手做了个“请”的手势。
顺利通过检查,王复生终于来到了最终的接机大厅。这里宽敞明亮,沙发座椅舒适,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声的紧张感。不少企业家和随行人员都不由自主地频频看表,或低声交谈着航班预计抵达的时间,或整理着自己的衣着,生怕有失仪的地方。
王复生环顾四周,感觉自己和这略显焦灼的氛围有些格格不入。他既不需要像市领导那样斟酌待会儿汇报的措辞,也不需要像其他企业家那样思考如何给首辅留下深刻印象。他的角色特殊而明确,反倒让他成了现场最轻松的一个。
于是,他既来之则安之,找了个不显眼但视角不错的沙发座位,施施然地坐了下来,甚至还调整了一个舒服的姿势。与其像其他人那样紧绷着心神干等着,不如养精蓄锐。他闭上眼睛,仿佛只是在一个普通的候机室里小憩,将周遭那无声的紧张与期待都隔绝在外,静待那架承载着国运与个人际遇的专机降落。
又过了四十多分钟,接机大厅里安静得几乎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突然,不知是谁压低声音说了一句:“到了,到了……专机落地了!”
这句话如同一声无声的号令,原本或坐或站、保持着表面平静的众人,几乎在同一时间齐刷刷地站了起来,不约而同地向前涌去,下意识地想要更靠近接机口,一时间入口处显得有些拥挤。
这时,那几位一直如同影子般散布在各处的“大内保镖”立刻行动起来,他们悄无声息却又极其迅速地占据了关键位置。其中一人沉稳地抬起一只手,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请大家配合,留在警戒线后方等候,不要越过界线。”
这话如同定身法,涌动的人群立刻停了下来,并开始自觉地按照一种心照不宣的次序,在接机口警戒线后自动排成了两列。王复生很自然地、几乎是习惯性地,又站到了队伍相对靠后的位置。他对此并无异议,毕竟论资历、论明面上的地位,他在这里确实算是“小字辈”。
又过了几分钟,接机口内部的通道终于传来了清晰的脚步声。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屏息凝神。
第一个出现在门口的,是一位身着深色夹克、神情干练的政务院工作人员,他快速扫视了一眼现场环境。紧接着,第二个人走了出来,王复生一看,很熟悉,正是王主任(王处长)。王主任脸上带着惯有的、沉稳的微笑,与迎上前来的市委书记、市长等主要市领导简单点头致意,握手寒暄了几句,随即便默契地侧身站到一旁,将中心位置让出。
当第三个人的身影出现在接机口时,整个贵宾厅里瞬间响起了热烈而克制的掌声。不必说,正是首辅本人。首辅身着深色行政夹克,面带温和的笑容,一边走,一边向迎接的人群挥手致意。
市里的主要领导们立刻上前,与首辅握手,简短地汇报和问候。首辅与他们一一握手,低声交谈几句。随后,首辅的脚步并未停下,继续沿着欢迎的队伍前行,与排列两旁的受邀企业家和其他人士依次握手。
王复生站在队伍末尾,看着首辅在市委书记和市长的陪同下,一路握手、点头,离自己越来越近。他的心情不免也有些紧张,手心里微微沁出了汗。
当首辅终于走到他面前时,出乎旁边几位市领导的意料,首辅并没有像对待前面那些人一样只是程式化地握手,而是停下了脚步,目光落在王复生脸上,脸上露出了更显熟悉的笑容,主动开口道:“复生同志,我们又见面了。”
这一声亲切的招呼,让旁边的市委书记和市长眼中都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惊讶,不由得再次深深打量了王复生一眼。
王复生猝不及防,脑子里准备好的客套话一下子全忘了,憋了半天,脸都有些发红,才终于憋出最朴实无华的一句:“首长好!”
首辅看着他这副略显窘迫的憨直样子,不由得又是微微一笑,用力握了握他的手,却没有再多说什么。随即,便在书记、市长等人的簇拥下,继续向前走去,很快便出了接机大厅。
然而,就是这短暂的停留和一句独特的问候,已经足以让在场所有有心人,尤其是那些原本对王复生心存疑惑的企业家和官员们,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小说中用烂的桥段)。他们此刻才真正意识到,这个年轻人,远非他们之前想象的那么简单。王复生站在原地,能清晰地感受到从四面八方投射而来的、含义复杂的目光。
首辅一行人离开后,接机大厅里那种极度紧绷的气氛瞬间松弛了不少,但另一种更为复杂的暗流开始涌动。王复生站在原地,感觉自己成了众人目光的焦点,浑身不自在。他现在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难题:我脸上现在到底该摆出什么表情?
得意?不行不行,那也太浅薄了,跟中了五百万似的,显得自己一点城府都没有,不成熟。
面无表情?好像也不行,太刻意了,简直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装逼版。
高兴?这个方向似乎可以,但必须把握好度。不能是眉飞色舞的那种高兴,得是那种……嗯,兴奋中带着一丝应有的平静,平静底下最好还能透出几分恰到好处的沉思,显得自己既感到荣幸,又不失稳重……
脑子里瞬间闪过七八个表情方案,自己都快把自己绕晕了。王复生心里哀嚎一声:“妈的,算了,弄死我得了!这比跟地府那帮老鬼打交道还累!”
正当他脸部肌肉因为内心激烈斗争而显得有些僵硬、表情管理彻底失控,呈现出一种似笑非笑、似懵非懵的古怪状态时,一个熟悉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带着几分调侃:
“复生,你一个人在这儿发什么呆呢?脸上这是什么表情?”
王复生抬头一看,正是政务院办公厅的王副主任不知何时来到了他身边。他连忙收敛心神,挤出一个自认为最得体的笑容:“王副主任好!我……我这不是高兴嘛,有点……有点激动。”
王副主任看着他脸上那比哭还难看的“笑容”,不由得失笑,摇了摇头:“你表达高兴的方式……还真是挺别致的。”
被这么一说,王复生顿时有点窘,小脸一红,干脆破罐子破摔,实话实说:“王主任,不瞒您说,我是真不知道这会儿该是什么表情了。得意也不行,严肃也不行,可把我给难住了!”
王副主任听他这么说,表情更加古怪了,像是忍俊不禁,又像是觉得这小子实在有趣:“你这孩子,心思还挺重。该怎么着就怎么着,自然点就好,怎么还纠结上表情了?”
他顿了顿,想起正事,收敛了笑意,声音压低了些,对王复生说道:“别想那些没用的了。等会儿去市政府开会,你跟我坐同一辆车,路上有点事要跟你聊聊。”
“哎,好的,王主任。”王复生连忙点头应下。
他自以为这只是领导的一句普通安排,却不知道,他和王副主任这番看似随意的互动,落在周围那些一直暗中观察他的企业家和官员眼里,不啻于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
几人迅速交换着“果然如此”的眼神,低声窃语起来:
“瞧见没?我说什么来着!怪不得这小伙子能挤进这个场合,原来是上面王副主任的关系!”
“没错,都姓王,保不齐就是子侄辈,或者是什么远房亲戚。”
“啧啧,真是真人不露相啊。看看,王主任亲自过来打招呼,还要同乘一辆考斯特,这关系,铁得很啊!”
这些议论声虽小,却像无数根细针,织成了一张无形的网,将王复生牢牢地定位在了“背景深厚”、“手眼通天”的想象之中。而他本人,还兀自沉浸在“等下领导要跟我说什么”的忐忑与“表情管理失败”的懊恼之中,对此浑然不觉。
王复生跟着王副主任,在众多含义复杂的目光注视下,登上了车队中的第二辆考斯特中巴车。
一上车,他才发现这车的内里乾坤。从外面看,这车和普通的面包车似乎没什么两样,甚至显得有些朴实无华。但车内却完全是另一番天地:宽敞的车厢内只设置了十二个座位,每个座位都如同飞机的头等舱座椅一般,包裹着顶级的皮革,宽大舒适,具备多种调节功能,脚下铺设着厚实柔软的地毯,整个内饰氛围低调而奢华,保证了长途行驶的极致舒适性。
车上已经坐了几个人,气氛安静而肃穆。王副主任引着王复生坐下,然后便开始为他低声介绍车上的同行者。
“复生,这位是高秘书,”王副主任指向一位戴着金丝边眼镜、气质儒雅沉稳的中年男子,“高秘书在首辅身边,主要负责协调 工业、商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 这一大块的工作。” 王复生连忙恭敬地问好。他心下明了,这位高秘书虽然名义上是“秘书”,但级别极高,据说之前还曾担任过某经济大省的副省长,是真正执掌经济实务的顶尖人物。
接着,王副主任又介绍了另外两位:一位是科技部派来陪同调研的司局级干部,另一位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部)的随行处长。此外,车上还有警卫局负责此次行程安保工作的保卫参谋等人。
王复生一边恭敬地与人打招呼,一边心里雪亮。看看这陪同人员的构成——负责宏观经济和产业政策的高秘书,科技部的干部,工信部的处长……这阵容组合,几乎是把“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两个关键词直接写在了脸上。首辅此次琴岛之行的核心调研目的,已然不言自明,就是冲着关乎未来国力的核心产业与前沿技术来的。
而这,恰恰与他王复生所能提供的、那些来自地府的“特殊资源”以及即将在琴岛落地的精炼工厂项目,有着最直接、最紧密的关联。他此刻坐在这辆车上,绝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