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在开道车的引导下,在上午的车流中快速通行。由于沿途交通的管控,所以不到四十分钟,车队便驶入琴岛市政府大院。
此时,市府大院内的气氛庄重热烈。欢迎人群已井然有序地站好,站在队伍最前列的,是分管工业的齐鲁省副省长尚为民。按照惯例,省长与省委书记本应到场,但政务院办公厅此前已明确表示,此次调研务求精简,省里主要领导不必陪同。因此,省里严格遵照要求,安排主管相关业务的尚副省长前来琴岛参与迎接。
值得一提的是,琴岛市本身是副省级计划单列市,其市委书记和市长均为副省级干部,市委书记更是省委常委。单从级别上看,一位副省长的到来,在琴岛并不是罕见之事。然而,尚副省长此刻代表的是省级层面,象征着省委省政府对首辅此次调研的高度重视,因此他站在了迎接队伍的第一排,位置显要。站在他身后稍侧的,是琴岛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孟怀瑾,他代表着市里具体负责对接和落实工作的核心力量。
首辅下车后,面带微笑,与迎上前的尚副省长、琴岛市主要领导等人亲切握手。他没有急于进入大楼,而是在市府大院这片具有象征意义的场地中央,面向欢迎人群,即兴发表了一个简短的讲话。
他声音洪亮,语气平和而坚定,首先对齐鲁省和琴岛市方面的周到安排表示感谢。随即,他开门见山地阐述了此行的核心目的:“我这次来琴岛,主要是想看一看我们这里的工业发展情况,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活力与实际困难。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关键在于掌握核心科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琴岛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沿海开放城市,在这方面基础雄厚,责任重大,也大有可为。希望此行能多听到真话、实话,多看到真情况、实问题。”
这番言简意赅的讲话,清晰地传递了调研的焦点,也为接下来的行程定下了务实的基调。话音落下,现场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随后,在尚副省长、琴岛市主要领导以及随行的高秘书、王副主任等人的簇拥下,首辅步履稳健地走向市委市政府大楼。大楼入口处,常务副市长孟怀瑾迅速上前半步,熟练地为首长引路。一行人穿过大厅,径直走向早已准备就绪的大会议室,一场关乎琴岛乃至更广阔区域未来产业布局的重要会议,即将在此展开。
孟怀瑾副市长在前方引路,心思却不像脚步那样沉稳。就在刚才侧身示意方向的一刹那,他眼角的余光似乎瞥见了一个绝不应该出现在此地的身影——王复生?
他心下猛地一愕。按照常理,这样一个年轻人,一个林氏集团的部门负责人,是绝对没有资格出现在迎接首辅的核心队伍里,更不用说此刻还跟在首辅的随行人员行列中亦步亦趋。是自己眼花了吗?孟怀瑾下意识地想再回头确认一眼,但首辅就在身侧半步之遥,他作为引导者,任何多余的动作都可能显得失仪。他只能强行压下心头那一丝陡然升起的疑惑,维持着从容,继续带路,但那个模糊的印象,却像一颗投入静湖的小石子,在他心里漾开了圈圈涟漪。他几乎可以肯定,自己没有看错,那就是在乔迁宴上与他相谈甚欢的年轻人王复生。
而被孟市长瞥见的王复生,此刻正混在发改委、科技部、能源部等中央部委的随行人员中间,身不由己地随着人流向前移动。他感觉自己像个走错了片场的演员,浑身不自在。眼前这场合,虽然是调研,但面对的也是琴岛市顶尖的企业家代表,讨论的必然是关乎全市乃至全省工业布局和高科技发展的大计。他一个“闲杂人等”,在这里能干什么?听着都觉得自己多余。
他下意识地就想往人群后面缩,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恨不得变成墙壁上的一幅画。
就在这时,一直留意着他的王副主任不动声色地靠近过来,借着人群的掩护,用只有他们两人能听到的极低声音,在他耳边快速说道:
“别往后躲了,跟着他们去旁边的休息室等一会儿。定定神,很快……就该你上场了。”
这话如同一个明确的指令,瞬间击碎了王复生想要蒙混过关的幻想。他心头一紧,既有被点破心思的讪讪,更有对“该你上场”这四个字背后分量的隐隐预感。他不敢再多问,只能朝着王副主任示意的方向,默默地脱离了主队伍,走向那间暂时还安静,但显然是为他准备的“候场区”。
王复生依言走向那间指定的休息室,刚到门口,脚步就不由得一滞。门口站着的,正是随行的安保人员之一,身姿笔挺如松,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如同一张扑克牌。他看到王复生过来,锐利的目光在他脸上停留了一瞬,似乎与脑中的信息做了比对,然后才几不可查地侧身,让开了房门。
“好家伙,看来这些‘锦衣卫’都是一个师傅教出来的,全是这副生人勿近的扑克脸。”王复生一边在心里碎碎念,一边深吸了一口气,迈步走了进去。
房门在身后悄无声息地关上。踏入房间的瞬间,王复生再次愣住了。
与其说这是一个休息室,不如说是一个小型的高规格接待厅。空间比他想象的要大得多,装修是那种一眼看不出牌子、但质感极佳的低调奢华。脚下厚实的地毯吸走了所有声音,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清冽而好闻的淡香,让人心神不自觉地为之一静。房间中央是一圈宽大舒适的真皮沙发,呈开放的弧形摆放,沙发后面则环绕着一排同样质地的软包靠背椅。每张沙发旁边都配有一张实木边几,而主位沙发旁的边几上,则醒目地摆放着一个麦克风。
“这……这该不会是首辅的临时休息室吧?”王复生心里咯噔一下,顿时感觉这房间里的空气都重了几分。他像个误入禁地的孩子,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
作为在齐鲁大地长大的年轻人,他骨子里对“座次”、“规矩”有着近乎严苛的认知。什么身份坐什么位置,那是半点也错不得的,坐错了就不是失礼那么简单,而是不懂事,没眼色。
他那目光在房间里逡巡了半天——中间那圈主沙发?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位置,那是为首长和核心领导准备的。靠前一些的软椅?那估计是留给高秘书、王副主任那个级别的人的。自己一个白身,何德何能?
纠结再三,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房间最靠后、紧贴着墙壁的那张不起眼的软椅上。对,就那里!那个位置既不显眼,又符合他作为“随行人员”或者说“等候召见之人”的身份。
他几乎是踮着脚尖,小心翼翼地走过去,尽量不发出一点声音,然后才轻轻地、只坐了半个屁股在那张软椅上,腰杆下意识地挺得笔直。
房间里并非空无一人,还有两名同样身着深色西装的安保人员站在不显眼的角落。他们从一开始就用带着些许探究的目光,安静地观察着这个年轻人。他们看着他在门口愣神,看着他站在房间中央茫然四顾,看着他脸上那丰富的表情变化和显而易见的纠结。
其中一人原本见他那不知所措的样子,准备指引他到一个合适的位置等候。但脚步还没迈出,就看到这个年轻人自己做出了选择,而且是非常准确地选择了那个最符合他当下身份的、最不会出错的位置。
两名安保人员交换了一个眼神,微微颔首,目光中的审视意味淡去,转而闪过一丝几不可查的认可。很好,这是个懂规矩、有分寸的。
王复生在休息室里,感觉时间仿佛停滞了。一开始他还谨记着场合,正襟危坐,腰板挺得笔直。但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疲惫感渐渐袭来,他不知不觉地从坐姿笔直变成了全身都放松地靠在了柔软的椅背上。
休息室里没有挂钟,他的手机早在机场贵宾区就被统一收走保管,他完全失去了对时间的判断。只觉得等了很久,久到茶几上的茶水都被服务人员无声地续了好几次,他感觉自己都快喝成“水饱”了。
百无聊赖中,他偷偷观察那两位如同雕塑般伫立在角落的安保人员。他们从始至终都保持着几乎完全一致的站姿,沉稳如山,眼神锐利专注,仿佛能这样站到天荒地老。王复生心里不由得暗暗咋舌,佩服得五体投地:“这定力,这专业素养,真是绝了……”
就在他等得昏昏欲睡,眼皮开始打架,意识逐渐模糊的时候,屋内一名安保人员头部极其轻微地侧动了一下,显然是隐藏在耳廓内的通讯耳机收到了指令。他随即转向王复生,用不高但清晰的声音提示道:“会议结束了。首辅大约一分钟后抵达。”
这句话如同一声惊雷,瞬间将王复生从迷糊状态中炸醒。他“腾”地一下从椅子上弹了起来,下意识地用手快速整理了一下自己本就平整、根本不乱的衣服下摆和领口,仿佛这样能让自己看起来更精神、更得体一些。
但紧接着,一个新的难题摆在了面前:我该站在哪里?
继续站在原地?这个靠墙的角落太偏僻,首长进来未必能第一时间看到,显得不够主动。
直接站到门口正对面?那也太突兀了,万一门一开,自己像个门神一样杵在那里,吓到首辅或者挡住路线,那罪过可就大了。
电光火石之间,他目光迅速扫过整个房间,结合看过的某些影视剧里的模糊印象和本能的空间感,做出了决定。他快步走到房门入口处的内侧,选择站在了门开启方向的右侧,身体微微侧向门口,与门框保持了一个恰到好处的距离。
这个位置选得相当巧妙:
易于被发现:门打开后,无论是谁进来,视线都很容易扫到他。
不显突兀:他并非正对门口,没有阻挡感,不会给进入者造成压迫或惊吓。
符合礼仪:这个位置既表达了迎接和等候的姿态,又保持了谦逊和分寸。
站定之后,王复生心里还不忘自我肯定了一下:“嗯,这个位置不错,进退有据!我真是太机智了!”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有些过快的心跳,将目光投向那扇即将开启的门,准备迎接接下来的重要时刻。
当厚重的房门被安保人员无声地推开,一行人依次走入休息室。为首的正是一脸温和笑意的首辅,紧随其后的是神色恭敬的尚副省长、琴岛市委书记和市长等主要领导,再后面则是高秘书、王副主任等核心随行人员。
众人一进门,目光都不约而同地落在了站在门侧的王复生身上。
尚副省长只是随意瞥了一眼,见这年轻人站姿规矩,位置得体,便下意识地将他归为市里安排的、负责引导或服务的接待人员,并未多想。
市委书记和市长同样看到了王复生,他们虽然听说过“王复生”这个名字,知道他被办公厅点名要求参与接待,却从未见过本人。此刻见他出现在这个核心休息室,且站在一个类似“迎候”的位置上,便先入为主地认为这肯定是办公厅的某位年轻工作人员,或许是王副主任的随员。
唯有常务副市长孟怀瑾,在看清王复生面容的瞬间,眼中难以抑制地闪过一丝惊讶。这惊讶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只激起一圈微澜便迅速隐去,但他内心的波澜却远未平息。
这几天,市发改委、科技局、甚至土地局的一些负责人,行为颇为反常。他们以各种理由,将涉及琴岛市工业布局、土地规划、重大投资项目、乃至能源矿产储备等大量核心资料,源源不断地送到他的办公室。送资料的人表情都有些不自然,甚至有人语焉不详地暗示:“孟市长,这些……说不定将来就用得上,您先看着,心里有个数。”
他当时百思不得其解,这些本该是书记、市长,或者至少是分管更具体业务的领导需要掌握的全局性材料,为何如此集中地报到他这里?但他素来严谨,还是照单全收,并且认真地研读了一遍,几乎将琴岛未来的产业家底和潜在资源摸了个门清。(此段背景呼应前文伏笔详见273到275章)
此刻,看到王复生出现在这个场合,联想到之前那个内容高度保密、与会者回来后都三缄其口的“神秘会议”,孟怀瑾心中那个模糊的猜想骤然清晰起来——那些资料,恐怕不是给他充实个人数据库的,而是为某个即将启动的、层级极高的重大项目做的准备!而这个项目的关键人物,很可能就是眼前这个看似普通的年轻人!他猜得没错。
就在孟怀瑾心念电转,再次看向王复生时,首辅已经微笑着在主位坐下,他环视了一下在场的众人,声音平和却带着一种掌控全局的从容,开口说道:
“各位,今天临时请大家到这里坐一坐,其实也和这位王复生同志有关。小王同志,快坐。”
此言一出,除了早已知情的王副主任和高秘书等人,尚副省长、书记、市长无不面露愕然,齐刷刷地将目光再次聚焦到王复生身上。原来,他既不是市里的接待人员,也不是办公厅的普通随员!孟怀瑾则心中暗道一声:“果然!” 身体不自觉地坐直了些,感觉自己之前的猜测和准备,恐怕真的要派上用场了。整个休息室的气氛,因为首辅这一句简单的开场白,瞬间变得微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