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彦将许褚领到家人面前,让其与家人相识,告知家人,今后许褚便为吴侯府近卫副统领,保卫众人安全。
次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房间内,波彦端坐于书桌前,召见了满宠等十人。
他微笑着看着众人,缓缓说道:“今日,吾以‘农’为题,欲听听诸位的见解,望诸位能直抒胸臆,写出治农之策。”
众人闻听此言,皆露出思考之色,然后纷纷提起笔,开始在纸上奋笔疾书。
两个时辰转瞬即逝,所有人都完成了自己的文章。
波彦满意地点点头,然后将这些文章交给各司司长,让他们仔细审阅,并评选出排名。
张毅等人认真阅读每一篇文章,不时低声交流,经过一番讨论,最终确定了排名。
田畴的文章脱颖而出,被评为第一。他的治农之策不仅全面而且深入,得到了各司司长的一致赞赏。
接着是董昭、满宠、邴原、杨仪等人,他们的文章也各有千秋,展现出了各自的才华与见识。
波彦看着排名结果,心中暗自点头。
他信守承诺,当场向众人宣布了任命决定。田畴一步登天,成为农司司长,负责管理农业事务,董昭被任命为琅琊郡太守,接替陈登的空缺,满宠则被任命为宛陵令。
其余人等,波彦也都根据他们的能力,将他们一一任命。
他们将会在政务府熟悉治下的政令法文后,这些新任官员便会启程,奔赴交州与牂牁郡上任,开始他们的仕途。
忙忙碌碌,转眼间二十余日过去了,田畴在各司的协助下,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成功地搭建好了农司。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停下脚步,而是继续马不停蹄地招募更多的人员,以充实这个新成立的衙门。
与此同时,波彦的政务府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自政务府成立以来,政务府已经设立了吏、民、兵、刑、工、礼、商、税、农等九个司,各司相互协作,共同治理着波彦治下的地盘。
可以说,波彦如今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政务府拥有源源不断的钱粮,都离不开各司的辛勤付出与贡献。
在这期间,波彦还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策,他将周泰调回,并送入军校学习。等周泰在军校结业后,波彦打算对他委以重任,领宛陵大营的兵马。
而周瑜在波彦麾下已经将近半年时间,他对波彦的治军之法与大军的实力有了深入的了解与认识。
凭借着自己的才华与努力,周瑜逐渐崭露头角,得到了波彦的赏识与信任。
最终,波彦也信守承诺将周瑜任命为水军统帅,负责统领水军。
周瑜年纪尚轻,如今还未满三十岁,却已经能够担任一军统帅的要职,这无疑是他人生中的一大荣耀。
此时此刻的周瑜,可谓是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站在大船的甲板上,看着眼前实力雄厚的几万水军,对波彦可谓是感激涕零,大将军竟然真的对败军之将委以重任。
他也是知晓了海军的存在,也望有一天驰骋在大海中,为吴侯开疆扩土,这海军在海上已经找到不少岛屿。带来很多新奇的物件,比待在长江有趣多了。
波彦治下都在有条不紊的运作着,这一日,波彦在府上陪着陶贞,刑道荣送来一份急报。言道豫州颍川太守韩胤,欲投诚大将军。
话说韩胤被袁术任命为颍川太守之后,深知自己责任重大。他不仅要治理好颍川,还要防止敌军对颍川用兵。
韩胤就派兵守护波氏祖宅与波氏陵园。欲与波彦交好,不让其南阳对颍川打上主意。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韩胤的这一举动竟然被人告发了,而且还诬陷他有投波彦之意。
这可真是冤枉啊!韩胤心中叫苦不迭,但又无处说理。
此时的袁术,正因为扬州二郡被波彦所夺而对波彦恨之入骨。
当他听到有人背叛自己,转投波彦麾下时,更是怒不可遏。仇恨蒙蔽了他的双眼,让他失去了理智,根本不听韩胤的解释,执意要派人前去缉拿韩胤。
韩胤得知袁术派人来捉他,心中失望至极。
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一番好意,竟然会落得如此下场。他派人守护波氏祖宅与陵园,无非是想守好颍川。可如今,袁术却如此绝情,丝毫不念旧情。
既然如此,韩胤也不再犹豫。他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带人将袁术派来的人全部杀死,以绝后患。然后,他写了一封信送回家中,让家人赶紧赶往颍川避难。
又派人前去南阳给南阳太守徐庶送信,请求徐庶派兵驻守颍川,他要向波彦投诚。
徐庶接到韩胤信件后,只觉事关重大,他让赵云领一万兵马潜入颍川,在韩胤麾下听令,分兵驻守颍川各个城池,先行冒充韩胤的人。
又快马加鞭将颍川之事告知宛陵。
波彦看完信件后。召集贾诩等人议事。
将信件给众人传阅完,问道:“此事该如何,这颍川要否?不收吾叫徐庶退兵。”
贾诩先出言道:“明公,这颍川可收,颍川北接司隶,东接兖州,南接荆州、汝南。乃四州交界之地,掌之可四处出兵。”
“且吾等之策,下步是将袁术灭掉,独占中原,握有颍川,大军可直接南下汝南,到时四面出击豫州,袁术定也是如同九江庐江二郡一般,首尾不能相顾,招架不住,吾等取豫州就易如反掌。”
“颍川还是明公祖地所在,更要将其掌控,重新修缮明公祖业,以向天下明孝。颍川之众更是苦盼王师久矣,都望明公早日出兵颍川,给乡党带去福音。”
“为保颍川不失,一万兵马还不够,还得继续抽调兵马驻守颍川。”
贾诩话刚说完,丹阳太守唐瑁,率先附议贾诩之言,说道:“明公,祖宗之业不可丢。”
“吾愿赴颍川阳翟,为明公治理颍川,为颍川之民造福,扬名明公圣民。”
众人也纷纷出言应收取颍川,波彦随即下令,再抽调二万将士驻守颍川,韩胤继续担任颍川太守。唐瑁赴颍川阳翟,监督颍川太守府实施政务府政令。
波彦刚解决完颍川之事,准备让众人下去休息,又有急报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