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并肩往村里走,顾衍听她讲起大棚里的趣事,比如第一次种反季番茄时,因为温度没控制好,差点让幼苗冻着,最后是村民们一起帮忙搭保温层才救回来;又说起卖蔬菜赚的钱,给村里修了条通往公社的小路,让大家拉货更方便,顾衍听得认真,偶尔会问两句技术细节,语气里满是认可:“你做得很好,既帮了自己,也帮了村里。”
走到苏景妧家的小院前,顾衍停下脚步,把帆布包递过来:“这是我在外地调研时,看到的新培育的蔬菜种子,适合大棚种植,你试试。”苏景妧接过包,心里暖暖的:“谢谢您,顾同志,我一定好好种。”
顾衍没多停留,说还要去公社汇报工作,便转身离开了,苏景妧站在院门口,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路的尽头,低头打开帆布包——里面除了种子,还有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有事可联系军区农业科,地址附后”,她把纸条折好,和之前的明信片、书本放在一起,心里清楚,这份跨越距离的关照,始终带着恰到好处的分寸,从不让人觉得有负担。
后来,苏景妧用顾衍送的种子种出了新品种黄瓜,产量比之前高了不少,还比普通黄瓜更脆甜,她特意摘了一篮,托去军区办事的王大叔转交给顾衍,附了张纸条:“种子已结果,味道很好,谢谢。”
没过多久,她收到了顾衍的回信,信里只有简短的几句话,说黄瓜味道很好,战友们都很喜欢,还鼓励她继续加油,把大棚越办越好,苏景妧把信读了两遍,放进木匣子里,然后转身走进大棚,看着绿油油的藤蔓,嘴角忍不住上扬。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着,苏景妧的大棚越办越红火,村里的日子也渐渐富裕起来,她依旧守着那个小院,种着一院蔬菜,偶尔收到远方的问候,身边有村民们的陪伴,她知道,自己早已活成了原主期待的样子——安稳、踏实,还有能力给身边的人带去温暖,而这份平淡又充实的生活,就是她在这个年代里,最珍贵的幸福。
入秋后的第一场霜来得猝不及防,苏景妧天不亮就往大棚跑,却在门口看见几个熟悉的身影——是邻村的王婶和王大哥,正举着塑料布往棚顶盖,“圆圆啊,俺们听广播说要降温,想着你这棚里的菜苗嫩,就过来搭把手。”王婶搓着冻红的手笑,身后还跟着七八个扛着竹竿的村民。
苏景妧眼眶一热,刚要开口道谢,就见村口方向驶来一辆军用吉普车,车还没停稳,顾衍就跳了下来,手里抱着一捆厚实的保温膜,“昨天听公社说这边要降温,特意从军区带了些物资过来。”他走近了,苏景妧才发现他军装上沾着泥土,显然是赶路时走了田间小路。
众人合力给大棚加了双层保温膜,顾衍又蹲在棚边,指着通风口跟苏景妧说:“我这次调研时见着一种自动控温的装置,用煤油灯加热配合风门调节,不用整夜守着,等我回部队画份图纸给你寄来。”苏景妧点头应着,看着他认真讲解的样子,忽然想起第一次见他时,他也是这样,在田埂上教村民分辨病虫害,眼神里满是专注。
忙到正午,村民们都散了,苏景妧留顾衍吃饭,端上桌的是新摘的脆甜黄瓜和炒鸡蛋,还有一碗热气腾腾的玉米粥,顾衍喝着粥,忽然说:“军区打算在周边公社建几个农业示范基地,想请你去当技术指导,每个月有津贴,还能去省里的农科院培训。”
苏景妧手里的筷子顿了顿,心里又惊又喜,顾衍看出她的犹豫,补充道:“你要是担心村里的大棚,示范基地离这儿不远,每天都能回来。”她抬头看向院外,大棚的塑料膜在阳光下泛着光,村民们路过时,还会笑着跟她打招呼——这里有她倾注的心血,也有她放不下的牵挂。
“我去。”苏景妧轻声说,眼里亮了起来,“我想把大棚的技术教给更多人,让大家都能种出好蔬菜,过上好日子。”顾衍放下碗,笑着点头:“我就知道你会答应,下月初我来接你去报到。”
送顾衍到村口时,他忽然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小的笔记本,递给苏景妧:“这里面记着我调研时遇到的农技问题和解决办法,你要是用得上就拿着。”苏景妧接过笔记本,封面已经有些磨损,里面的字迹工整清晰,还夹着几片风干的植物标本。
日子过得很快,示范基地建起来了,苏景妧每天穿梭在各个大棚之间,教农户们育苗、控温、防病害,有次省里的专家来考察,看着长势喜人的蔬菜,赞不绝口:“没想到基层还有这么懂技术的同志,这示范基地办得比我们预想的还好!”
年底的时候,苏景妧被评为“地区农业先进工作者”,领奖那天,顾衍也来了,坐在台下,看着她站在台上发言,嘴角带着笑意,散会后,他递过来一个布袋子,里面是一件新做的棉袄:“天冷了,基地风大,别冻着。”苏景妧接过棉袄,触手温暖,心里也暖暖的。
她低头看着棉袄上细密的针脚,忽然想起第一次收到他送的种子,想起那张写着地址的小纸条,想起他一次次的帮助和鼓励,这些年,他就像一束光,照亮了她在这个年代的路,让她从一个普通的烈士家属,变成了能给别人带来希望的人。
开春的时候,示范基地的第一批反季蔬菜上市,供不应求,苏景妧站在大棚里,看着农户们脸上的笑容,忽然听见身后有人喊她的名字,她转过身,看见顾衍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张纸:“军区批准了,把示范基地扩大三倍,还会派技术员来协助你。”
阳光透过大棚的塑料膜,洒在两人身上,暖融融,苏景妧笑着说:“那以后,咱们又能一起忙农业的事了。”顾衍点头,眼神温柔:“是啊,以后还有很多事,咱们可以一起做。”
远处,村民们的笑声传来,大棚里的蔬菜藤蔓顺着竹架向上生长,嫩绿的叶子在风中轻轻摇晃,就像他们的日子,充满了生机与希望,平淡却又格外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