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
又是这种戏码。
倒是很久没见了。
她并不在意,正准备收回目光径直走进教学楼,眼角的余光却瞥见另一个熟悉的身影也停在了不远处——
周砚。
他显然也看到了这一幕,神色平淡无波,只是目光淡淡地扫过那边,便落在了沈昭身上,像是在等她一起进去。
而此刻,处于目光焦点的林耀,却有些心不在焉。
他低着头,看着眼前这个鼓起巨大勇气向他表白的学妹,看着她那双清澈又炽热的眼睛,听着她那些真诚而热烈的言辞……
不知怎的,他的思绪却飘远了。
曾几何时,是不是也有一个人,这样小心翼翼地、怀着满腔无法言说的情感,远远地望着他?
他是不是也曾像现在这样,对那份真挚的情感视而不见,甚至觉得理所当然?
一股难以言喻的苦涩和自嘲猛地涌上心头。
他忽然觉得眼前学妹那双充满希冀的眼睛,有些刺眼。
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他从前有多么混账和……眼瞎。
他几乎是有些狼狈地想要移开视线,下意识地抬起头——
就这一抬眼,目光恰好穿越了稀疏的人群,精准地撞上了正准备离开的沈昭。
她站在那里,围巾遮住了小半张脸,只露出一双平静无波、甚至带着一丝若有似无的看戏意味的眼睛。
那眼神,冷淡又疏离,仿佛只是在看一场与己无关的街头表演。
四目相对。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
林耀的心脏像是被一只冰冷的手狠狠攥住,骤然缩紧!
连呼吸都停滞了。
所有的声音仿佛都消失了,他只能看到那双眼睛。
平静的,淡漠的,再也找不到一丝一毫当年那种小心翼翼和隐藏爱慕的眼睛。
“学长?”
面前的学妹见他久久不语,只是死死地盯着一个方向,脸色苍白得吓人,忍不住怯生生地又唤了一声。
林耀猛地回过神,胸口剧烈地起伏了一下。
他像是被烫到一样,极其仓促甚至可以说是粗鲁地推开了学妹递过来的礼物盒,声音沙哑得厉害:
“对不起。”
说完,他几乎是落荒而逃般地,低着头,飞快地从沈昭和周砚身边擦肩而过,冲进了教学楼,连一个眼神都不敢再停留。
留下那个小学妹愣在原地,捧着被拒绝的礼物,眼圈迅速红透,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周围响起一阵惋惜的唏嘘和议论。
沈昭看着林耀几乎是逃跑的背影,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淡淡地收回了目光。
周砚走到她身边,极其自然地接过她手里的袋子。
“走吧,”他的声音平静无波,“快考试了。”
“嗯。”
沈昭点点头,两人并肩,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一样,走进了弥漫着考试紧张气息的教学楼。
寒风卷起地上的落叶,打着旋儿。
一场年少真心的告白,无声开始,又仓促落幕。
第一场语文考试。
铃声响起后,教室里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偶尔轻微的咳嗽声。
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墨水味和考试特有的紧张感。
沈昭展开试卷,目光快速扫过题目。
客观题部分对她而言几乎没有任何难度,答案清晰得像是印在脑海里。
她面无表情,手下答题的速度却极快,勾选选项时甚至不需要过多思考。
做到古诗文阅读赏析时,需要分析诗人被贬谪后的心境。
看着那些描述失意、孤寂、怀才不遇的诗句,她的脑海里却莫名地、不合时宜地闪过了早上在校门口看到的那一幕——
林耀那张苍白失措、几乎是仓皇逃离的脸。
若是以前的他,遇到那种学妹表白的情况,会怎么做呢?
沈昭的笔尖微微顿了一下。
大概……
会露出他那招牌式的、对谁都温柔得体、却又不会给予任何明确承诺的微笑吧?
可能会收下礼物,说几句安慰鼓励的话,让女孩继续心存幻想,却永远不会给出确定的答案。
他享受那种被追逐、被仰望的感觉,如同星辰享受萤火虫的环绕。
而绝不会像今天这样,反应如此激烈,甚至堪称失态地直接推开,留下一个伤心哭泣的女孩。
想到这里,沈昭几乎是下意识地、极轻地摇着头轻笑了一下。
那笑声很轻,混在翻卷子的声音里几乎听不见,带着一丝淡淡的嘲讽,也不知是在嘲讽从前的林耀,还是在嘲讽此刻莫名想起这种无聊事情的自己。
她迅速收敛心神,将那些无用的思绪抛开,重新专注于眼前的试卷。
阅读题和诗词鉴赏对她来说也是手到擒来。
她的理解力远超同龄人,总能精准地抓住核心思想和艺术特色,答案组织得条理清晰,文采斐然。
很快,她便翻到了试卷最后一页——
作文。
这次的作文题目是材料作文,给了一段关于“痕迹”的哲理短文,要求围绕“痕迹”展开写作,题目自拟。
看到“痕迹”二字,沈昭握着笔的手几不可查地微微一顿。
这个词,像一把钥匙,与她重生后的心境不谋而合。
前世种种,在今生留下了怎样的痕迹?
今生的选择,又将会留下怎样的痕迹?
那些痛苦的、欢笑的、失去的、得到的……
最终都会在生命的长河中沉淀为何种形态?
她几乎没有过多犹豫,提笔便在答题卡上写下了作文标题。
笔尖流畅,思路清晰,仿佛早已打好了腹稿。
沈昭的目光落在“痕迹”二字上,唇角几不可查地扬起一个极淡的弧度。
这个题目,对于她而言,与其说是一次考试,不如说是一次与自我对话的契机。
当周围其他同学还在蹙眉苦思,纠结于如何破题、如何搭建议论文框架、如何引用论据时,沈昭的脑海中已然构建起一座逻辑严密、视角多维的思维宫殿。
十七岁的笔力,或许还能用“天赋异禀”来解释。
但此刻驱动这笔尖的,是二十七岁的灵魂阅历、是历经世事沉浮后的透彻感悟、是站在更高维度对“痕迹”这一命题的俯瞰与解构。
这根本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降维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