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市的年味,是一种奇特的割裂。主城区张灯结彩的商场和零星响起的鞭炮声,掩盖不了工业区骤然倾泻而出的冷清。
打工者如潮水般退去,返回各自遥远的故乡,将这座庞大的城市暂时让位给空旷的街道和早早落下的卷帘门。
王石安站在招待所楼下的小卖部门口,看着货架上稀稀拉拉的方便面,眉头紧锁。
老板娘正清点着所剩无几的库存,头也不抬地说:“就这些了,过两天我也要回老家了,没得补货咯。小伙子,你不回去啊?”
“嗯,还有点事。”王石安应了一声,伸手拿了两包最便宜的红烧牛肉面。这就是他预想中的年夜饭,以及接下来许多天的主要伙食。
回到房间,烧开水的壶发出单调的嗡鸣。窗外,昔日喧嚣的工业区沉寂得像一座空城。
这种极致的寂静,反而放大了他内心的焦灼和对弟弟的牵挂。
他撕开调料包,那股浓烈到有些刺鼻的粉末气味弥漫开来,是他记忆中关于“年”最苍白无助的味道。
就在这时,手机响了,是楚薇。
“喂?”王石安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王石安?”楚薇的声音听起来清脆,背景音却有些嘈杂,“你……还在招待所吗?那边现在是不是没什么吃的了?”
王石安顿了顿,实话实说:“嗯,小店都快关门了,凑合吃点方便面。”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似乎能听到她轻轻的吸气声。“我就知道……那你过年怎么办?总不能天天吃这个吧?”
“没事,习惯了。”王石安的语气尽量轻松。
楚薇却似乎打定了主意,语速快了些,但语气中比之前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柔软和坚持:“你别吃那个了!我爸妈今年非要回老家走亲戚,我…我一个人留在这边了。”
她顿了顿,声音稍微低了一些,仿佛在分享一个有点私密的决定:
“家里……就我一个人,他们准备了好多好多年货,冰箱都快塞爆了,根本吃不完。你……你要是不介意,过来帮我消耗一点?就当……就当是帮个忙,别浪费了。”
这个借口听起来有点笨拙,却又带着一种小心翼翼的体贴和不容拒绝的邀请意味。
王石安愣住了。他不仅没想到楚薇会提出这样的邀请,更隐约感觉到这邀请背后似乎超出了单纯的“互助”。
他下意识想拒绝,不想麻烦别人,更怕误解对方的意思。
但楚薇仿佛猜到了他的心思,立刻补充道,这次语气更坚定了些:“你别多想啊!我是真的吃不完,而且……而且我还有些关于赵三毛在向阳县社会关系的新发现,正好可以一起捋一捋,电话里说不清楚。”
她再次巧妙地将公事与私事捆绑在一起,给了他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
王石安握着手机,指尖能感受到泡面碗传来的滚烫温度,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电话那头传递来的、陌生而温暖的邀约。他沉默了片刻,最终听到自己的声音说:“……好。谢谢。地址是?”
王石安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到了楚薇的住处,离他的招待所还是有点距离的,是一个管理不错的小区。王石安按响门铃后,楚薇很快开了门。她穿着一身舒适的居家服,头发松松地挽起,和平日里那个干练敏锐的记者形象有些不同,多了几分柔和与亲近感。
屋子很大,装修温馨。客厅的茶几上,果然堆满了各式各样的零食、水果和半成品菜肴。
“快进来吧。”楚薇侧身让他进来,语气自然,但目光在他脸上短暂停留了一瞬,似乎有些不易察觉的紧张。“我也刚整理完资料。”
王石安有些拘谨地走进客厅。楚薇给他倒了杯热水,然后指着茶几上的东西:“你看,我妈恨不得把整个超市都搬回来。你想吃什么?饺子、汤圆、烧鹅、腊味……还有这个,她自己做的年糕。”
她絮絮叨叨地说着,努力让气氛显得不那么尴尬,这种略带刻意的忙碌,反而透露出她内心的些许不平静。
王石安看着那堆琳琅满目的食物,再想想招待所那碗孤零零的泡面,心中涌起一种复杂的情绪。
两人简单吃了些楚薇加热的速冻饺子当午饭。期间,王石安了解到楚薇是独生女,父母在老家做生意,家境确实不错,为了她工作方便,早早在深港给她买了这套房子。
饭后,楚薇真的拿出了笔记本电脑和几张打印纸,上面是她梳理的关于赵三毛(山猫)早年在新阳县的一些社会关系网。
“这几个人,在赵三毛跟了黑虎之后,好像就渐渐淡出了圈子。”楚薇指着其中一个名字,“我查了查,这个人后来好像去了邻省打工,但具体在哪,还不确定。这会不会是个突破口?”
王石安精神一振,仔细看着那些名字和信息。两人坐在沙发上,头不自觉凑在一起,讨论着这些线索的可能性。
距离的拉近让楚薇能更清晰地闻到王石安身上淡淡的皂角味,混合着一丝冷冽的空气气息,她的心没来由地猛地一跳。
这一刻,他们之间除了为同一个目标努力的搭档关系,似乎还掺杂了一些难以言明的微妙张力。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下来,除夕夜即将来临。
楚薇站起身,拉开冰箱门,语气试图轻松,却带着一丝期待:“行了,公事暂告一段落!王石安同志,现在首要任务是解决年夜饭!你想吃什么?虽然我厨艺不精,但把它们弄熟还是没问题的!”
最终,两人决定简单一点,煮个火锅。楚薇拿出电磁炉和锅子,将冰箱里的肥牛、虾饺、蔬菜、丸子一股脑地端出来。
锅里的汤底咕嘟咕嘟地沸腾起来,热气氤氲,驱散了房间里的冷清,也模糊了两人之间那点最后的陌生和距离感。 在这本该与家人团聚的除夕夜,在这座几乎空了一半的城市里,一个是为了寻找弟弟而坚守的退伍兵,一个是为了真相和某种悄然滋生的牵挂而留下的记者,围坐在一口沸腾的火锅前。
窗外偶尔传来遥远的鞭炮声,衬得室内这一刻的温暖愈发真实。
王石安看着对面忙着下食材的楚薇,灯光在她的睫毛上投下细碎的影子。他沉默地拿起公筷,将烫好的第一片肥牛夹到了她的碗里。
“谢谢。”楚薇抬起头,对他笑了笑,眼睛弯弯的,那笑容里带着一丝被照顾的欣喜和暖意。
一种无声的默契在蒸汽中缓缓流淌。对于王石安来说,这个年关,或许依旧前路未卜,危机四伏,但至少在此刻,他并非独自一人面对冰冷的现实。
楚薇的帮助,像一道微弱却坚定的光,照进了他沉重旅途的某个角落。而这光芒的源头,似乎并不仅仅源于职业的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