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里“一路绿灯”的强力支持下,“安平县第一玩具厂”的筹备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
仅仅过了三天,一个黄道吉日,玩具厂的奠基仪式就在村东头那片被重新规划的荒地上正式举行了。
这一天,整个红旗大队比过年还要热闹。
村民们自发地穿上了自己最好的衣服,天还没亮就扛着铁锹,推着独轮车来到了奠基现场。
县建筑公司的工程队也早早地开来了两台在当时极其罕见的“东方红”推土机。
那两个轰鸣的钢铁巨兽像两尊门神一样,停在工地的两侧引来了无数孩子和大人好奇的围观。
工地上已经拉起了红色的横幅,上面用白漆刷着几行醒目的大字:
“热烈庆祝安平县第一家侨属企业——安平玩具厂,今日奠基!”
“深化改革开放,欢迎华侨投资,共创美好未来!”
上午九点,吉时已到。
在一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奠基仪式正式开始。
县长赵德胜亲自带着县里所有相关部门的一把手悉数到场。
他站在用几张桌子临时搭起来的主席台上,拿着一个铁皮喇叭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他盛赞了爱国华侨晏明洲先生心系桑梓投资家乡的壮举,并向全县人民承诺,县委县政府将坚定不移地为玩具厂的建设和发展,保驾护航。
他的讲话赢得了在场所有人雷鸣般的掌声。
随后,晏明洲也被请上了主席台。
他今天穿得格外正式,一身剪裁得体的深蓝色西装,配上洁白的衬衫和一条暗红色的领带。
这身在当时看来堪称“惊世骇俗”的打扮,让他整个人显得愈发挺拔自信,和周围穿着中山装干部服的领导们形成了一种鲜明而又和谐的对比。
他没有长篇大论,只是简单地向在场的所有人表达了三点感谢。
感谢县委县政府的支持。
感谢父老乡亲们的信任。
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给了他这样一个报效祖国的机会。
他的话语谦逊而又真诚,再次赢得了满堂喝彩。
仪式的最后一项是“奠基培土”。
赵德胜县长和晏明洲分别拿起一把系着红绸带的崭新铁锹,共同为奠基石铲上了第一锹象征着希望的黄土。
至此,一个即将在未来深刻改变无数人命运的玩具厂,正式宣告破土动工!
仪式结束后,喧嚣的工地立刻进入了紧张而有序的施工阶段。
而晏明洲则将晏家的所有核心成员召集到了大队部的办公室里,召开了第二次也是更具实质意义的“家庭核心会议”。
这一次会议的主题不再是画饼,而是……分蛋糕。
不,是分“官”。
“大伯,大伯娘,各位哥哥嫂嫂,小雅。”
晏明洲坐在主位上,目光平静地扫过众人,“从今天起,我们的厂子就算正式开张了,一个厂子想要办好,就必须有章法,有规矩,有各司其职的管理班子。”
“我一个人精力有限,而且我也不可能永远待在村里。”
“所以,这个厂子我必须交给我们自家人来管,我信得过自家人。”
他的话让在场所有人的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期待和一丝紧张。
“首先,”晏明洲的目光落在了晏卫国身上,“这个厂,我是投资人,但真正的‘当家人’,我希望由您,我的大伯来担任。”
“我提议,由您出任我们玩具厂的第一任……副厂长。”
“副厂长?”晏卫国又惊又喜,同时又充满了惶恐,“明洲,这……这可使不得!我一个大老粗,我哪会当什么厂长啊!”
“大伯,您听我说完。”晏明-洲笑着压了压手,“我说的‘副厂长’,不是让您去管生产管技术,您的主要职责是‘管人’和‘对外’。”
“管人,就是管咱们厂未来的工人,他们都是乡里乡亲,只有您这样德高望重的大队长才能镇得住场子,把大家的心都拧成一股绳。”
“对外,就是以后免不了要和公社,和县里各个部门打交道,由您出面名正言顺。”
晏明洲的一番话说得条理清晰,入情入理。
他没有让晏卫国去接触自己完全不懂的领域,而是将他最擅长也最得心应手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晏卫国听完,心里的那点惶恐瞬间就变成了一股豪情。
“好!”他一拍胸脯,中气十足地说道,“既然你看得起我这个大伯,那这个‘副厂长’,我就当了!你放心,人的事我保证给你办得妥妥帖帖!”
“好。”晏明洲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他的目光又转向了钱玉芬。
“大伯娘。”
“哎!在呢!”钱玉芬连忙应道,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咱们厂子未来要招上百号工人,这么多人的吃喝拉撒可不是小事,特别是食堂,要是管不好,工人们吃不饱,心里有怨气就没法安心干活。”
“大伯娘您精明能干,操持家务是一把好手,而且……您最看不惯铺张浪费。”晏明洲意有所指地笑道,“所以,我想请您出任我们厂的……后勤主管!专门负责管食堂、管仓库、管卫生!”
钱玉芬一听,眼睛都亮了!
管食堂!管仓库!
这可是天大的肥差啊!
而且,侄子说得对,她这辈子最看不惯的就是浪费!让她去管食堂那绝对是人尽其才!
“你放心!”她拍着胸脯大声保证道,“有我看着,谁也别想从厂里多拿走一粒米多贪走一根葱!”
她那咋咋呼呼的样子,让屋子里的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气氛也随之变得更加轻松。
接下来晏明洲又看向了晏建军和晏建民两兄弟。
“大堂哥,您为人忠厚,做事踏实肯下力气,所以,车间主任这个位置非您莫属,以后工厂的生产安全和工人管理,就全靠您来盯着了。”
晏建军听了,激动地涨红了脸,嘴唇哆嗦了半天,才重重地点了点头说出一个字:“中!”
“二堂哥,”晏明洲的目光又转向了晏建民,“你脑子活,点子多,喜欢往外跑,我给你个更重要的任务——采购员兼销售员!以后,厂里需要买什么零件和辅料,你负责去跑,厂里生产出了产品,也由你负责先打开我们县里和市里的销路!”
“这个职位是咱们厂的‘先行官’,是咱们厂的‘嘴巴’和‘腿脚’,责任重大,你敢不敢接?”
“敢!有啥不敢的!”晏建民兴奋得差点跳起来。
能名正言顺地往外跑,还能当“官”,这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美差啊!
最后,晏明洲的目光落在了堂妹晏小雅和大堂嫂赵秀莲身上。
“小雅,你读过高中有文化心也细,厂里的账目和文件就交给你了,你来当……文员兼出纳。”
“秀莲嫂子,你性子稳做事认真,厂里生产出来的产品,每一件都要经过严格的检查才能出库,这个重要的质检和仓库保管工作就拜托给你了。”
一番分工下来,每一个人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妥妥帖帖。
所有人都觉得自己被委以了重任,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一个个摩拳擦掌充满了干劲。
晏明洲看着眼前这支由他亲手组建的充满了浓厚家庭作坊色彩的“草台班子”,心中也是充满了期待。
他知道这个看起来“极其不靠谱的团队”现在还很稚嫩,很粗糙。
他们从农民到管理者的身份转变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去适应,去学习,甚至会犯很多错误。
但他也相信只要给他们方向,给他们舞台,给他们试错的机会,他们终将成长为自己商业帝国里最坚实,也最可靠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