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张氏的话像根针,刺得秦淮如脸色发白,她不过是在池塘里多养几条鱼。
她最近确实常跟不同的工人一起上下班,其中有个吴师傅是技术骨干,老婆前年病逝,手里有积蓄,对她也殷勤;还有后厨王师傅,只有一个女儿,也在追求她。
还有一个宣传科办事员因为因伤退伍,失去生孩子权利。
可是这些事,她做得隐蔽,没想到竟被贾张氏知道,她不知道的是她的情报全部是刘光鸿透露给贾张氏知道。
“你胡说八道什么!”秦淮如抓起篮子里的豆角就往贾张氏身上扔。
院里不少人在旁边看热闹,二大妈拉着秦淮如劝架,刘光鸿不知啥时候过来,站在门口,一脸无奈,想不到秦淮茹如此没有理智。
“秦淮如,你别给脸不要脸!”贾张氏被豆角砸一身,也来干劲,“这孩子我今天还非接不可了!”
“你敢,您已经不是贾家婆婆!”秦淮如把槐花紧紧搂在怀里。
刘老根赶紧拉住贾张氏,对秦淮如拱拱手:“淮如,你别往心里去。我们先走,不打扰你们,槐花,这是见面礼,和爷爷奶奶说再见。”
刘老根将一个小红包塞给槐花,说完硬把贾张氏拽出院门。
被拽出95号院的贾张氏还在撒泼:“那是我儿子的种!凭啥她秦淮如霸着!”
“你小声点!”刘老根压低声音,“没看见光鸿在门口,一脸无奈你这一闹,更接不走了!”
贾张氏心里咯噔一下,接着便过去和二大爷他们聊一下,看有什么办法,毕竟现在的秦淮茹一心只想着攀高枝,孩子都快被养废。
刘光鸿说那就把秦淮茹做女海王,不断往鱼塘养鱼的事情暴露出去,逼她快点选人结婚,快刀斩乱麻。
其他人点头,觉得是个好办法。
要是秦淮茹只喜欢那种骗婚行为,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其他人损失,同时没有那些人资助,贾家还想大鱼大肉根本不可能,到时槐花自然落到贾张氏手里。
于是贾张氏就不经意和附近的街坊念叨,说秦淮如“霸占”她的孙女,还“不正经”,跟厂里的师傅不清不楚,要嫁人也不贾家留个种。
这话很快就传遍南锣鼓巷。秦淮如去买菜时,总觉得背后有人指指点点。
“淮如,听说……你跟你们厂的王师傅走得挺近,还想让三个小孩都改姓?”同院的何大妈凑过来,语气暧昧。
秦淮如心里一紧,强装镇定:“何大妈别听人瞎说,就是普通同事。”
“普通同事?”张大妈撇撇嘴,“有人看见他天天送你回家,还给你买鱼买粮呢。吴工知道不?”
秦淮如的脸一阵红一阵白。
经人这么一说,倒像是她真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至于那位吴工是她斟酌下来觉得最有前途的,和附近的人确认处对象身份。
她知道这准是贾张氏干的好事,这老虔婆,寡妇二嫁,还有脸编排别人,她不就是想多享受几天被人捧!
“何大妈,我跟你说个事,你可别外传。”秦淮如拉着何大妈,声音压得极低。
“那贾张氏啊,在乡下搭伙过日子,没办结婚手续就住在一起,现在又想回来抢孩子,真是不要脸!”
她添油加醋地把贾张氏“二嫁”的事说得不堪入耳。
果然,没过半天,“贾张氏寡廉鲜耻,想抢孩子养老”的流言就传遍了整个南锣鼓巷,比之前的版本难听十倍。
等贾张氏搭火车过来看槐花,去供销社买礼物时,被几个老太太堵着骂“不正经”。
她这才明白,论起搬弄是非,她跟秦淮如比起来,还差着远呢。
刘光鸿觉得有点有意思,接着直接把贾张氏调到分厂去做食堂班长,顺便帮她转户口。
毕竟他对秦淮茹四处养鱼看不起,欺骗广大男同胞,处对象连孩子都不管不问,不配做个母亲。
贾张氏得到刘光鸿的支持,火力全开,每天提早给贾家孩子送东西,而秦淮茹由于名声影响,不敢收那些男人的东西就让贾家伙食大大降低。
棒梗没多少改变,毕竟苦谁都不可能苦他,小当,槐花经常饿肚子。
秦淮如坐在自家的小板凳上,贾张氏的流言总算被压下去。
“妈,槐花想奶奶。”小当跑过来,手里拿着颗没吃完的糖,“刚才奶奶给她的糖,挺甜的。”
秦淮如把糖从槐花手里夺过来,扔进垃圾桶:“以后不准吃她给的东西!她就是个坏女人,会抢小孩!”
槐花被吓得“哇”地哭了起来,棒梗无语地说:“妈,你别吓她。其实……奶奶被调到分厂里,干活挺辛苦的,她在食堂刷碗,手都泡白。”
秦淮如愣住,她从没去过分厂,也没想过贾张氏会干刷碗这种粗活。
“小孩子家懂什么!”她嘴上呵斥着,她望着胡同口的方向,人影晃动,不知哪个是王师傅,哪个又是吴工,这鱼塘里的水,好像有点把握不住。
周日,分厂的食堂里,贾张氏看见刘老根拎着个小布包走进来,里面是他刚从乡下带回来的红薯干,之前顺便蹭一下火车,在列车员值班室陪刘光鸿聊很久。
“老根叔,你们不要急于求成,秦淮茹的操作很危险,稍微一点就炸,拖得越久,那群人越生气,毕竟沉没成本越高,之后她要是宣布结婚,到时一大堆人找她赔钱,你信不?”
刘光鸿分析完,刘老根才明白读过书,和文盲的区别,读书人心眼子真多。
“老婆子,还在生气!”刘老根看着气鼓鼓的贾张氏,接着把刘光鸿原话转达给她。
“我就是气不过。”她嚼着红薯干,声音很低沉,“她自己在外面四处勾搭男人,还好意思说我们结婚,不要脸!”
刘老根点点头,“先和槐花处好关系,咱们也已经是正式工人,有退休金,到时候让她好好学习光鸿,读书不行,就给她弄一个工作,还怕她不给我们养老,不怕被人说闲话?”
贾张氏把红薯干咽下去,心里忽然燃起了点盼头。
是啊,现在拼命争孩子有啥用,不如自己挣个前程,孩子需要托举,等她长大点就明白谁对她才是真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