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灵鹤的小打小闹,没有引起云峰的注意。
云峰拿出雪亮的菜刀,准备一展身手。
此时锅中的红烧猪肘已炖得软烂,只需最后开大火收汁,而晚餐的另一道硬菜,正等着他一展厨艺。
狮子头的做法有三种,分别是清炖、清蒸和红烧。
前两种做法最是考验食材本味,讲究肉质鲜嫩、入口即化。
而红烧的做法,需用酱汁层层包裹,滋味更加丰富浓郁,也更符合师弟师妹们的口味。
他先将新鲜的五花肉切成大小均匀的肉条,再改刀成肉块。
双手各持一把菜刀,刀刃在案板上上下翻飞。
“笃笃笃”剁肉声节奏明快。
没一会儿,红白相间的肉块就变成了细腻的肉糜。
剁肉时需保留些许肉粒,这样吃起来才会有嚼劲,不至于太过软烂,吃起来口感发柴。
故而,那剁出来的肉糜,也可以说是小肉丁,而不是肉沫。
云峰将肉糜放入大盆中,分批次的少量加入提前备好的葱姜水。
每加一次,便顺着一个方向快速搅拌,直到肉糜将水分完全吸收,变得紧致有弹性。
此时,就可加入调味料进行调味了。
依旧顺着同一方向搅拌上劲,让肉糜充分吸收调料的香味。
做完这些,再将提前切好的荸荠丁倒入盆中,翻拌均匀。
荸荠,也就是马蹄。
马蹄不是马的蹄子,而是色泽和板栗相似,都是棕黑色,还有褐色的。
只不过,板栗长在树上,荸荠是植物的球茎,长在地里。
荸荠丁的清脆爽口,加入肉糜中,能让做出来的狮子头口感更有层次。
馅料备好后,云峰取出九个咸鸭蛋。
这些咸鸭蛋,不是云峰自己做的。
云峰还没来及做这些,这也是在集市上买的。
此前他特意煮过两个试味,打开时蛋黄金黄流油,咸香浓郁,直接吃都能让人胃口大开。
云峰将咸鸭蛋逐个敲开,取出蛋黄,用清水轻轻冲洗掉表面的蛋清。
看着碗中卧着的九个油润蛋黄,油润润的泛着金黄光泽。
云峰觉得腌这咸鸭蛋的匠人,这门手艺完全可以传承下去。
蛋黄流油却不咸腻,风味醇厚。
这咸鸭蛋,不比他做的差,各有风味。
这咸鸭蛋这么好,那蛋白云峰也没有浪费。
放置在一旁,打算待会做成咸蛋白饼。
也就是将蛋白加入适量面粉、胡椒粉,搅打均匀,再倒入热油锅中煎成金黄酥脆的大饼。
等饼凉透后切成细丝,煮汤时丢上一些,便能像提鲜的干货般,让汤味更显浓郁。
云峰已经想好,明天用新鲜豆腐煮汤时,配上白菜和这咸蛋白饼丝,清淡中带着咸香,那滋味,定是醇香可口。
不过此刻,云峰的注意力全在红烧狮子头的制作上。
他从盆中捏起一团调好的肉糜,放在掌心轻轻拍打按压,使其成为厚薄均匀的肉饼,再将一颗油润的咸蛋黄放在肉饼中央。
随后,他指尖收拢,慢慢将肉饼边缘向中间裹拢,将蛋黄完全包裹在肉糜里,再将肉团放在双手间交替,团成一个肉球。
搓肉球的手法颇有讲究。
这就像是,仿佛手中捧着滚烫的物件,既不能松手丢掉,又不能紧紧贴着以免烫伤。
只能快速地从左手倒到右手,再从右手倒回左手,借着双手的力道让肉团自然收紧、滚圆。
没一会儿,一个拳头大小的肉球便在他掌心成形,表面光滑紧实,看不到丝毫裂痕,完美将咸蛋黄藏在了内里。
云峰手中的肉球足有拳头大小,圆润紧实,光是看着,就有股十足的分量感。
灶火重新燃起,热锅倒油,锅中微微冒起青烟,便小心地将肉球逐个放入油中。
刺啦刺啦,肉球刚接触热油,便响起清脆的声响。
细小的油花在锅中欢快飞溅,像是在为肉球的蜕变助威。
在热油的包裹下,肉球表面的肉糜渐渐定型。
颜色从粉嫩转为浅黄,又慢慢镀上一层诱人的金黄。
那油花呲啦般的掌声褪去,将高光时刻全部都留给华丽登场的狮子头。
此时的狮子头,在油锅中完美完成了一次蜕变。
狮子头炸得金黄酥脆,云峰用漏勺将其捞出,沥干油分后放在盘中。
他倒出锅中大部分热油,只留少许底油,放入葱段、姜片、蒜瓣爆香。
待香味弥漫开来,再倒入提前熬制的高汤,加入黄冰糖等其他调味料。
将狮子头放入其中,大火煮开,再文火慢炖,让其在锅中完成最后一次蜕变。
这次的蜕变,能让汤汁的咸香、酱香一点点渗进肉中,连包裹在内的咸蛋黄也会被浸润得更加油润。
灶房外,林霜正坐在石凳上剥板栗,手指翻飞间,褐色的板栗壳簌簌落下。
她剥板栗早已练就了成熟的流程。
正应了那句:无他,唯手熟尔。
小刀在她的操控中,在光下闪烁银光。
歘歘歘。
绕着板栗一周半,就见板栗黑色外壳分裂,再绕着带着皮毛的板栗两周,彻底露出里面嫩黄的果肉。
嫩黄饱满的板栗肉便完整落在竹筐里。
可刚剥了没几颗,灶房里飘来的香味就勾得她心神不宁。
那香味复杂又浓郁,既有狮子头的酱香,又混着红烧猪肘的卤香,还有牛膝蹄筋隐隐透出的肉香。
每一种都独具特色,又全击中她的味蕾,勾得她频频抬头望向灶房,连剥板栗的速度都慢了下来。
云峰的菜都备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几道菜,做起来都不费工夫。
眼看着时间还早,任由狮子头和大猪肘子在锅中继续闷煮,云峰准备对今天新鲜摘下来的山楂动手了。
筐里的山楂个个圆润饱满,红得发亮,离得近了,还能闻到一股清新的浅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