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滩坊市的喧嚣日复一日,如同溪流般汩汩不息。那些五花八门的“古物”依旧是最吸引人的焦点,但看热闹的多,真正能琢磨出点门道的少。大多数残片上的符号或纹路都太过残缺,或者完全无法理解,时间久了,不少人的热情也就渐渐淡了,更多是把这当成一种消遣和社交。
然而,总有那么几个人,执着劲儿异于常人。孙铭就是其中之一。他几乎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泡在了坊市里,不是守着自己的小摊,就是流连在其他人的摊位前,眼睛像钩子一样扫过每一件新出现的“古物”,尤其是那些材质类似、可能带有刻痕的玉简或骨片残片。他怀里总揣着个自己订制的小本子,用炭条细心地临摹下见过的各种古怪符号,试图找出其中的规律,哪怕只是一点点。
他的这份执着,渐渐吸引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个是叫王老实的汉子,人如其名,话不多,但心细,擅长观察物品的材质和磨损痕迹,判断年代远近。另一个是年轻些的小伙子,叫赵小七,脑子活络,对图形敏感,经常能发现不同残片上符号之间细微的相似之处。
这三人经常凑在孙铭的摊子前,或者找个安静的角落,把各自收集到的、觉得可能有联系的残片铺在地上,像玩拼图一样,反复比划、讨论。
“孙哥,你看我这块,边缘这个弧线,跟你那块像不像能对上?”赵小七拿着一块暗青色的玉简残片,凑到孙铭面前。
孙铭接过,和自己手里一块颜色、质地都极其相似的残片比了比,摇摇头:“弧度差了点,对不上。不过你看这裂纹的走向,还有这材质的光泽,几乎一样,肯定是一批出来的。”
王老实蹲在一旁,眯着眼看:“嗯,磨损也差不多,应该是在同一个地方埋了不知道多少年。”
这样的尝试失败了很多次。残片太多,缺口千奇百怪,想要严丝合缝地拼起来,难如登天。更多时候,他们只能根据材质、颜色和符号风格,大致归类。
转机出现在一个雨后初晴的下午。坊市里人不多,显得有些清静。一个平时不怎么起眼的老散修,揣着块刚在山洪冲垮的坡脚下捡到的玉简残片,来找孙铭鉴定。这块残片颜色灰白,质地温润,上面刻着几个扭曲的符号,看起来平平无奇。
孙铭接过,习惯性地和自己收集的残片比对。当他将这块新残片,无意中靠近他最早从赵老三那里看到、后来又几经周折换来的一块残片,以及王老实之前在一个树洞里找到的另一块时,三个人几乎同时“咦”了一声。
三块残片的材质、厚度、颜色,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更关键的是,它们的断裂边缘,虽然依旧不能完美契合,但其中两块相邻边缘的弧度,以及另一块的一个小角,竟然呈现出一种奇异的互补感!
“快!拼起来看看!”赵小七性子急,连忙喊道。
孙铭深吸一口气,压抑住激动,小心翼翼地将三块残片在平整的石头上挪动。不是严丝合缝,但当他将那块新残片放在中间,另外两块一左一右靠上去时,一种奇妙的整体感出现了!三块残片仿佛天生就该这样摆放,中间的缝隙虽然存在,但整体的轮廓变得相对完整了一些,上面的符号分布也不再是孤立无章,而是隐隐有了上下文的关联!
“成了!好像……好像真的能连上一点!”王老实声音都有些发颤。
孙铭更是激动得手都有些抖。他仔细看去,拼合后的区域,虽然依旧缺失了很多部分,但原本分散在不同残片上的几个符号,现在位置靠近了,甚至有两个笔画简单的符号,因为这次拼合,几乎可以连成一个更复杂的字符!
“这……这好像不是随便刻的……”孙铭指着那个几乎连起来的字符,声音压抑着兴奋,“你们看,这像不像是……某种口诀或者功法里表示灵力运转方向的指示符?”
赵小七和王老实凑近了仔细看。他们虽然不懂上古文字,但基本的修炼常识还是有的。那个由两个残片符号拼接后隐约形成的图案,确实有点像人体内某条细小经脉的简化示意图,旁边还有一个类似“引”或“转”意思的符号片段。
“难道……这真的是一段修炼法门的残篇?”赵小七眼睛瞪得溜圆。
这个发现让三人心跳加速!之前所有的残片,内容都是杂乱无章,根本无法理解。可这一次,通过拼合,竟然似乎窥见了一丝有可能与修炼相关的内容!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点,其意义也截然不同!
他们强压着激动,围着这三块拼凑起来的残片,反复研究、临摹。虽然依旧无法读懂全文,甚至无法确定这残缺的示意图指向哪条具体经脉,但那一点点“有序”和“可能有用”的迹象,如同在黑暗中点燃的一丝微光,给了他们巨大的鼓舞。
“还需要更多!肯定还有其他的残片能拼上来!”孙铭紧紧攥着临摹的纸张,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
这次成功的拼合,尽管只是极小的一部分,却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它证明了这些散落的碎片并非毫无意义的垃圾,它们之间真的存在联系,并且可能蕴含着真实的、与修炼相关的古老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