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胡秋明的加入,食店不但建造得快,而且精美。时间如白驹过隙,一转眼,三十多天过去。在这三十多天里,虽然没有人来入股,但天天都有香客过来捐款。建好食店、置办好物品并备齐开张食材后,竟还结余三百两白银。这下真的是空手套白狼了。
今天是杨易安食店铺开张的好日子。
大王山脚下新落成的食店,青石基座托起整座木楼,排水沟蜿蜒全由原木榫卯搭建。后山夯土墙披着苍苔,与回廊间形成的风道穿堂而过,檐角悬挂的竹编风车悠悠转动,将山岚卷成沁凉的香风。踏入食店,巨大的水车正在后巷缓缓转动,两股水道各司其职。一股水流顺着竹筒冲进后厨,带动石磨碾米,又推动风箱呼呼作响;另一股则绕着天井潺潺流动,水面上漂浮着睡莲,锦鲤穿梭其间。水流声与食客的谈笑声交织,倒真如胡秋明所言,成了天然的屏障。原木梁柱未刷漆,结疤处还渗着松脂香。檐角铜铃叮咚,惊起几只啄食的山雀。推开二扇厚重的柏木门,迎面是棵被保留下来的老槐树,树干穿过大堂直达屋顶,枝丫间垂着麻绳吊着的竹编灯笼。槐树底下有座假山,假山旁边有一张石桌,石桌上有几坛酒,酒坛口裹着的红布被穿堂风掀起边角。桌椅皆是香樟木精刨而成,桌椅面光滑细腻,木纹清晰。
巳时,食店开业典礼开始。
座上宾有哪些人?县太爷,梁康平,苏老夫人,郭捕头,大王山上庙主,大王山脚下村民,捐款的部分香客等等。最重要的一位要数座上的一位独眼老头。
这独眼老头有什么特别之处?是因为他独眼吗?非呀!这独眼老头是县太爷请来的美食专家。大家都尊称他为老周。
据说永冬城里的食铺老周都尝遍了,闻着蒸汽就能辨出是哪家的餐食。
老周口若悬河,涛涛不绝地说出了下面这些话。
“南街云吞坊的翡翠蒸饺皮薄透光,褶子像朵白菊浮在竹屉上。东街暖炉馆的清水炖羊肉最舍得放当归,老远就能闻见药香混着肉鲜。城里李家粥铺的百合莲子羹绵密清甜。西巷蒸汽厨房的清蒸鲈鱼淋着秘制豉油,肉嫩得能颤出波纹。周家蒸笼铺的糯米排骨裹着粽叶香,赵家水煮摊的三鲜豆腐丸子在骨汤里浮浮沉沉。”
独眼老周说得手舞足蹈,听得在座众人喉头直滚。
这时王碧瑶匆匆从后厨端来两笼屉,揭开草垫:“我家三少爷的两道美食,周爷点评一下。”
老周凑过去深吸一口气,指节敲了敲笼壁笑道:“这屉虾仁烧麦,皮子裹着猪油香;那屉梅菜扣肉,蒸得肥肉都透亮得能照见人影了。”
“周老果然是名不虚传的美食专家。”杨易安从后厨走了出来,“这两道美食还能入你老的口吧。”
“嗯!不错!这算得上是珍馐百味了。”老周吃得回味无穷。
“我还有一种独有的手法做美食,周老要不过来后厨开开眼界呀?这种手法叫炒,就是用铁锅炒菜。”杨易安脸上乐开了花。
“哦。我以前走南闯北,吃遍了天下美食,还未听说过铁锅炒菜。”老周来被勾起了兴趣。
这个时空里还未有铁锅这一种厨具,基本都是蒸,煮,烤等烹调手法。
杨易安带头走入后厨,老周也和众人跟了进去。
王碧瑶在加柴,一旁的石志方帮忙打下手。
只见,铁锅轰隆,热油炸裂,火苗瞬间窜起。杨易安手腕轻扬,菜翻火涌;再用力一抛,火追菜跑,菜引香飘,香随烟绕,精湛厨艺引得满堂惊叹。独眼老周更是张大仅有的一只独眼,生怕错过了每个动作。
杨易安现在当场露两手,炒起来有模有样。炒的是什么菜?
这道是菜在他以前的时空可算是一道名菜,宫保鸡丁。
杨易安将炒好的宫保鸡丁,盛进青花瓷碗里。
黄酒混着酱香的醇厚气息漫出,裹着果木熏香钻入鼻腔。乳白鸡丁浸在琥珀色酱汁里,圆润的腰果、翠绿葱段与暗红枸杞错落点缀,宛如一幅淡雅的工笔画。
都未等杨易安上桌,老周就急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夹了起来。
夹起颤动的鸡丁,入口先是酱汁的黏糯,继而鸡肉鲜嫩弹牙,混着腰果的脆响。陈皮的清香若隐若现,甜味与酱香交织,余韵回甘,令人忍不住细细回味。
老周喉结剧烈滚动,把一块鸡丁塞进嘴里,腮帮鼓动间眼眶泛红,含混不清地闷声:“活了六十年,舌头总算是没白长!”
杨易安听到老周给出这么高的评价,心中的那块大石终于落地了。靠自己一手厨艺,终于可以在这世界立足了。
“杨三少爷,老汉我有个不情之请。还望您成全。”独眼老周用一只独眼看着杨易安。
“周老你太客气啦,过门都是客。有什么事呀?如果在我能力范围内我定尽力而为。”杨易安对这突然一问感到意外。
老周语气哽咽:“老汉我今年六十又三,有一对双胞胎姐妹孙女,今年十六。她们跟我漂泊无定,孤苦伶仃。我不知自己还剩多少时日,怕我去后,这对孙女无依无靠。我恳请你收她们为徒,学一厨艺防身。不知杨三少爷肯不肯成全?”
杨易安听后沉吟片刻,思索后问:“不知令孙女对厨艺可感兴趣?”
檐角铃声响起,穿堂风卷起酒坛红布,却吹不走老周心中的愁情。
老周浑浊的独眼泛起泪光,从袖中掏出一块叠得整齐的帕子,上面绣着半朵未完工的莲花:“这是小双绣的,她总说看我尝遍天下美食,自己也想试试掌勺的滋味。大双虽不爱说话,可每日天不亮就帮我收拾灶台……”他声音愈发沙哑,枯瘦的手指轻摸着帕角,“她们跟着我四处奔波,连个安稳的灶火都没守过。”
“那能和我详细说说她的身世和情况吗?”杨易安思考片刻还是开口问。
这一问又问出了两个故事。杨易安听后会不会收徒弟呢?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