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大军会合于鄚县的消息,如同投石入湖,在这冀州腹地激起了层层涟漪。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本地百姓确认那“刘”字大旗下的主帅,竟是昔日在涿郡募兵讨黄巾斩程远志、邓茂;颍川助皇甫、朱二将军解长社之围;冀州助卢尚书平叛,斩伪地公将军张宝;南阳助朱车骑克宛城,斩韩忠、赵弘等渠帅……、以及在涿县、安喜县、常山郡剿匪安民的那个刘备刘玄德时,整个河间郡南部都为之轰动起来。尤其是他“爱民如子”、“与士卒同甘苦”的名声,在这乱世之中,犹如一股清流,格外引人向往。
如今,这位声名在外的刘使君不仅率大军路过,更被任命为毗邻冀州的平原国相,前去平定青州之乱!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鄚县及周边乡邑。
一时间,刘备军驻扎的庄园外,变得门庭若市。每日都有许多衣衫朴素却目光清亮的寒门文士前来投效,亦有不少孔武有力、渴望建功立业的乡间壮士与游侠前来投军。他们不慕洛阳高门的奢华,只求能追随一位仁德明主,在这乱世中寻一条出路,甚至实现一番抱负。
刘备对此喜出望外,来者不拒,皆令简雍先行接待、甄别。他深知,乱世之中,人才远比地盘更珍贵。
这一日,简雍引一人来见刘备。此人年约二十许,身高八尺,姿貌沉稳,虽身着布衣,却步履稳健,目光有神,一见便知非寻常武夫。
“主公,此位壮士乃河间鄚县本地人,姓张名合,字儁乂。闻主公大名,特来相投。”简雍介绍道。
张合不卑不亢,拱手行礼:“鄙人张合,久闻使君仁德爱士,威震边塞,心向往之。今使君奉诏平乱,合虽不才,略通武艺兵法,愿投效麾下,以供驱策,望使君收录!”
张合!刘备心中又是一震。这可是历史上曹魏的“五子良将”之一,以用兵巧变、善列阵势、长于利用地形着称的名将!其能力与价值,绝不在之前的鞠义、太史慈、廖化之下!
刘备连忙起身,亲自扶起张合,喜道:“儁乂不必多礼!备早闻河间有壮士,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得儁乂相助,如得千军万马!暂且屈就军中都尉一职,随军参赞军务,他日临阵,再展所长,如何?”
张合见刘备如此礼遇,态度真诚,毫无许多官员对待寒门子弟的轻慢,心中感动,当即拜谢:“合,定当竭尽所能,以报明公知遇之恩!”
刘备又接连亲自接见了几位颇有才学的寒门文士,皆量才录用,或为书记,或为佐吏。军中人才愈发鼎盛,气象为之一新。
然而,欢庆与扩张之下,潜藏的危机却迫在眉睫。数千人马驻扎鄚县,每日人吃马嚼,消耗巨大。虽从幽州带来不少粮草,但若久驻,必难以为继。而青州的乱局,却不会等人。
中军大帐内,核心成员齐聚。刘备端坐主位,左侧关羽、张飞、赵云、太史慈、麴义、张合、廖化等武将按次而坐,右侧则是贾诩、简雍以及新投的几位文吏。气氛严肃。
刘备首先让太史慈再次详细汇报了青州的情报:青州黄巾主力虽分散,但总人数恐不下十万,且盘踞地形复杂,与地方豪强关系暧昧;州牧焦和龟缩临淄,毫无作为;各地县令或逃或降,剩余者皆惶惶不可终日……
情况介绍完毕,刘备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青州局势,诸位已悉。我军粮草虽足支一时,然不可久耗于此。进军青州,势在必行。然则,该如何进军,从何处入手,方能以最小代价,最快平定乱局?还请诸位各抒己见。”
张飞率先嚷道:“这有何难?大哥如今兵强马壮,直接杀奔平原国就是!俺老张愿为先锋,管他什么黄巾匪寇,统统碾碎!”
关羽抚须道:“三弟勇猛可嘉,然青州黄巾非一隅之敌,其众甚多,若贸然深入,恐陷重围。依某之见,当先取道渤海郡,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清剿沿途匪患,再入平原。”
赵云、太史慈等人也纷纷发言,或主攻,或主稳,但大多集中于军事进攻的路线和策略。
刘备静静听着,不置可否,目光最终落在了始终沉默不语的贾诩身上:“文和先生,你有何高见?”
贾诩缓缓抬起头,眼神平静无波,仿佛说的不是关乎数万人生死的军国大计,而是寻常闲谈:“府君,诸位将军。青州之局,看似混乱险恶,然其致命之处,不在黄巾之众,而在人心之散,权责之乱。”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向青州州治临淄:“要害在此,州牧焦和。此人庸碌无能,畏敌如虎,空握大义名分与一州资源,却毫无作为,致使全州瘫痪,官心离散。此乃最大之弊,亦是我最大之机。”
“先生之意是……”刘备若有所思。
贾诩语气依旧平淡,却吐露出极其狠辣的策略:“我军若按常理,直接赴平原国上任,然后一城一地与黄巾争夺,必旷日持久。我可为其屏障,阻黄巾西进,州牧焦和却可安坐临淄,若暗中掣肘。届时,我军人困马乏,强敌环伺,败亡无日矣。”
“故,诩之计,曰‘鸠占鹊巢,釜底抽薪’。”贾诩的手指重重地点在临淄上,“府君可直接跳过平原国!直接以‘奉诏平乱,需面见州牧,协调全局’为名,率领全军,直趋临淄城下!”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直趋州治?这岂不是要逼宫?
贾诩不理众人惊诧,继续道:“焦和懦弱无能,见我大军骤临城下,军容鼎盛,必心惊胆裂。府君可呈上朝廷诏书,言辞恳切,表明只为平乱而来,愿听州牧调遣,共商大计。实则,大军陈兵城外,施加压力。”
“同时,”贾诩眼中闪过一丝冷光,“可令宪和先生,携重金与承诺,暗中结交临淄城内不满焦和的官吏、将领、豪强。散布流言,言焦和畏敌如虎,欲弃城而逃,或言其暗通黄巾……真假不论,只需搅乱人心。”
“再者,可派能言善辩之士,持府君檄文,前往青州各郡县,宣告朝廷已派精兵强将入青平乱,号召各县城守竭诚相助,共抗黄巾。檄文之中,可暗示……州牧焦和或难当大任,平乱之事,将由府君主导。”
“如此三管齐下,”贾诩总结道,“焦和在内忧外患之下,为保性命权位,极大可能会顺势而为,将平乱之事全权委托于府君,甚至被迫给予府君调度青州各郡县兵权、粮草之权!届时,府君便可‘奉州牧之命’,名正言顺地总督青州平乱事宜,鹊巢鸠占!那焦和,不过一泥塑雕像尔,可将其供养于临淄,而我军则尽取其资源、大义,以临淄为根基,从容调度,剿抚并用,则青州乱局,可事半功倍!”
计策说完,帐内一片寂静。
狠!太狠了!这是要兵不血刃,利用朝廷大义和军事压力,直接架空一州之牧,夺其权柄!完全跳过了按部就班、艰难啃骨头的模式,直取核心!
张飞瞪大了眼睛,半晌才憋出一句:“俺……俺觉得这计好!省事!”
关羽、赵云、太史慈等人也纷纷表示赞同,虽觉手段凌厉,但无疑是最佳策略,还能快速控制整个青州之域。
刘备心中震撼无比,为贾诩的毒辣精准而叹服。此计将政治权谋与军事威慑运用到了极致,确实是最快掌控青州局面的办法。但焦和虽庸,终究是朝廷钦命的州牧。灵帝尚在,若被诬告谋逆,多年来竖起的名声尽毁矣。
刘备深吸一口气,对贾诩道:“文和先生此计,握大义,掌资源,虽行险,然确为速效之法。现在朝堂复杂,我军初从右北平郡而出,各方势力均盯住我等,若被诬告谋逆,备朝中无援,恐纵有百口亦难辩清白。可否请先生再思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