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率领五千余精锐,以关羽、张飞为左右先锋,赵云统领白毦营居中策应,田豫、陈到辅翼,关平随军历练,离开平原国,向西迤逦而行。大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所过郡县,皆见其旌旗整肃,士卒精悍,不由暗自赞叹这支队伍的不同凡响。
这一日,行至冀州清河国地界。时值冬末,旷野萧索,寒风卷起枯草,平添几分肃杀。前方探马来报,言道有一支约数百人的队伍,正在官道旁一处矮坡后扎营,似乎并非军队,却携带兵刃,举止警惕,不似寻常流民或商队。
刘备闻报,心生警惕,令大军放缓行进,派赵云率数十轻骑前去探查。
不多时,赵云返回,身后却跟着一名身材魁梧、面容坚毅、约莫三十岁上下的汉子。那汉子来到刘备军前,目光扫过军容整肃的刘备军,眼中闪过一丝惊异与赞赏,随即下马,单膝跪地,抱拳道:“在下河内韩浩,字元嗣,久闻刘使君仁德之名,今日得见军容,方知盛名不虚!浩本欲率乡勇前往投效,又恐使君嫌我等微末,故而在此徘徊,望使君恕罪!”
刘备闻言,心中一动。韩浩此人,他略有耳闻,乃河内郡一豪强,素有勇力与威望,在本地组织乡勇自保,并非寻常人物。他亲自下马,扶起韩浩:“元嗣请起!备亦久闻壮士之名。如今国难当头,正需天下豪杰共扶汉室,元嗣既有此心,备欢迎之至,何来嫌恶之说?只是,为何犹豫不前?”
韩浩起身,面色微赧,坦诚道:“不敢欺瞒使君。浩确有心投效,然亦闻使君处已有云长、翼德、子龙等万夫不当之勇将,麾下精兵强将如云。浩与手下这数百乡勇,不过粗通武艺,恐入不得使君法眼,徒惹人笑。且……且使君虽为汉室宗亲,声名鹊起,然这关东联军之中,终究是袁本初、曹孟德等公卿子弟为首……浩心中实在忐忑。”
刘备听罢,哈哈大笑,拍了拍韩浩的肩膀:“元嗣多虑了!备起于微末,深知人才难得,更重真心实意。岂不闻‘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云长、翼德、子龙虽勇,亦需帐下有无数的忠勇之士方能成就大事!至于门第之见,哼,我等此番讨董,为的是社稷黎民,非为某家某姓之私利!元嗣与诸位乡勇兄弟肯来,备必以兄弟待之!”
这番话诚恳豪迈,既肯定了韩浩的价值,又表明了不论出身、只论才能与真心的态度,彻底打消了韩浩的顾虑。韩浩心中激动,再次拜倒:“主公如此坦诚相待,浩若再犹豫,岂非小人?韩浩愿率本部三百七十六名乡勇,投效主公,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好!”刘备大喜,“既如此,元嗣暂且统领本部人马,编入后军,随我一同前往酸枣会盟!”
“诺!”韩浩慨然应命,心中块垒尽去,只觉前途一片光明。他麾下那些原本惴惴不安的乡勇见主公如此重视,亦是个个振奋,很快融入了刘备军的行列。
收得韩浩这支生力军,刘备军继续西行。刘备心中亦感慨,讨董之路刚启,便得豪杰来投,虽是小股,却亦是好的开端。这天下,并非所有人都只认门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