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定策]三步攻心计
“石窟”内,因吴忠友那封加密诗句带来的振奋尚未平息,更严峻的挑战已摆在面前。那声微弱的回响证明了希望的存在,但也如同风中残烛,随时可能熄灭。徐远舟的“渔网”正在收紧,内部审查的阴影笼罩着吴忠友,时间成了最奢侈的资源。
陆明远、赵致远、江静云、雷万山四人围坐在木桌旁,气氛凝重而专注。桌上摊开着西安城区图、吴忠友的档案摘要,以及那幅作为信物的《雪山萧寺图》临本的副本。他们必须制定出一个万无一失的定策,一个能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小风险,彻底攻克吴忠友心防的三步攻心计。
“第一步,固其心,确认‘知音’之约。” 赵致远率先开口,手指在吴忠友的档案上点了点,“他目前最大的精神寄托,便是与‘墨生’的这份‘知音’之感。我们必须巩固它,让他确信这条路上并非孤身一人。我需要与他再见一面,地点必须绝对安全,氛围要能让他放松警惕。”
他看向陆明远:“我建议,还是利用‘墨生’的身份,以探讨那幅《雪山萧寺图》临本的某些新‘发现’为由,邀请他进行一次更私密的会面。地点……不能是公共场所,但也不能是我们任何已知的据点。需要找一个‘干净’的、临时性的地点。”
陆明远沉吟片刻,目光扫过地图:“让‘蝴蝶’想办法。她认识一位信得过的、常年在外经商的邱老板,其在西安有一处不常居住的别院,位置僻静,背景干净。可以借用一天。”
“好!”赵致远点头,“这次会面,我不再试探,而是直接摊牌。我会以‘墨生’的身份,坦诚我方的身份和意图,强调我们对他才华的赏识,以及我们事业的道义性。核心是让他明白,他不是‘背叛’,而是‘弃暗投明’,是选择了真正的‘道’与‘民心’。同时,我会向他透露,我们已经为他准备好了周全的后续安排,消除他对未来的恐惧。”
“第二步,解其忧,铺就‘新生’之路。” 陆明远接过话头,语气沉稳,“空口承诺不足以取信。我们必须给他看得见、摸得着的安全保障。万山,”他转向雷万山,“你负责制定并向他展示撤离方案。包括:第一,一旦他决定行动,如何避开徐远舟的耳目,安全离开参谋部;第二,撤离路线,启用我们最后保留的、未被‘渔网’触及的‘暗河’通道;第三,抵达解放区后的接应、安置,以及对其家人(若能接出)的保护计划。方案要具体到时间、地点、接头暗号,让他看到我们的专业和诚意。”
雷万山重重捶了一下桌面:“放心!老子就是把西安城翻个底朝天,也给他找出一条活路来!”
“第三步,示其力,展现‘同道’之诚。” 江静云轻声说道,但语气坚定,“除了情感拉拢和安全承诺,我们还需要展现组织的实力和决心,让他相信我们值得托付。我建议,在摊牌时,可以适当透露一些……经过处理的、但能证明我们情报能力以及党中央对西安局势高度重视的信息。比如,我们可以‘偶然’让他看到一份……关于敌人最新城防调整中某个具体弱点的、非最核心但足以证明我们渗透深度的分析简报。”
这是一个大胆的建议。展示情报能力,既能震慑,也能取信,但风险在于可能暴露情报来源或分析模式。
陆明远思忖良久,最终点了点头:“可以。但内容必须由我亲自审定,确保既能体现价值,又不会留下追踪的尾巴。重点是让他看到,他的加入,将与一个高效、强大且占据道义高地的组织并肩作战,而非孤军奋战。”
三步攻心计的框架就此确定:固心→解忧→示力。环环相扣,旨在从情感、安全、实力三个维度,彻底瓦解叶莲舟的犹豫。
“行动计划代号,‘金石为开’。”陆明远最后定调,“致远,你负责执行第一步,与吴忠友最终摊牌。万山,你负责第二步,确保撤离方案万无一失。静云,你负责准备第三步所需材料,并全程监控外部通讯,确保会面安全。我居中协调,并负责……”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凝重:“向‘老家’发出紧急请示电文。策反吴忠友事关重大,其身份特殊,可能触及敌人最新城防核心计划,必须得到中央的最终批准和授权!”
这是一个必要的程序。吴忠友的价值巨大,策反他意味着一次高风险的战略投资,必须由最高决策层拍板。而且,后续的安置和可能带来的情报处理,都需要“老家”的统筹安排。
“电文内容如下,”陆明远口述,江静云记录,“‘长安’请示:经长期观察与接触,敌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参谋吴忠友(详情另附),思想动摇,倾向我方,其职位可接触核心城防。我已制定‘金石’策反方案,时机稍纵即逝,请求批准执行,并协调后续安置。望速复。”
电文被迅速加密,通过江静云早已准备好的、风险最低的备用发射方案,在夜色的掩护下,带着“长安小组”的全部期望与决断,射向遥远的陕北。
定策已成,利剑即将出鞘。但最终能否挥出,还需要等待那盏来自延安的、决定性的绿灯。
“石窟”内,四人默默对视,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破釜沉舟的决心。他们已竭尽所能,布好了局,现在,只能等待。等待吴忠友在“金石为开”的攻势下做出选择,更等待那一声来自远方的、代表着许可与支持的复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