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牺牲
叶莲舟坐在冰冷的黑暗中,时间仿佛失去了意义。徐远舟那毒蛇般的目光依然缠绕着他,审讯室的强光和逼问还在脑中回响。他知道,自己已经站在了悬崖边缘,下一次,绝不会再有侥幸。
他发出的示警电文如同一颗投入惊涛的石子,其涟漪正悄然扩散。在陕北,通讯部门捕捉到了这段来自西安、加密方式特殊且指向明确的信息。破译后的“西风紧,虎噬人,巢危,盼指示”寥寥数字,勾勒出一幅“长安小组”濒临绝境的危急画面。中央社会部高度重视,一方面紧急研究应对策略,另一方面,也通过最高级别的渠道,向尚在途中的“寒露”发出了不惜一切代价确认并营救的指令。
然而,远水难救近火。西安城内的杀机,已如同拉满的弓弦。
徐远舟虽然暂时放了叶莲舟,但行动却更加疯狂。他几乎可以肯定,叶莲舟就是那个内鬼,那份看似完美的“黄河防线”分析报告,极可能也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他感觉自己被耍得团团转,怒火灼烧着他的理智。
他不再满足于监视和审讯。他要逼叶莲舟自己跳出来,或者,在他再次“犯错”时,将其当场击毙!
一个阴毒的计策在他脑中形成。他下令,故意在叶莲舟能接触到的信息流中,掺入一份半真半假的“绝密”情报——内容是“长安小组”残余分子(暗示白曼琳可能已被捕)将于明晚在城西某废弃砖窑进行最后一次集结,企图突围。
这是一个赤裸裸的、针对叶莲舟的诱饵。如果叶莲舟真是内鬼,得知此消息后,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设法通知“掌柜”取消行动或转移,要么亲自前去确认或营救。无论他选择哪一种,都将彻底暴露!
这张死亡通知单,被“不经意”地送到了叶莲舟的办公桌上。
当叶莲舟看到这份情报时,心脏仿佛被一只冰冷的手攥紧,几乎停止了跳动。他瞬间就识破了这是徐远舟的陷阱!那份集结地点,分明就是之前陆明远他们使用过的藏身点之一!徐远舟这是在用他战友可能的藏身之处和他自己的性命,进行一场残酷的赌博!
去,必死无疑,而且可能坐实罪名,牵连更多人。
不去,万一……万一是真的呢?万一“蝴蝶”真的在那里,或者其他同志因此落入陷阱呢?
巨大的痛苦和抉择撕裂着他。他枯坐了一夜,眼中布满了血丝。
天明时分,他做出了决定。他不能去。这不仅是因为那是明显的陷阱,更是因为他深知,自己此刻任何异常的举动,都可能让徐远舟顺藤摸瓜,找到真正的“掌柜”和藏得更深的同志。他肩负着保护“黄河防线”情报源的重任,绝不能因小失大。
但是,他必须让组织知道这个陷阱!必须让“掌柜”知道,那个砖窑已经暴露!
他再次想到了那本《曾文正公全集》,想到了里面那封尚未送出的绝笔信和关于“壁虎”动向的便签。他需要将这份新的、致命的情报加进去。
然而,他住所内外的监视已经严密到连一只苍蝇飞出都会被记录的程度。他没有任何机会将信息送出去。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距离情报上所谓的“集结时间”越来越近。
叶莲舟的内心在绝望中升起一股决绝的火焰。既然无法将信息送出,那么,就用自己来传递这个信号!用一个让徐远舟无法忽视的方式,来向暗处的战友发出最强烈的示警!
他平静地换上了那身笔挺的校官制服,仔细地擦拭了皮鞋。他将那封绝笔信和关于“壁虎”及砖窑陷阱的信息,用最微小的字迹,写在了一张薄如蝉翼的纸上,然后将其卷起,塞进了制服第二颗纽扣的背面。这是他唯一能想到的、可能在被捕或死后,信息仍有一丝机会被组织发现的方案。
下午四时,他像往常一样,走出了家门。监视的特务立刻紧张起来,远远跟上。
他没有去司令部,也没有去任何可能与人接头的地方。他径直走向了西安古城最繁华、也是最敏感的地带——鼓楼广场。
在特务们惊愕的目光中,叶莲舟一步步登上鼓楼的台阶。他的步伐稳定,背影挺拔,如同去参加一场庄严的仪式。
走到鼓楼顶层,凭栏远眺。夕阳将古城染成一片血色。下方是熙攘的人流,远处是戒备森严的绥靖公署。
他深吸一口气,用尽全身的力气,向着广场,向着这座他曾为之服务、又最终背叛的城市,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呐喊:
“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中国共产党万岁!”
声音如同惊雷,炸响在暮色沉沉的古城上空!
刹那间,整个广场一片死寂,所有行人愕然驻足。跟踪的特务们脸色剧变,疯狂地冲上鼓楼!
叶莲舟喊出了最后一句,那是对他未尽使命的最后嘱托,也是对暗处战友的最终示警:
“西安——!永别了——!”
喊声未落,他猛地翻过栏杆,如同一只折断翅膀的鸟,从高高的鼓楼上一跃而下!
“砰!”
一声沉闷的巨响,击碎了广场的寂静。
鲜血,在青石板上洇开,如同一朵怒放的红梅。
叶莲舟,代号“清风”,以最惨烈、最决绝的方式,完成了他人生的最后一次牺牲。他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向徐远舟,也向隐藏的战友,宣告了他的忠诚与不屈。
他纽扣里的密信,能否被人发现?他这曲用生命谱写的悲歌,能否唤醒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