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香花坊的竹帘刚被风掀起一角,陈砚就推着电动车停在门口,车把上挂着个鼓鼓的文件袋,里面装着林晓连夜整理的旧小区资料。他抬头时,正看见苏晚蹲在花架旁,指尖轻轻拂过双生栀子的花瓣,淡白光在花瓣上流转,像撒了层碎星。
“王婶说今早四点又有人看见照片了,贴在2号楼单元门口。”陈砚将文件袋放在石桌上,掏出妹妹的旧罗盘——指针朝着西巷方向,边缘泛着的绿光比昨天更亮,“林晓补充了小区的民国档案,当年栀花私塾的沈先生,其实是柳静先生的学生,懂基础的灵脉守护术。”
苏晚站起身,指尖还沾着些花露,她接过文件袋,感知里瞬间涌入一股温和的“守护”情绪,没有黑气的阴冷,倒像晒过太阳的旧书,带着淡淡的油墨香。“沈先生夫妇的残影,应该是在守护私塾的灵脉。”她轻声说,翻开档案里的老照片——照片上的沈先生穿着长衫,手里拿着一本《灵脉浅释》,沈太太站在他身边,发簪上的栀子花纹清晰可见。
两人骑着电动车往旧小区走,晨光透过梧桐树叶,在青石板路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刚拐进西巷,就看见几个老人坐在小区门口的石凳上,手里摇着蒲扇,正低声议论着什么。
“是查照片的记者吧?”一个穿蓝布衫的老爷爷先注意到他们,对着身边的人小声说,“昨天王婶还说,这俩年轻人能帮咱们解决怪事。”
陈砚推着车走过去,掏出记者证递过去:“大爷您好,我们是《城市拾遗》的,想问问今早照片的事,您见过吗?”
老爷爷接过记者证看了看,又递回来,叹了口气:“我没见着,但我家老婆子五点去买菜,路过2号楼时瞅见了!她说那照片上的沈太太,眼睛好像动了一下,吓得她菜篮子都差点掉了!”
苏晚蹲下身,指尖轻轻碰了碰石凳,感知里“看”到沈氏夫妇的残影正站在2号楼单元门口,沈先生手里拿着个旧账本,沈太太在旁边整理着什么,两人的目光都朝着老槐树的方向,带着一丝焦急。“他们不是要吓人,是在找东西。”苏晚站起身,对陈砚说,“账本上记着‘私塾灵脉节点’,他们可能在找当年藏起来的护灵物品。”
陈砚立刻拿出笔记本,快速记录:“林晓说私塾当年有个‘灵脉守护箱’,里面装着柳静先生送的护灵铜片,火灾后就不见了。说不定沈氏夫妇的执念,就是要找到这个箱子。”
正说着,王婶提着菜篮子从小区里走出来,看见他们,立刻快步走过来:“你们可来了!今早的照片邪门得很,贴在2号楼门口,我家孙子凑过去看,突然就说‘奶奶,有个阿姨在叫我’!”
“孩子能看见残影?”苏晚突然问,指尖的淡白光轻轻贴近王婶的手腕——感知里“看”到一个小男孩的灵脉气息,比普通孩子更纯净,能隐约捕捉到残影的情绪。
王婶愣了一下,又点头:“可不是嘛!我家孙子从小就比别的孩子敏感,半夜总说‘看见透明的叔叔阿姨’,我还以为是瞎编的,现在看来是真的!”
陈砚眼睛一亮:“能不能让我们见见孩子?他可能能帮我们和沈氏夫妇沟通,知道他们在找什么。”
王婶爽快地答应:“走!孩子刚放暑假,在家写作业呢!”
跟着王婶往3号楼走,楼道里的墙面上还贴着褪色的“文明小区”标语,转角处的窗户旁,摆着几盆长势旺盛的绿萝。“这绿萝是沈太太当年种的品种。”王婶指着绿萝,“老住户都知道,沈太太爱养花,尤其是绿萝,说能净化空气,还能‘镇邪气’。”
苏晚的指尖轻轻碰了碰绿萝的叶子,感知里“看”到沈太太当年在私塾的窗台上种绿萝的场景,阳光洒在叶子上,沈先生在旁边看书,画面温暖得像幅旧画。“绿萝能吸收微弱的黑气,沈太太当年种它,其实是在守护私塾的灵脉。”她轻声说,心里泛起一阵暖意——原来不管是人还是残影,守护的方式,都藏在这些细微的日常里。
到了王婶家,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正趴在茶几上写作业,看见他们进来,好奇地抬起头。“这是陈记者和苏姐姐,来帮咱们找照片的原因。”王婶摸了摸孙子的头,“小宝,你跟姐姐说说,今早看见的阿姨,长什么样?”
小宝放下笔,大眼睛眨了眨:“阿姨穿红色的旗袍,头发盘起来,发簪上有朵白色的花,她还跟我说‘帮我找个木盒子,里面有铜片’。”
“是护灵铜片!”陈砚立刻拿出手机,翻出护灵铜片的照片,“小宝,阿姨说的铜片,是不是长这样?”
小宝凑过去看了看,用力点头:“对!就是这个!阿姨还说,盒子在‘有很多书的地方’。”
“有很多书的地方?”苏晚皱起眉,突然想起档案里提到的“私塾藏书室”,“王婶,私塾的藏书室,现在在哪?”
王婶想了想:“好像就是现在的小区图书馆!当年私塾改建时,藏书室没被拆,后来就改成了图书馆,里面还留着不少当年的旧书呢!”
两人谢过王婶和小宝,立刻往小区图书馆走。图书馆在小区的西北角,是个低矮的红砖房,门口挂着个褪色的木牌,写着“开放时间:8:00-18:00”。推开门,一股淡淡的旧书香气扑面而来,书架上摆满了各类书籍,靠窗的位置,还摆着几张旧书桌。
“这里的灵脉波动很稳定。”苏晚的指尖泛着淡白光,顺着书架往前走,“沈氏夫妇的残影应该常来这儿,书架上的旧书,都带着他们的灵脉残留。”
陈砚拿出罗盘,指针稳稳停在最里面的一个书架前。他走过去,仔细翻看书架上的书,突然从一本《论语》里掉出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是沈先生的字迹:“护灵箱藏于书架第三层,左数第五格,铜片镇灵,勿动。”
“找到了!”陈砚兴奋地说,伸手在书架第三层左数第五格摸索,果然摸到一个木质的盒子,盒子上刻着与护灵铜片同源的栀锁纹。
苏晚接过盒子,指尖的淡白光轻轻拂过盒身,感知里“看”到沈氏夫妇的残影走过来,沈太太的眼里满是期待,沈先生则轻轻点了点头。她小心地打开盒子,里面果然放着三枚护灵铜片,还有一本沈先生的灵脉笔记。
“铜片还在!”陈砚拿出铜片,与之前找到的碎片对比,正好能拼成完整的护灵铜片,“有了这些铜片,我们就能修复小区的灵脉节点,让沈氏夫妇的残影安心消散。”
苏晚翻开灵脉笔记,里面详细记录着私塾的灵脉分布,还有沈先生对灵脉守护的理解:“灵脉守护,非一朝一夕之事,需以心为引,以物为媒,方能长久。”她抬头看向陈砚,“沈氏夫妇的执念,不是要找到铜片,而是要确认铜片还在,灵脉还在被守护。”
就在这时,图书馆的门被推开,几个老住户走了进来,看见他们手里的盒子和铜片,都围了过来。“这是沈先生的护灵箱!”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奶奶激动地说,“我小时候在私塾上学,见过沈先生拿这个盒子,说里面装着‘守护咱们小区的宝贝’!”
“现在宝贝找到了,照片也不会再出现了吧?”另一个老爷爷问,语气里满是期待。
苏晚点头,将铜片放回盒子,又将盒子放回书架的原位:“铜片留在这儿,继续守护小区的灵脉,沈氏夫妇知道铜片安全,他们的执念就会了了,照片也不会再出现了。”
话音刚落,图书馆的窗台上,绿萝的叶子轻轻晃动了一下,阳光洒在盒子上,泛着淡淡的金光。苏晚的感知里,沈氏夫妇的残影对着他们深深鞠了一躬,然后渐渐变得透明,化作点点金光,融入了绿萝的叶子里。
离开图书馆时,已是正午。小区里的老人们正在老槐树下下棋,孩子们在旁边追逐打闹,绿萝的叶子在风里轻轻摇曳,一切都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我们得把情况告诉林晓,让她补充到档案里。”陈砚掏出手机,给林晓发消息,“另外,沈氏夫妇提到的私塾火灾,林晓的资料里还是没详细记录,说不定和噬魂会有关,得让她再查查。”
苏晚点头,看着老槐树下的场景,心里泛起一阵踏实的感觉——从写字楼的工位诅咒,到旧小区的移动照片,每一次帮助残影完成执念,都像是在为老城区的灵脉,添上一块守护的砖瓦。
两人走到小区门口,王婶和小宝正在门口等他们。“照片没再出现了!”王婶兴奋地说,“物业刚才还在广播,说大家不用再担心了!”
小宝跑过来,拉着苏晚的手:“苏姐姐,那个阿姨刚才跟我说‘谢谢’,然后就不见了!”
苏晚蹲下身,摸了摸小宝的头:“阿姨是去了该去的地方,以后她会一直在小区里,看着小宝长大,看着大家好好生活。”
离开旧小区,两人骑着电动车往花坊走。陈砚突然开口:“下次再遇到这样的善影,我们还是可以试试让能看见残影的孩子帮忙沟通,他们的灵脉更纯净,能更准确地捕捉残影的信息。”
苏晚点头,指尖的淡白光泛着温暖的波动:“还有,绿萝、晚香玉这些植物,都能吸收微弱的黑气,以后调查异闻,我们可以多留意这些植物,说不定能找到更多线索。”
阳光洒在他们身上,电动车的影子被拉得很长。旧小区的红砖房、老槐树、绿萝,还有沈氏夫妇的残影,都变成了老城区灵脉守护的一部分,藏在这些平凡的日常里,等待着被理解,被守护。
而此时的拾遗阁,赵老板正看着监控里旧小区的画面,银色面具下的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他从抽屉里拿出一本泛黄的《灵脉守护录》,翻到“沈氏夫妇”的章节,在旁边写下一行字:“执念了,灵脉安。”
监控画面的角落,陈玥的残影正站在旧小区的门口,手里拿着一张画着“护灵铜片”的草图,对着镜头轻轻挥手——像是在为他们的成功喝彩,也像是在提醒他们,下一个异闻,已经在不远处等待。